當硬折扣商店開始發力

2023-06-30     新經銷

原標題:當硬折扣商店開始發力

導語:無論是商品還是運營,繞不開的依舊是社區,依舊是低價...

作者丨王識欽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討論零食集合店的《近萬店的零食集合店到底是不是門好生意?》,實際上,硬折扣商店也在發力。

休閒零食業態正在從網際網路快速回歸線下,究其根本仍然是成本高昂,流量獲取不如以前便利。網購追求品類和速度,但如今快遞成本不低,而商家獲取流量付出的代價卻越來越高。為了降低成本,各類折扣商店應運而生。

渠道在不斷變革,傳統渠道分化已經不是新鮮事,會員店、折扣店、專業品類連鎖店雨後春筍般出現,直播電商的加持下,各種新渠道開始彙集。

再次將目光看向此處,會發現其中的活力。事實也是如此,疫情後,未來零售的趨勢逐漸明朗,休閒零食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2019年,中國的人均零售消費大概在美國的四分之一,因此,上升空間十分明顯。與此同時,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數據,2019年美國折扣店的收入約為3000億美元。

休閒食品行業賽道規模大,競爭較為分散,零食企業對渠道依賴更明顯。國內傳統商超發展放緩,破局的力量從何而來?

答案之一仍然是:硬折扣商店。

不變的仍舊是低價策略

類型不同導致資金規模和貨物量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涉及到了供應鏈的問題,供應鏈包含配送和組貨。

根據歐睿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人均零食消費52.5美元,同飲食文化相近的中國台灣地區,日韓等東亞國家地區至少擁有2倍以上差距,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傳統大賣場中,商品採用堆貨、上貨架的方式排列,信條則是以量制價、物美價廉。可以看到,大賣場非常注重價格的敏感性,同時擁有相當的規模,目標是低價策略,主要群體則是家庭主婦。

臨期折扣店採用臨期商品來降低價格,臨期降價作為賣點會直接標出。而硬折扣店則通過渠道直接將暢銷商品的價格打低,讓消費者幾乎能通過批發價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中國目前折扣店第一梯隊人才濟濟,各自擁有相應的業態,折扣牛、掃貨貓、東羅西搜、奧樂齊、悠品食惠、盒馬生鮮奧萊、折滿滿等玩家都已入局。

社區硬折扣連鎖超市品牌折扣牛創立於2019年,截止2022年12月時,門店數量為110家左右。未來3年,24小時營業的折扣牛目標是1000家門店。而在模式上,折扣牛曾坦言,就是一比一的複製奧樂齊。

同時折扣牛認為,其實與奧樂齊不同,奧樂齊沒有辦法做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商店」,但折扣牛或許可以。歐美折扣店往往採用大規模採購的方式來壓低價格,同時使用二三線工廠完成定製商品。折扣牛這類中國硬折扣店從源頭出發,通過更低的成本、選址、貨源渠道穩定、研發也更加擁有保障。

去年折扣牛的SKU數量是800個左右,包括米麵糧油、日用百貨、酒水飲料、休閒食品、廚衛調料、洗化用品、網紅產品、自主品牌、零食乾果、豆奶製品等,主要圍繞家庭五大場景(廚房、臥室、客廳、衛生間、陽台)展開。

2022年奧樂齊在中國的27家門店平均銷售額預計為2000萬元,總計超過5億元。而折扣牛當年業績相較前一年,同比增長了五倍。

在這裡額外聊聊臨期折扣店,筆者樓下的臨期折扣店採用的方式是找廠家拿貨,其中有幾個特點:貨物不固定、臨期商品考驗選品、價簽頻繁更換,單個利潤低。但臨期折扣店的好處則在於,在消費者比較拮据的時候,擁有持續的吸引力。

硬折扣店相比臨期折扣店則更加注重貨源和質量,連鎖店不用去搜羅尾貨,通過精選SKU,提高單品銷量,薄利多銷,保證了極致性價比。

便利店注重SKU的連貫性,硬折扣店在考慮SKU時則更加精準,便利店通常由品牌組貨或是商戶自己組貨,而硬折扣店則更多依靠組合打法,對於一部分店主來說,合理地預判品牌和產品幾乎成為必修課。

折扣牛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占比2022年達到了10%左右,其餘的硬折扣企業也非常注重自有商品的產研。

而大賣場、便利店和硬折扣商店的運營則不像他們的商品那樣有跡可循,更多仍然是自己探索,和因地制宜地使用。

無論是商品還是運營,繞不開的依舊是社區,依舊是低價,消費心理對價格敏感性地投射,依舊是零售業態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

風物長宜放眼量

開源證券研究所認為:連鎖折扣店業態性價比突出,一級市場看好快速發展階段的線下折扣業態,各品牌紛紛融資。除零食很忙為代表的零食折扣集合店外,主打性價比的臨期食品折扣店,同樣高速發展,獲得一級市場融資,折扣業態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價廉物美的產品,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獲得產業界、投資方一致看好。

簡單來說就是:折扣店大有可為。

折扣店業態在海外在上世紀50年代早已出現,本質是在經營規模和高周轉效率的驅動下做到薄利多銷,快速拓店,持續增長的一種零售業態。

美國兩大連鎖折扣店寡頭達樂公司與美元樹自2005年上市以來,營業收入持續增長18年,兩家公司門店總數目前均達萬店以上規模,達樂約1.78萬家,美元樹約1.59萬家。

根據德勤的數據,全球2015-2020年增長最快零售品牌榜單Top50中,折扣店零售業態便占7家。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折扣零售行業市場規模達1.62萬億元,同比增長2.12%,近5年CAGR為4%,所以零售行業是一定能夠穿越周期的。

盒馬CEO侯毅表示,硬折扣店不是泡沫,是零售真功夫,未來會取代超市大賣場。

根據相關數據,盒馬至少已經開設20餘家硬折扣店,實現了門店端的全面盈利。核心是商品極致低價,未來打算做到大賣場的一半價格,去除掉供應鏈中所有的中間環節,毛利率15%;同時營運成本控制在10%。

奧特樂的組成則是60%依靠品牌折扣,20%自有品牌以及20%的尾貨商品,相信未來還會增加自有品牌的占比。

趨勢已經明朗,雖然經濟發展有不同的階段,但零售消費會持續走高。從數據來看,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後,零售企業反而獲得了更多訂單,顧客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無力承擔更多大件商品,但對消費的熱情並沒有衰減,這也就是著名「口紅效應」的具象展現。

在消費熱忱不斷提升的國內市場,硬折扣店的崛起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硬折扣店品牌便多達數種,而其中又以折扣牛、奧特樂、比宜德等為首。

成都硬折扣品牌奧特樂300平米左右的門店中,SKU大概在2000個左右。比歐美硬折扣店SKU多出近一倍。商品品類包括零食、酒水、百貨、美妝等。其中,零食占1/3,商品品牌多為有知名度的大牌和網紅品牌。同時,奧特樂還在美團開展線上當日達業務,多元化提供服務。

那麼零食集合店和硬折扣店的區別在哪裡?相信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

折扣商店業態的異同之處

軟折扣店通常是以平台型零售的形式呈現,儘管可能不會收取平台費用,但銷售的商品大多是尾貨、非應季或臨期商品等。這些商品可能存在輕微缺陷,但質量仍有保障,因此顧客可以通過購買商品獲得一定程度的折扣優惠。

與軟折扣店不同的是,硬折扣店通常是自營並深度介入商品研發。其運營模式相對重和穩定,商家能夠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品質。這是由其深耕供應鏈和精細化運營所形成的能力。

總地來說,軟折扣店是平台型零售,提供各種商品選擇,但往往處於消費減少和經濟低迷的生態背景下。而硬折扣店則更加注重於自身的商品開發和運營模式,提供高品質且穩定的商品和服務。

零食集合店的銷售策略更加側重於打造賣場體驗,提供舒適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多元化的商品選擇以及個性化的產品定製等服務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中高端的需求。

而硬折扣商店的功夫則更多下在自營產品和精品SKU上,通過低價的商品引流,為一些利潤空間更足的自有商品和推廣的新品留出空間,讓生產廠家從源頭降低價格。

他們的相同點則是圍繞社區和「物美價廉」。

應當相信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2021年的時候,特賣特在濟南新超市開業,早上8點到10點不到兩個鐘頭,營業額便已突破三萬元。如今,不斷擴充的硬折扣商店隊伍也說明,商業模式已然跑通。

經濟雖然是決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決定性因素。零售業態重在服務和品質,無論是軟折扣還是硬折扣,不變的是消費者購買更便宜實惠的商品,提升生活幸福度的追求。

行業之所以能夠快速迅猛的發展,同大家對於物美價廉的追求是分不開的,也同從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息息相關。

所以,2023年一定是軟硬折扣商店在社區的發力之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3ea857ce6f370836af229f9599c23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