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目前擁有哈弗、魏牌、歐拉、坦克、長城皮卡,以及主打高端純電動的沙龍共六大品類。長城汽車還需要一個高端品牌麼?長城汽車的答案是:需要。
近日,據中國商標網信息,長城汽車申請了一個名為「月量」的全新商標,或將用於獨立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有意思的是,長城在主打高端新能源的BC品牌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全新的氫能品牌或將先出。
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計劃原本定在今年二季度推出,但是受到疫情影響預計會推遲到年底發布。
此前長城沙龍智行曾制定了「氫電並舉」的技術路線,立志在氫能量產車的革命性創新中帶動品牌價值、商業模式、使用體驗以及場景生態的全方位創新。
這次長城又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獨立出來,那麼,沙龍智行的戰略目標也將發生改變,原本其背負的氫能開拓使命將轉移至新品牌上。
作為清潔能源,氫一直被寄予厚望,也被認為是結束交通領域碳排放的最佳方案之一。
在氫能源汽車的推廣上,豐田汽車一直是不遺餘力的,尤其是豐田汽車的社長豐田章男,但是豐田的努力一直不被看好。
最近,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最新研究,又為氫燃料潑了一盆冷水。作者直接判定氫燃料電池的結局:氫燃料電池,在商業層面,已經失去機會。
事實上,過去數年裡,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討論與爭議一直此起彼伏,長城堅定地認為,它捕捉到了市場的發展趨勢。
俗話說,多生孩子好打架,但這樣的策略似乎在汽車領域裡並不吃香。曾經的自主老大奇瑞,早年間曾有過開瑞、觀致等多個品牌,但發展都極為不順。
雖然奇瑞近年已經收縮了一些品牌的發展,但目前的奇瑞仍然深陷泥潭之中,仍沒有回到最好的時期。
現在的自主品牌老大吉利汽車,早年間也曾實行過多品牌戰略,不過發展同樣不順利,最後不得不在2014年回歸了一個吉利的戰略。
再看看長城旗下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牌與產品攻勢,很難不讓人懷疑,長城有限的資源分散到如此多的品牌中,是否還能給予各個環節足夠的支撐?
在聲勢浩大的「品類創新」中,品類的冗雜導致資源難以發揮集中優勢似乎會成為長城發展中的最大枷鎖。
過去人們常說「多生孩子好打架」,這說的可是跟別人家打架,而不是兄弟姐妹之間互掐。
再說幾句
奇瑞、吉利的「坑」,魏建軍並不是不知道,只不過,長城轉型的壓力太大,隨著SUV市場紅利逐漸消失,哈弗家族品牌的銷量已盡顯疲軟。
6月8日,長城汽車披露2022年5月產銷快報。除了坦克、歐拉同比有所增長以外,其他品牌均下滑,其中,哈弗品牌降幅最大,高達22.47%。
長城汽車為2022年制定了銷售190萬輛,同比增長超48.4%的年度目標。小半年過去了,長城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1%,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想要完成既定目標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