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曾經撒過謊,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看來,這種行為的出現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但從積極的視角分析說謊行為,它被看作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種現。
在不同情境下兒童選擇說謊話的出發點不同,或許是難以分辨想像和現實、追求獎勵、避免懲罰或保護他人情感等。兒童說謊行為作為近年來兒童認知行為研究關注的焦點,也是道德認知水平發展的關鍵。
從說謊動機的不同對象來看,可將說謊行為分為利己謊和利他謊兩類。利己謊行為的出發點是說謊者從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思考;利他謊則旨在避免他人受到情感傷害。
利己謊和利他謊出現的頻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說謊行為出現年齡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認知能力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作用,與之相關的認知能力包括執行功能和心理理論。
在學前階段幼兒的認知技能逐漸發展,對處於社會認知初始階段的幼兒也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期,執行功能和心理理論能力在這一階段出現明顯的提升。
執行功能是指監控和調節個體思維、行為的高級心理過程,用以確保複雜任務的完成,包括工作記憶、抑制控制以及認知靈活三個要素,其中抑制控制是三個子成分中最為核心的能力。
當發生說謊行為時,首先需要在頭腦中加工和儲存真實和虛假的信息,在理解及權衡後做出決定。如果幼兒做出說謊的決定後,要抑制講真話的衝動,並根據情景在頭腦中靈活轉化以保持信息的前後一致。
這樣看來,說謊是並不是一個簡單輸出的過程,而是涉及多種認知能力參與的複雜行為。Leekam認為心理理論的成熟是兒童說謊能力得到發展的關鍵所在。
兒童發生說謊行為的基礎是能夠意識到不同的個體對於同一個事件的認知可能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成功地說謊,則需要根據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狀態構建錯誤信息,並且意識到可以通過傳遞給他人錯誤信念來操縱。
幼兒選擇說謊或者說真話的行為,需要考慮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狀態。綜上所述,兒童說謊行為發生及發展需要執行功能和心理理論等認知功能的參與。
在學前期,幼兒如果出現說謊行為則代其認知發展到一定水平,是成長路上的正常現象。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面對幼兒謊言行為時,不必憂心或責怪。
更不要將其與道德品質相提並論,要善於挖掘兒童說謊的原因,對利己謊行為和利他謊行為分別展開正確引導,幫助幼兒更好地度過這一階段。
研究主要探討幼兒說謊行為的年齡特徵,執行功能各成分對幼兒利己謊和利他謊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並進一步探究心理理論的中介作用。
現有研究不足及問題提出
目前研究主要關注於兒童說謊行為的發生年齡及影響其發展的認知因素,為進一步合理解釋兒童說謊行為提供一個新的視角。通過整合影響幼兒說謊行為的認知因素的相關研究,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第一,對執行功能和說謊的研究劃分不夠細緻。首先,已有文獻大多把說謊行為看作一個整體來研究其影響因素,但說謊可以分為利己謊和利他謊兩類,現有研究經常把謊言狹義的定義為利己謊,只有少量研究選用利他謊行為。
其次,儘管大量研究明執行功能是影響說謊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究竟執行功能的哪個成分起作用尚沒有統一定論。有研究認為單獨的工作記憶成分對謊言行為的影響較小,抑制控制對說謊行為的作用較大。
最後,執行功能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記憶和認知靈活三個成分,三者均對說謊有影響,現有研究對認知靈活的研究不夠豐富。
第二,缺乏對利他謊相關因素的研究。心理理論能力對學前期幼兒的利己謊和利他謊行為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而有關利他謊行為的研究較少。
與利己謊行為相比,兒童為他人說謊時,需要理解他人的想法,並思考他人的心理感受。心理理論對利己謊和利他謊行為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異。
第三,根據以往研究可以看出,說謊行為,不管是利己謊還是利他謊,都與執行功能的抑制控制、工作記憶、認知靈活年齡有關,但目前研究結論並不一致。其結論的不一致可能是由於所關注的執行功能成分不同所導致。
基於以上幾點,研究根據說謊行為的動機不同對象分為利己謊和利他謊,從抑制控制、工作記憶和認知靈活三個成分入手研究執行功能三個成分對兩種類型謊言的影響。
並探討心理理論在其中的作用,試探究執行功能和心理理論對不同類型的謊言起著不同的作用。
研究意義
說謊在兒童社會發展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而這一現象通常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壞孩子的現,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謊言都具有惡的意義。
以往的研究中比較重視利己謊的研究,無形中忽略了利他謊的研究。利他謊是社會化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前期作為兒童社會化的伊始,兩種類型的說謊行為在這一時期也有初步的發展。
研究除了對利己謊行為進行研究,還研究了利他謊行為,豐富了相關文獻,對利己謊和利他謊的認知因素有了更加深入和細緻的了解,主要探討兩種類型的謊言在執行功能和心理理論是否存在不同作用。
雖然利己謊和利他謊都出現在兒童認知發展的初始階段,但是利他謊需要更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兩種謊言的發展是否涉及到不同的認知功能仍不明晰。
考察兩種謊言行為發展間的一致與差異,不僅對全面把握兒童說謊行為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不同動機說謊的發生髮展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同時為如何減少利己謊,增加利他謊行為提供理論基礎,為兒童社會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從實踐的角度分析,研究以影響說謊行為的認知因素為出發點,探究利己謊和利他謊行為發生的認知基礎。
引導教育工作者從積極的視角分析說謊行為,可以說明他們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體現,也是社會化的重要標誌;是兒童正常發展的現,而並不僅僅是一種消極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為改變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對說謊行為的消極態度提供指引,對兒童社會化發展中出現的說謊行為給予正確的道德認知。
此外,利他謊行為有利於建立友好的社會互動及人際關係,可以考慮通過採取適當鼓勵等方式增進利他謊行為,促進學前期兒童社會功能初步發展。
結論
研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考察3-5歲幼兒執行功能對利己謊和利他謊兩種說謊行為的影響,並探討心理理論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執行功能三種成分均與利己謊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除工作記憶成分外,抑制控制和認知靈活與利他謊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
(2)心理理論與利己謊和利他謊行為之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與利他謊行為的關係更密切。
(3)抑制控制和認知靈活既對利己謊行為存在直接作用,也可以通過心理理論間接影響利己謊行為;工作記憶對利己謊的直接效應不顯著,心理理論在工作記憶對利己謊的影響中發揮完全中介作用。
(4)抑制控制和認知靈活對利他謊的直接效應不顯著,心理理論在抑制控制、認知靈活對利他謊的影響中發揮完全中介作用。
研究不足與展望
第一,研究僅選取了該市一所幼兒園作為調查地點,樣本選取較為單一,該幼兒園是一所私立雙語幼兒園,幼兒的整體認知發展水平較高,所得結果的普遍適用較低。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在多個幼兒園進行取樣來提高結果的說服力。
第二,研究選取順背數字任務用來測量工作記憶廣度,由於該任務只包含工作記憶成分,得出的結果發現工作記憶與利己謊的相關程度較低,與利他謊不存在顯著相關關係。
用來測量工作記憶的另一項任務——倒背數字任務中既包含工作記憶,也包含抑制控制,在今後的研究中可以嘗試用兩種方法對比,更深入地探討工作記憶在說謊中的作用。
第三,研究採用橫向研究對3-5歲幼兒的說謊行為的發展進行研究,缺少對兒童發展情況的連續觀察,未來研究可通過縱向研究進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