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一碰就出血的痣原來是皮膚癌 專家:惡性程度低 但容易復發

2024-10-18     甬派

許素玲教授在診治患者。

每個人身上平均有30顆痣,什麼樣的痣要引起重視?近日,一位市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問痣」經歷,想提醒有同樣問題的人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能不能幫我問問許醫生,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幾天前,市民李先生拿著一張病理報告找到記者,想請專家進行解答。原來,王先生是《寧波晚報》的鐵桿粉絲,好多次看到晚報有關色素痣和皮膚癌的科普報道後,他對自己肚子上一顆奇怪的痣有了警覺。

「這顆痣好多年了,之前芝麻大小也沒在意,最近一段時間來長得比較快,感覺癢,好幾次擦澡的時候都會出血。」李先生找到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專家許素玲,許教授先給他做了皮膚鏡檢查,隨後建議患者馬上切除這顆痣。

果然,幾天後的病理報告顯示:皮膚基底細胞癌,痣的切緣和痣底部都是陰性。李先生看到病理報告單上的「癌」字,如遭雷擊,他沒想到「皮膚癌」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於是趕緊打電話求助。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的皮膚癌,這位患者的病理報告顯示切緣和底部陰性,說明這個痣已經切乾淨了,不需要後續治療。不過基底細胞癌很容易復發,患者必須定期隨訪。」許教授建議李先生,第一年每3個月複診一次,第二年半年一次,之後每年一次,終身隨訪,同時避免太陽暴曬。

許教授介紹,皮膚基底細胞癌多見於頭面部等暴光部位。雖然低危,如果不及時治療,病變部位反覆潰爛,會嚴重影響容貌及功能。「我接診過一位七旬老人,她的左上眼皮長了一個痣經常癢而搔抓,一年前來就診的時候我們皮膚鏡檢查發現這個痣有較大風險,建議儘快切除,但老人想再等等。」許教授說,一年後因為左眼皮反覆潰爛黏連,這位老人的左眼已經不能閉合只能睜眼睡覺。病理活檢顯示為基底細胞癌,寧大一院皮膚科為老人做了腫瘤切除後皮瓣轉移、眉毛再造。最終老人可以閉著眼睛睡覺了。

袁波是許教授團隊的核心成員,他介紹,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約占80%),多見於50歲以上人群,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它的發生和紫外線暴曬密切相關,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紫外線照射量的累積等,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專家提醒,如果身上的痣突然長大,或是突然出現痛、癢等症狀,或是流水、出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

記者 孫美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0c2f4ae0aa2f6039a683bfd542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