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柏青《妖貓傳》中演的李白到底有多?不僅長得像,氣質也很足

2019-10-15   去疾書院

李白和李白的詩給了我們中國人無限的想像。李白的身世,直到今天也還有許多人在猜測:有人說他是四川人,也有人說他是中亞人;有人說他是唐朝皇室的宗親,甚至還有人說他是中亞的王子。

除了這些緋聞,李白的長相也引起了古今文人的好奇心,被討論了上千年。在前兩年上映的電影《妖貓傳》中,辛柏青飾演的李白讓觀眾眼前一亮,備受好評。我本人在觀影的過程中,也拍手稱快——這不就是李白嘛!為何這麼說呢?聽我細細道來。

辛柏青飾演的李白

《妖貓傳》中李白的形象,很可能是受這幅畫的影響

在電影《妖貓傳》中,李白的形象大體上是這樣的:

李白身上穿著一件白色圓領長袍,頭髮上插著一把簪子,長長的臉上目光游離但又炯炯有神,嘴角上方兩撇鬍鬚,下巴上的鬍鬚雖然稀疏,但又很有氣質。

辛柏青飾演的李白

很多人看了都可能覺得這幅面孔很熟悉。

其實辛柏青這名演員並不算特別出名,我們在古裝劇中也不是經常能見到他。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會對他飾演的李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呢?

我個人覺得,很可能是因為辛柏青所演的李白,其形象參考了我們現在通用的李白畫像。

李白畫像

這幅李白的畫像,在現在中學生的歷史和語文課本中出現的頻率比較多。我們現在在給李白的詩文配圖時,也一般以這幅畫為李白的標準畫像。

這幅畫出自於哪裡?是誰畫的?比較可惜的是,我沒有查閱到。但這幅畫的右上角寫了"唐翰林供奉李白" ,中國歷史博物館主編的《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引用的也是這幅畫。

但這幅畫的作者到底是誰,目前好像不大清楚。

右上方有一排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幅畫自明清文人畫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在觀察唐朝時期的繪畫時發現,一般情況下,唐朝時期的圓領袍子領口處不會露出裡面的交領衣服——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單。

比如,我們從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步輦圖》中就能看出不論是唐太宗,還是其他人,領口中都沒有露出裡面的服飾。

《步輦圖》局部

我們從唐代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宋徽宗摹本)中也能看出來,這個時期的穿衣習慣和後來的穿衣習慣,是不大相同的:

《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但是,在南唐時期的繪畫名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我們看到的又是另一種形象。

在這幅畫中,所有穿著圓領長袍的人,他們的領口處都露出了裡面的交領中單。這和我們現代人穿西裝,露出裡面的襯衫領子是非常相似的: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所有我們可以這裡得出一條非常簡單的經驗:唐朝時期的圓領服飾,領口處不露衣服裡面的交領中單;至少是從五代十國開始,圓領服飾裡面就開始露出中單了。

等到了宋朝,政府規定皇帝和大臣的常服,只要是圓領服飾,都必須露出裡面的白色中單。

所以,這也似乎可以稱為我們判定一幅畫到底是哪個朝代繪製而成的依據。而李白的這幅畫像的領口顯然是露出了裡面的衣服的。

注意領口

所以,這幅畫肯定是宋朝以後的作品。那為什麼我猜測可能是明清時期的繪畫呢?這其實就是直覺了。我感覺很可能是明朝人畫的可能性大一點,也許是臨摹的唐宋時期的繪畫,也許是自己的發揮。

當然了,這裡是我的猜測。如果有讀者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可以留言告訴我。

李白的長相很可能是:眼睛好看,個子不高

不止是我對李白的畫像和李白的容貌十分糾結,在古代,許多文人和畫家比我更糾結。

李白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唐朝詩人魏萬在《李翰林集序》用了八個字來形容李白的外貌:"眸子炯然,哆如餓虎",翻譯過來就是說,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餓虎一樣。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講就是,李白看起來凶得很,像個老虎一樣。

《飲中八仙圖》中也包含了崔宗之

魏萬,也叫魏顥,是李白的好友,所以他說的話即便有誇耀的成分在,但也很可能是真的。

李白的另一名好友崔宗之在《贈李十二白》說李白"雙眸光照人",看起來李白的眼睛卻是比較迷人。所以辛柏青所飾演的李白,眼睛上的功課,算是做得非常足了。

李白畫像和辛柏青李白的對比

那李白是怎麼形容自己的呢?

李白自己形容自己"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意思是說,我老李雖然長得不滿七尺,但是我的志氣比千千萬萬個人加在一起還高呢!

身高不滿七尺,也就是說一米七還不到。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一米七不到的各自不算高。這個身高唐朝時期還算是規規矩矩的,不過顯然李白自己對他的身高是相當不滿意的。

不過,對後代的文人和畫家們來說,李白的身高怎樣,才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呢。

關於李白的長相,歷史上的文人畫家可謂是絞盡腦汁

既然不關注李白的身高,甚至不關注李白的眼睛,那文人和畫家們關注李白的什麼呢?

兩個字——氣質。

是的,他們更關注李白的氣質,尤其是喝酒時的樣子。比如,明代畫家杜堇就根據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畫了一幅《古賢詩意圖》:

《古賢詩意圖》

畫中到底誰是李白,反正我是分不清了。但是畫中的氛圍我們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每個人都喝得非常盡興,喝得伶仃大醉。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清初畫家石濤的名作《太白詩意山水圖軸》。這幅畫里,我們只能遠遠地觀摩李白喝酒時"帥帥"的樣子,真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太白詩意山水圖軸》

在這幅畫里,我們依然能夠遠遠地看到李白在喝酒。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一幅清朝畫家蘇六朋的《太白醉酒圖》軸。在這幅畫里,我們的李太白先生又是一幅爛醉如泥的形象。

但這次我們終於能看清楚他的外貌了:

《太白醉酒圖》

在畫中,喝高了的李白正在被兩名傭人拆扶著。如果你仔細觀察李白身後的這名傭人,你就一定會發現他正皺著眉毛。

這一對八字眉告訴了我們一條非常有用的信息:傭人實在是受夠了這位李老闆,只要喝高了,實在是太難伺候了!

你可能想問,咱們能不能讓李白清醒一次?當然也可以。

南宋畫家梁楷畫了一幅《太白行吟圖》,這幅畫採用了白描手法,簡單地勾勒出了李白行吟時的形象:

《太白行吟圖》

但這一頭稀疏的頭髮,似乎讓李白的精神狀態暗淡了許多。

前幾年,有人在清代中期刻印的《彰明縣誌》中,非常偶然地發現到了北宋大觀年間宋徽宗趙構刺旨點化、名畫家李龍眠繪製的《匡山太白像》。

在這幅畫像里,年輕時期的李白手持木杖躍然紙上:

《匡山太白像》

這幅畫應該是根據李龍眠《匡山太白像》繪製的。李龍眠的原作已經失傳了,所以這次從《彰明縣誌》里發現到的這幅畫,對我們去了解古人心目中的李白形象十分重要。

除了剛才說講的這些畫家和繪畫,幾乎所有的文人都畫過李白像,只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多數畫作都失傳了。

這可能就相當於我們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喜歡畫一張孫悟空,畫完之後也沒怎麼重視,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就都丟掉了。

我們現代人也畫過很多李白畫像,這些畫像在教科書里都很常見:

課本里經常出現的李白畫像

但在小學生們的眼中,李白很可能是這樣的:

《王者榮耀》中的李白

辛柏青飾演的李白,符合我們對李白的所有想像

辛柏青的李白,不僅在外形上與李白最為出名的一幅畫像十分相似,而且在神態上也表演得十分出彩。

比如他寫詩前的沉思:

他寫詩時的惆悵:

剛寫完詩歌時的釋然:

以及他在整個極樂盛宴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羈、豪邁與爛醉如泥:

辛柏青拿捏得都十分精確、可靠。

所以,假如那些歷朝歷代的李白的後輩晚生看到了這部電影中的李白形象,一定也都會和我一樣十分驚訝。

他們所想表現出來的李白對酒的熱愛、李白不羈、豪放的性格和氣質,都被辛柏青給演繹了出來。

他們以前所頭疼並糾結的李白形象,在這裡似乎就得到了解答。

當我們在為古裝劇選角的時候,懂一點歷史很重要

所以,當我們在為古裝劇選角的時候,多一點歷史參考,多一點思考,這都很重要。

《大明王朝》在開拍之前,最開始是想邀請陳寶國飾演海瑞。但陳寶國在看了劇本之後,強烈要求將自己的角色換成嘉靖。

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將這位皇帝不一樣的一面給演繹出來。所以,這才有了後來最為經典的嘉靖皇帝角色:

陳寶國 嘉靖

作為陳寶國的"接盤者",黃志忠走馬上任,開始飾演海瑞一角。

但他覺得自己的形象稍微胖了一點,所以立馬開始減肥,花了一周多的時間,暴減10多斤的體重,這才有了後來清瘦的海瑞形象。

黃志忠 海瑞

辛柏青在演李白時,據說整個喝酒和寫詩的場景,僅僅拍了一次就過了。連導演陳凱歌也大呼:"全有了!就是他!這就是李白!"

這都是在導演和演員共同努力之下塑造出的比較成功的角色。

2010年,陳建斌拍了一部《李白》。

陳建斌的李白

但這其實首先從外形上就已經失敗了。演古裝劇,尤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形象很重要,氣質更可貴。

導演乃至演員,懂點歷史,有點文化修養,其重要性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