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善早在幾年前就在媒體上宣揚自己要拍《封神》三部曲,從投資規模和特效上來看,這個系列的電影是奔著《指環王》的水準去的。烏爾善也說過,要把新《封神》打造成中國版《指環王》三部曲。
但這些年來,想做中國版《指環王》的劇最後都被證明是爛劇:《鮫珠傳》《阿修羅》,還包括《九州》系列,等等。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今天我主要從服飾的角度來說一說我對玄幻劇以及新《封神》的看法和期待。
烏爾善新《封神》海報
對於古裝玄幻劇,我的基本觀點是:一部玄幻劇,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神話劇,如果有具體的朝代背景,那麼,能在服飾上保持基本設定將會是一個加分項。
否則,這就好比拍一部《水滸》,結果裡面的人穿的都是明朝人的衣服一樣,非常尷尬。
後世所畫的周武王
《封神榜》的故事背景是商周時期,那麼,如何設計好服飾,將會對這部劇產生巨大的影響。
早先已經有很多玄幻劇對服飾問題進行了初步試探,結果都搞砸了,最後弄成了四不像。比如我看過一部劇叫《十二生肖傳奇》,劇中的人物服飾是這樣的:
《十二生肖傳奇》劇照
在類似的劇中,如果是主角,那他穿的就會是非常豪華的尼龍衣服和塑料鎧甲;如果是配角,那對不起,你只能穿得跟野人一樣。這是一種角色失衡,很容易導致一部劇的服飾設計坍塌,變得不倫不類。
但是,以商周時期為代表的"神話"時代,人們到底穿什麼衣服呢?我們普通人對此了解不多。只是第六感告訴我們,很可能是獸皮、樹葉|麻布,等等。
在現存的甲骨文和青銅器中,學者們大體上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奴隸主是能穿絲織品的,玉器也是特別常見的裝飾品。武士和軍人,一般會穿獸皮和青銅製成的鎧甲、頭盔以及麻布衣服。
商周時期 青銅器掐銀絲爵杯
那麼,這些服飾的做工如何?由於保存下來的可供參考的文物很少,所以我們只能猜。怎麼猜?
我們從出土的商周時期青銅器就可以看出,其做工的精湛技藝已經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豬卣 商周時期
所以,既然青銅器都能做得這麼好,服飾上的做工必然不會太差。
再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袞冕制度,就是形成於周代,而且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明朝還在使用。1916年,甚至袁世凱連也穿過了一次。
後世所畫的大禹袞冕服畫像
也就是說,之後的兩千多年之間裡,至少在袞冕制度上,明朝時期的袞冕和春秋戰國乃至周代袞冕剛剛設計出來時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從後代的袞冕中我們也能看出,其設計的理念和做工是非常和諧、精湛的。
除此之外,周代還改革了深衣制度,提倡上衣下裳,這在直接影響了中國兩三千年的服飾制度。
漢代磚畫中的周公,所穿的衣服就是上衣下裳
因此,在這裡儘管我們無法非常準確地還原商周時期的服飾,但是,我們也要對此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上層階級的服飾不算太差,有絲織品服飾,基本上可以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來作為參考;中下階層服飾差一些,但是也具備了基本的封建社會服飾特色,麻布衣服比較普及,不至於像個野人一樣身上還包著樹葉。
對武士階層來說,獸皮主要用來配合青銅做鎧甲,玉器作為配飾,也可能會出現在武士身上;最底層的奴隸服飾要差很多,我們在設計這種服飾的時候,不妨以麻布為主。
如果你把服飾搞成這樣,那我感覺不論你是中國版《指環王》,還是宇宙級的特效,那你估計還是要涼涼:
新版《封神演義》劇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狄仁傑》系列電影也算是玄幻劇,但由於它的故事背景是唐朝,所以它的服飾和器物總體上做得還是不錯的。
比如,在服飾上,《狄仁傑》基本保持人們身穿圓領外衣、腰系蹀躞、頭戴幞頭的基本設定:
《狄仁傑》中的服飾總體上比較有講究
這些設定即便在設計上稍有問題,但至少在概念上基本上是符合歷史的。
在器物上,《狄仁傑》系列中幾乎是在中國影視劇中首次出現了(另一次出現是在《繡春刀》中)唐刀:
馮紹峰手中拿的是唐刀
這是唐刀,日本刀在此基礎上有所改進
我們中國人對唐刀也許比較陌生,乍一看也許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日本刀。其實日本刀繼承的就是唐刀。
遺憾的是國內的觀眾對此知之甚少。等後面有機會我再寫一篇關於唐刀的文章。
我在這裡的意思是,對於一部玄幻劇來說,或者是對於一部神話劇來說,如果有確切的背景,那麼,如果你在設計好劇情、搞好特效的同時,兼顧服飾問題,那麼也許這部劇會更加成功。
拍新《封神》,免不了要參考老版的封神。
我先說一說陳浩民版的"封神"。在陳浩民版的"封神"中,主角們身上穿的鎧甲都比較簡單,這種鎧甲帶有滿滿的香港風,但是卻收穫了奇效:
陳浩民版「封神」
為什麼說有奇效?因為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鎧甲非常像青銅器。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利簋(青銅器) 西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所以,你可以認為劇組經費不足,所以設計出這樣的鎧甲;但從文化品位上來看,它們卻是十分精緻、簡約的,很有商周時期的特色。
更重要的是,作為觀眾更多我們會覺得這種鎧甲看起來很乾凈利落、很舒服。
當然,提到《封神》,不得不提90年大陸版的《封神榜》。這部劇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部劇實際上是濃濃的"希臘"風:
老版《封神榜》劇照
對商朝一方的貴族來說,女性角色一般都會身穿長袍,盡顯身材。男性角色身穿白色短袖長袍,儘可能體現男性之美。對姜子牙團隊來說,簡約的鎧甲和頭盔,是這部劇的主要特色。
這樣的服飾設定,與古希臘神話劇非常相似——長長的袍子,精緻的「王冠」。所以我覺得劇組很可能參考了歐美早期的電影以及古希臘的繪畫、雕塑等等:
繪畫中的古希臘人
記住,當時是1990年,參考尚且很少,甚至很多歐美電影,比如比較著名的關於古希臘電影《特洛伊》和《奧德賽》都還沒有上映。
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老版《封神》能將它的藝術性拍成這樣,已經是天大的不容易了。
就拿姜子牙來說,這種仙氣飄飄的姜子牙,如同《指環王》中的甘道夫一樣,成為了不可磨滅的經典:
藍天野版姜子牙
《指環王》中的甘道夫 該電影上映於2001年,所以姜子牙不存在抄襲或模仿甘道夫的情況
但後來的封神,正如大家所見到的那樣,單單從服飾上來說,一部不如一部。
比如《封神演義之鳳鳴岐山》中,妲己和黃飛虎的這兩套衣服,可以從先秦時期一直演到大明朝。如果不是清朝人拖著辮子服飾太有特色,估計這套衣服劇組可以一直干到民國:
《封神演義之鳳鳴岐山》劇照
范冰冰和李連杰等人主演的電影《封神傳奇》更是奇葩。
如果你跟我一樣近視,估計一不小心還以為自己在看歐美拍的關於古埃及的電影呢:
《分身傳奇》劇照
看看,這不就是一個埃及女王嗎?
所以,儘管這部電影特效確實還可以,但除了爛得透頂的劇情,刺眼的服飾也讓人難以接受。
還有爛的不能再爛的《封神英雄榜》,如果不仔細看,你還以為是哪個影樓正在拍遊客照呢:
《封神英雄榜》真是幾乎可以和《封神演義》並肩的爛劇了
這種殺馬特的服飾和造型,真的連現在的網絡大電影都不如。
關鍵是這樣的劇,竟然還能連拍兩部。
最爛的當然還不是這個,而是今年被禁的新版《封神演義》。這版《封神演義》,說實話,懶得評價。因為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毫無值得評價的點:
新版《封神演義》
你瞅瞅楊戩身上穿的衣服,多麼絲滑,多麼修身。你再看看他的眼神,柔情中還帶著一絲蕩漾。你把左上角四個字遮住,只要別說這人是康熙皇帝或者霍元甲,你說別的估計都有人信。
一部劇能爛到被禁,這也是創記錄了。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服飾,對於一部劇來說很重要!
《封神榜》的故事我們會有何稀奇嗎?其實不論你怎麼改編,我們都不會覺得有何稀奇。這個故事已經定型了,拍來拍去,都是八九不離十。
特效方面,近些年來,我國的特效自然也是沒話說。比如爛的透頂的《鮫珠傳》,它的特效也可圈可點:
《鮫珠傳》的劇情也很爛,但特效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甚至連現在的網絡大電影,也玩起了特效,而且總體上做得還算及格:
《大雪怪》 劇情也爛,但對怪獸片網絡大電影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前段時間謝霆鋒又被網上炒了起來,據說他的特效公司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水平。
關於這一點,我也是相信的。
那麼,封神吸引我們的是什麼呢?我覺得就是服飾。服飾,代表著一種審美,它是劇情和特效之外第三重要的元素。
如果新《封神》能夠在尊重歷史背景的基礎上,找到一條將時代背景與服飾、情節與特效相互結合的路徑,那我相信它將會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作品。相反,則是爛片無疑。
最後為大家奉上黃渤飾演的姜子牙劇照:
黃渤 姜子牙 《封神》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