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了,擱淺在美東巴爾的摩港的長榮貨櫃船終於脫睏了。相比之下,去年橫卡在蘇伊士運河中間的長賜輪只花了一周時間就解決,這次救援花的時間有點長,
搞笑的是,擱淺的長程輪意外成為當地「網紅打卡景點」。很多人甚至開一個小時車,就為了看一動不動的長程輪以及救援工程。「看著那裡的起重機,和來來往往的拖船,非常有趣。」
01
好消息:長榮長程輪成功脫困
4月17日,長榮發布「長程輪成功脫困」的公告,公告表示:
美東時間4月17日07:12 (北京時間4月17日19:12),「長程輪」在救援團隊持續努力之下,已順利於巴爾的摩港區外的切薩皮克灣脫離擱淺,重新浮起。「長程輪」將在附近的錨地進行水下檢查,確認安全無虞之後,先返回巴爾的摩港裝載先前卸下的貨櫃,再依原定航程前往下一個港口(諾福克)裝卸貨物。
這屬實是好消息!!船終於浮起來,可以繼續運貨了,擔驚受怕一個多月的貨主可以鬆一口氣了。
噢,等等,這還有個壞消息,這次擱淺事故,長榮已宣布共同海損!這也就意味著,這次有貨在「長程輪」上的所有貨主們也要一起承擔責任。本次共艙的船公司有EMC、CMA、COSCO、OOCL等,曾掛靠中國廈門、鹽田、香港、高雄港等。
救援中的長程輪
貨主要在提供共同海損擔保之後才能夠拿到貨物,提貨可能需要漫長等待,並且保險清算將會陷入漫長的等待期!去年長榮的「長賜輪」也是4月宣布了共同海損,到現在應該還沒完成理賠、保險等進度......
貨主表示很心塞:是我把船開進去擱淺的嗎?我的貨延誤了不說,還要我賠付?有沒有這個道理啊?
02
關於共同海損怎麼解決
自己的貨物受損或者是貨沒了,但是還得倒過來賠錢給船公司,就算萬幸自己的貨物沒事,但是還得賠償船公司,這個道理確實存在,就在《海商法》里。這是一個法律責任的問題,如果不接受也不處理,接下來就會收到船公司發出的律師函。
共同海損是什麼
簡單解釋一下「共同海損」,General Average,簡稱G/A或GA,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它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193條)。共同海損是為了共同安全而造成的損失,所以應由各受益方分攤,而不應由受損失方單獨承擔。
說白了
就是船在海上運輸過程中,因為貨物的原因引發危及輪船航行安全,甚至會毀壞船隻的危險的情況發生時,船上員工不得採取措施撲救,或者對外尋求救助, 由第三方救援組織幫忙撲救。但是貨物引發對船的損壞,以及撲救產生的費用,在不能確定具體是哪些貨物的責任時,那麼船公司產生的一切損失將由船上所有貨主共同承擔。
舉例說明
比如載著上萬個貨櫃的貨船在航行過程中貨物發生自燃,在茫茫大海上撲救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堆放在最外層的柜子起火算是比較好處理的。如果是堆放在中間柜子起火,首先是很難覺察到起火,二是等船員發現火災了,那往往是已經燒得非常嚴重。船上沒有龍門吊,能自由移動未受損的貨櫃。在大海中心,要撲滅中間著火的柜子,靠的是高壓水槍,和呼叫國際救援,靠其他消防的船過來撲滅。
這一施救過程會產生三種費用:貨物受損、船受損、施救過程產生的費用。例如為了救火可能需要將一些著火的貨物丟到海里;貨物起火引發船隻受損;或者引發船改變航向,擱淺,或者大船受損,拖回港口維修等後續費用;為了解決事故引發的人員犧牲,損失等,以及需要國際救助產生的費用。
以上事故發生的產生處理方式均屬於合法行為,因為屬於自救。 處理完這些事故後需要第三方對事故的認定、責任劃分,大海上沒有見證者,只有事故發生後的處理者和參與者,對於事後的責任劃分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事後的損失往往是無法確切精準統計,一般由船公司彙報給第三方機構,而且通常船隻的損失大於貨主所有貨的損失,等於貨主還得要賠船公司,並且由第三方機構發起索賠。
怎麼索賠
首先會通知你的貨物在大海發生事故了,為了確定貨物損失情況,請提供一下具體的貨物商業發票和裝箱單。這時候,很多貨主都會高報,想著能多索賠點
如果收到對方說在這次事故中您的貨物是安全的,沒有受損,那麼恭喜你,不幸中的大幸,不過也別高興得太早,不管怎樣你還得要賠錢給船公司。
如果收到對方說這次調查中你的貨物受損了(部分損壞/全損)但是船公司的損失遠遠大於你的損失,別傷心,因為接著你會更傷心:貨沒了,可能還得要賠償船公司的損失。
怎麼賠?
根據這次調查一共損失的錢,以及你的貨值占了整條船上的貨值的比例來收,你的貨損肯定是由保險公司賠,但是造成船公司的損失由你賠。
總體原則基本上就是:
先確定總損失;再確定共同海損分攤金額;最後用總損失除以共同海損分攤金額得到損失率;用損失率乘以相關各方的價值金額就得到各方的分攤金額。
保險賠付
如果是購買了保險的貨主,自己的貨物又受損了,保險會配合船公司做出相應的賠償/補償。但是保險對於賠付給船公司部分的共同海損是不予賠付的,因為你購買的貨物保險是基於保護貨物安全,降低自己的貨物損失風險的,但是不包括貨物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包括給船公司帶來的損失。
比如你買了醫療保險,如果是你身體不舒服,保險可以報銷,但是,如果你跑去打人了,自然不賠。
如果沒有購買保險的貨主就要注意了,損失包括自己的貨物損失,另外是賠付給船公司的損失。
近兩年來,因為航運業的火爆,為了分一杯羹,有些明明到了報廢年限的老船也被拉出來運貨,貨櫃船越造越大、疫情之下海員超時工作,導致海運事故頻發,每周都能看到貨櫃船出事故。建議大家出貨最好購買保險,有總比沒有好,不要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