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有出海口了!中國智庫向俄副總理呼籲「開放海參崴」成真!

2023-05-16     人大重陽

原標題:吉林有出海口了!中國智庫向俄副總理呼籲「開放海參崴」成真!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聯合三部委批覆同意吉林省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作為內貿中轉口岸。這近乎等同於吉林省擁有直接的出海口,也意味著半年多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多次對俄羅斯「開放遠東」呼籲成真。

2022年9月,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在俄知名媒體《生意人報》(Kommersant)長篇撰文,強調《遠東崛起,中俄在遠東合作》,更在海參崴舉行的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上對俄副總理當面呼籲,背靠中國大陸,全力開放海參崴。現將演講視頻集錦、長篇撰文、演講內容再次刊發如下。

在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發言:當俄副總理面說,背靠中國,將海參崴建成新的香港

2022年9月6日,在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舉行的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第二天,在主題為「通往多極世界的門戶:國際關係新架構中的遠東」的分論壇上,俄羅斯副總理兼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尤里·特魯特涅夫(Yury Trutnev)、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多邊經濟合作司司長納塔里婭·斯塔皮拉(Natalia Stapran)、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世界經濟與政治學院院長阿娜斯塔西婭(Anastasia Likhacheva)、印度聯合服務機構主席莎瑪(B.K. Sharma)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同組討論,並接受參會媒體的集體採訪。以下為王文多輪發言內容及視頻集錦:

感謝邀請。關於遠東崛起,我專門為東方經濟論壇準備一篇長文,今天英文、俄文版分別發表在瓦爾代俱樂部官網和《生意人報》,在這裡不再贅述。我想,借這有限的時間先講一個新觀點,因為有機會能夠與副總理先生在一個小組討論,實在太難得了。

這是我第一次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我非常喜歡這個城市,從城市地理結構上看,海參崴看上去有點像香港,城市窄長,有山坡,有安靜的狹長港灣。於是,昨天我站在山頂看著這個城市,心想,為什麼不能把海參崴建成下一個香港呢?俄羅斯版的香港?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如果能夠借鑑1980年代香港經驗的話。

第一,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讓海參崴成為像香港那樣的重要投資目的地。半個世紀以來,香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證券交易所已成為全球最大融資場所之一。投資中國大陸,或者中國投資海外,大部分的錢都是通過香港。海參崴是遠東重要的經濟中心,完全也可以成為未來投資俄羅斯的金融中心。

第二,改善城市基建。需要建地鐵、高速公路、橋樑,更便捷的交通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表現。

第三,背靠中國大陸優勢。當年香港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大陸的市場。幫助了中國大陸的發展,成就了香港的繁榮。現在海參崴靠近中國東北,有1億人口,尤其是有一個城市「琿春」,需要合作,幫助東北振興,也幫助遠東開放。

這樣的可能性還建立在另一個大背景,那就是遠東崛起以及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

「遠東」其實有歐洲傳統上的一個觀念偏見,為什麼不能叫歐洲「遠西」呢?如果摒棄「遠東」觀念陳見,再看亞太地區就會發現,在未來10-20年會發生許多根本性的結構變化。

中國將極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印度崛起勢頭也很強勁,有可能成為前三大經濟體,這就意味著前四大經濟體中國、美國、印度、日本。過去500年,歐洲國家第一次全部掉出前四位經濟體的行列。這樣的經濟新變化,就是在遠東地區出現下一個香港的基礎。

但這個過程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和平。現在域外國家希望在這個地區挑起新戰爭,無論是南海、台海,或者是中印邊境衝突,都有可能阻止經濟增長的趨勢。西太平洋地區過去20年是最和平的地區,要警惕域外國家打破這種和平。你們知道我說的域外國家是誰。

二是合作。遠東,或者說西太平洋地區很複雜,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不同政治體系、意識形態、國情特點,在推進合作項目時,有時會想法太多。但合作是根本,本著合作的大方向與總目標,一定會有更多的合作項目與一體化的進程。

三是改革。當下遠東各地都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經濟弊端,通過對外開放可能是倒逼國內改革的重要方法。從這個角度看,各國相互開放獲得的收益,遠遠不止經濟利益那麼簡單。

說到各國民眾信心,這是相當重要的。現在的世界,悲觀主義盛行,中俄之間同樣有一些人對彼此的看法比較負面,認為對方發展沒有前景。俄羅斯有一些聲音認為,中國崛起可能到頂了,不會再高速發展。中國也有一些聲音認為,俄羅斯在制裁下會一蹶不振。

中國有句話叫,信心比黃金還要寶貴。兩國社會要加強交往,彼此認識一個新的彼此。中國人需要重新發現俄羅斯,而俄羅斯人也需要重新發現中國的優勢。

大家可以想一想,30年前,中俄兩國經濟總量差不多,但現在,中國經濟總量是俄羅斯的十多倍,中國走自己的經濟、金融、貿易與政治發展道路,不再崇拜西方的模式,這是一條強國經驗。俄羅斯可以從中國崛起經驗中得到很多啟發。

當然,我始終認為,俄羅斯是全球大國,不以經濟總量而論。但對於發展道路來說,俄羅斯也需要更自信,從過去要麼東方、要麼西方的兩分法中走出來,尋找到自己的國家身份,走出更寬廣的世界強國之路。

我來俄羅斯四天,看到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與往常差不多,似乎沒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到底是怎麼做的?為什麼1萬多次制裁沒有衝擊到俄羅斯社會的正常運轉?這裡有很強大的反制裁經驗,中國很願意從中學習。

中俄之間的相互認知需要跟上當前兩國的戰略關係。兩國戰略互信,背靠背的政治關係,但是從社會層面上看,兩國精英、普通民眾似乎不足夠熟悉。記得二三十年前,中國街道上到處都有收垃圾的車,提醒每家每戶把垃圾倒到車上,很多城市的提醒音樂就是《喀秋莎》,還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國幾乎人人都能唱。

但現在俄羅斯的音樂、文化、社會、小說、電影,能在中國流傳的非常少,中國文化影響力在俄羅斯雖然有進步,但還是不足夠大。從這個角度看,相互派遣更多留學生、展開更多人文交流,認知對方,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

總而言之,我們面臨著新的時代、新的未來。正如這次東方經濟論壇主題所說「面向多極世界」,現在多極世界已來臨。這場論壇有60多國代表參加,很少看到西方國家的身影,但看到很多務實的合作,這說明沒有西方國家,其他國家照樣轉,地球照樣轉。

相信中俄關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俄媒發表長文:「遠東」崛起是真實的,給中俄發展提兩點建議

2022年9月6日,王文受邀在俄羅斯著名刊物《生意人報》(Kommersant)、瓦爾代俱樂部官網分別發表長文的俄、英文版,中文版授權刊發,閱讀量已近30萬。以下為正文:

在中國人看來,「遠東」是一個極具西方中心主義的概念。

除了討論蘇聯或俄羅斯遠東地區政策及相關歷史問題外,中國人極少用「遠東」一詞。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後,西歐國家開始向東方擴張時,將東歐、非洲東北稱為「近東」,把西亞稱為「中東」,把更遠的亞洲最東部統稱為「遠東」,這實際上將東亞(包括東南亞、東北亞甚至南亞)視為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邊緣地帶。當時的人們肯定沒有想到,被視為邊緣地帶的東亞在21世紀正在崛起為世界的新中心。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糾正過往的「遠東=偏遠+邊緣」的成見,將其視為未來的發展希望,並努力推動俄羅斯遠東地區融入到大遠東、也就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遠東崛起是真實的

沒有人提「遠東崛起」,可能是為避免把西方眼中的「遠東」概念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地理範疇相混淆。事實上,俄羅斯遠東地區只是西方「遠東」概念的一部分,而如果把「遠東」視為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南亞次大陸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總和,那麼,「遠東崛起」肯定是一個全球共識,甚至可以說,21世紀就是遠東的世紀。

2021年,全球人口的一半在遠東。人口總數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一半來自遠東: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遠東經濟圈占全球GDP總值的40%,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50%以上的份額。2015年-2030年,世界中產階級的消費有望增加30萬億美元,歐洲只占1萬億美元,超過一半來自遠東。

過去兩百年,歐洲的殖民入侵迫使遠東分裂成許多碎片化的地區,經濟落後且依附於西方,各方陷入停滯。冷戰結束後,遠東國家正在努力形成統一的體系。1999年,東協正式整合東南亞10個國家,並與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建立了圍繞東協的「10+1」「10+3」「10+8」機制。21世紀以來,東協保持了年均5%左右的增長率,已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和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東協的崛起是遠東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證明了西方一些人的錯誤認知,即將遠東誤解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甚至認為遠東發展的唯一亮點就是中國崛起。事實上,中國人口僅占遠東的不到40%,遠東絕不是「中國+其他國家」,相反,遠東代表著中國、東協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集體崛起與一體化進程。

近20年來,遠東正在形成世界最大的工業製造帶,中日韓東協之間形成跨境勞動分工的國際格局,出口總額已超過歐盟和北美的總和。貿易興盛使遠東大量人口擺脫貧困,也產生了大量富豪。過去20年,有超過10億遠東人口擺脫貧困。遠東億萬富翁已占世界總額的1/5以上,且80%以上都是富一代,未來20年將出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從大西洋兩岸向遠東轉移,數以千計的理財和信託公司正在遠東成立。

遠東正在成為智能革命的創新高地。北京、新加坡、上海、深圳、首爾、東京都躋身世界高科技城市之列,無人駕駛、城市物聯網部署、傳感器網絡、無現金支付、節能技術、蓄能電池、城市監控、遠程醫療等技術,在遠東各國的創新與普及速度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技術創新的吸引力,使越來越多的人才被遠東所吸引。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移居海外工作或長期居住的人口數量大幅上升。1999年為400萬,2019年則達到1000萬,遠東成為美國人走向海外最青睞的目標。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有國家級的人才計劃,吸引企業家、科學家和創新者來到遠東獲取穩定的長期居住權。

西方人習慣用民主政治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優劣,但在遠東,多數國家更看重政府效率與國家包容度,重視基礎設施、就業、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的重大投資,這使遠東許多國家走出了符合自身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超越「歷史終結論」的束縛,避免美國式否決政治的困擾,立足於可持續性的國家構建與發展。這正是21世紀被西方所低估的、發生在遠東的新型政治價值。

事實上,如果把「遠東」這個詞換成「亞洲」,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早在一個世紀前,中國的梁啟超、日本的岡倉天心、印度的泰戈爾就已提出「泛亞洲主義」的理念。今天的亞洲不奢望像歐盟那樣成立一個「亞洲合眾國」,而是希望通過智力協同效應,建立一個包容、高效、實用的聯合體,正如同帕拉格·康納在《亞洲的未來:21世紀的商業、衝突與文化》一書所說的,亞洲走向世界的過程,代表著文明的大融合,推動著人類新文明的進步。

從這個角度看,西方人長期保持著用「遠東」的邏輯來看待亞洲,已忽視了正在遠東發生的文明跨越。俄羅斯作為遠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避免西方式的狹隘與自我中心。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崛起速度應加快

遠東崛起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十年來發展的折射。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出任總統以來,俄羅斯新一輪遠東開發在加速:設立遠東發展部,推出《超前發展區法》等40多部法律法規,還重金打造東方經濟論壇,擴大遠東與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

這些舉措帶來四個方面的積極經濟變化:一是資本流入加速。2012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吸引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占俄羅斯外資的1/3左右;二是經濟增長加速。2015年以來,俄羅斯遠東經濟發展保持在4%左右,是俄羅斯平均增長速度的2倍左右。三是人口減少的勢頭得到遏制,出生率高於死亡率,逐漸開始了正增長的勢頭;四是自由港建設取得進展,尤其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投入運行,入駐企業超過1400家。這些成就在中國學術界得到了充分的積極評價。

但另一方面,必須承認,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仍是東亞相對經濟較落後的區域,是遠東整體崛起的後來者、旁觀者,未能充分分享遠東崛起的紅利,也未能完全融入遠東經濟發展的分工協作進程中。

究其原因大體可分為三點:一是俄羅斯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以資源輸出為支柱產業,夏季短、冬季長,自然環境壓制人文與產業環境的發展,跨國經濟合作與製造業發展受到限制,加之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體量較小,約600億美元GDP總量相比於17萬億美元經濟體的中國、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日本、2.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韓國實在太小,容易被孤立於東亞區域化經濟產業鏈體系之外。

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面臨內生動力不足的當地難題。儘管普京總統曾說「我們任何時候也沒有忘記,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位於亞洲。我們同亞太國家一起從言論轉向行動去發展經濟、政治和其他聯繫的時刻到了」,但從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看,仍缺乏發展本地經濟的主體意識、迫切感與落實度。正如有一位學者指出,多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方政府對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增加地方預算收入的興趣,遠不如對爭取聯邦財政預算投資、獲取更多轉移支付的熱情高。

三是在融入東亞產業鏈體系中存在發展戰略的遲疑與搖擺。在一些媒體報道和資料文獻中,很容易讀到俄羅斯人擔心遠東地區對外貿易陷入「用資源換商品和技術」的陷阱,進而淪為東亞國家的原料附庸。在媒體中還偶爾傳出的遠東「中國化」謠言、「中國威脅論」的炒作以及擔心中國「經濟和人口擴張」,都也令中國投資望而卻步。

事實上,拋開以上三點不論,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俄羅斯遠東地區有整個東亞地區最為豐富的資源,已發現礦物有近80種,煤炭儲量占全俄的40%,木材蓄量占全俄的26%,還有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魚類與海產品資源。在資源緊缺的未來,俄羅斯遠東地區是整個亞洲最有優勢的區域。

當前,東北亞各國都看好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12 年再任首相時,就提出了對俄「新思維」,成為俄遠東地區最大的投資國之一。韓國曾提出新北方政策,希望更多參與俄遠東的戰略開發。印度雖是參與遠東開發的後來者,莫迪總理也曾提出願意大量投資遠東能源資源開發。

《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合作計劃綱要( 2009-2018) 》到期後,又重新簽訂了 《中俄遠東合作與發展計劃( 2018-2024) 》,希望充分發揮中國資金、技術、管理和俄羅斯遠東資源、地緣區位優勢,把參與遠東開發與我國振興東北地區戰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有機結合,共同打造跨境經濟帶。

應該說,在普京總統加速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十周年之際,俄羅斯遠東正成為「大遠東」的香餑餑,成為各國爭相追逐的對象。所有國家都希望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放能夠更大一些,合作效率能更高一些,務實協同的內容能更多一些,進而讓俄羅斯遠東地區成為分享大遠東共同的可持續崛起紅利。

一些務實的建議

俄烏衝突爆發,俄羅斯與歐美世界的脫鉤,提醒著俄羅斯人在可預見的將來必須清楚地認識到,21世紀屬於亞太世紀,甚至就是屬於遠東的世紀。遠東正在成為世界經濟與貿易重心,俄羅斯的「向東看」應該變成更快步伐的「向東走」,使俄羅斯更快地適應21世紀的發展趨勢。

遠東發展,能做的事情很多。在我看來,至少有兩點建議是中國與俄羅斯發展舉措的當務之急。

第一,集中力量,加速落實原有的戰略步驟,增加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的吸引力。在一些外界看來,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的誠意並不足夠,不少承諾與規劃並沒有完全落實。

比如,1996年4月,時任葉爾欽總統簽署總統令《遠東和外貝加爾1996~2005年經濟與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綱要提出,2000年前,要在遠東和外貝加爾俄中邊境設立開發地帶,與對應的黑河、綏芬河、琿春、滿洲里等主要城市建立經濟合作區、開發區、倉儲區,其中包括:(1)在布拉戈維申斯克與黑河之間建立一座阿穆爾河(黑龍江)大橋;(2)在扎魯比諾與琿春之間開闢一條連接東北亞的鐵路;(3)在外貝加爾斯克與滿洲里建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倉儲區和工業開發區;(4)重新擬定布拉戈維申斯克與黑河經濟合作區的經濟發展草案。

這些設想都是非常好的,可惜,落實度太低。令人有一些欣慰的是,2022年6月,黑龍江大橋總算開通了。儘管是遲來的禮物,但讓人對未來充滿更多期待。

第二,借中俄戰略關係的優勢,放下國家中間層的彼此陌生與防範,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共同發展。

事實上,中國東北地區經濟下滑嚴重,面臨資源枯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產能過剩、人口流失等問題。振興東北,是中國重要的發展戰略,而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是經濟振興的首要選擇。對中國東北地區來說,與韓國、日本開展經濟合作的速度在加快,但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合作速度卻相對較慢。

從俄羅斯方面看,不必擔心一些媒體謠傳的所謂「中國東北人口移民」或「中國領土訴求」論調,大膽吸引中國資金、技術、產能等,集中力量建設20多個「超前發展區」。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東北三省應改善營商環境,強化毗鄰國家的交通聯通,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增強直接進出口產品的能力,使東北亞地區成為遠東新經濟帶的新中樞。

總而言之,面對俄烏衝突後的世界新變局,遠東持續崛起將是必然趨勢。時不我待,將已規劃的做好,彼此之間的前景就會越來越好。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8d3d0f07667888b03514d1a7d707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