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控持續衝擊集運市場,加上美國需求降低,SCFI指數連跌13周,預計二季度運價仍將維持疲軟,即使上海解封復工可能也難以扭轉目前運價跌勢。
4月15日,上海航交所公布,最新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較上周續跌35.01點至4228.65點,跌幅0.8%,呈現13連跌,創去年8月以來新低。雖然持續走跌,但遠東到美東航線繼之前一周止跌回漲之後,連續兩周上漲。
業界人士稱,由於美西碼頭工人勞資談判即將在5月展開,為了避免因談判不順引發的工人怠工等問題,不少客戶將原本要在美西到港的貨物轉往美東卸貨,在需求增加下進而推動美東線運價走揚。
其中,遠東到美東每FEU運價為1.649萬美元,較之前一周上漲68美元,漲幅0.6%。遠東到美西每FEU為7860美元,與之前一周持平。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下跌71美元至6086美元,跌幅1.1%。遠東到地中海每TEU下跌35美元至6738美元,跌幅0.5%。遠東到新加坡每TEU下跌19美元至1035美元,跌幅1.8%。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由於近來上海疫情影響,貨物多轉移到上海以為港口出貨,可參考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CCFI),最新一期上揚0.3%至3128.45 點,顯示集運需求仍處在相對高檔。
根據最新一期CCFI指數,因塞港狀況仍未能快速緩解,再加上中國出口轉港後維持出貨需求,三大長程航線中,美西線運價反彈 2.9%,美東線運價也上揚 1.5%,僅歐洲線繼續下滑約 0.7%。
今年一季度以來,SCFI指數不斷下跌。儘管疫情衝擊下部分貨物轉向上海以外港口,但分析師認為,中國疫情升溫並實施清零措施,造成廠商難以出貨,短期內的確會衝擊市場表現,預計集運業隨著製造業表現下滑,二季度將是今年的獲利低點。
考慮到中國後續勢必解封,分析師預計上半年延緩送出的貨物,將在下半年出現積極搶運潮,尤其 5 月起美國線新長約價格開始生效,屆時高運價、高貨量有望進一步推升集運市場表現。
年初至今,航運諮詢公司德路里(Drewry)編制的世界貨櫃指數(WCI)已經下跌16%,其中上海到洛杉磯與上海到紐約的兩大主要航線更是各自滑落17%與16%。WCI指數跌勢最凶是在3月10日迄今的這段時間,重挫約13%,反映美國春季零售銷售數據疲弱與中國疫情升溫,已經對全球集運市場造成衝擊。
就需求面來看,疫情刺激措施結束使得消費趨勢開始由商品轉向服務,以及通脹升溫導致物價壓力日益沉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眾購買力。至於在供給面上,上海封控導致物流大亂,也使得貨櫃需求出現減少。
S&P Global Platts全球集運費率團隊編輯George Griffiths觀察稱,一些集運公司為了支撐運價,開始利用「空白航班」,也就是讓船舶持續運行,但沒有在港口裝卸貨等作法,來降低其供應的船舶數量。
雖然WCI指數目前依然大幅高於疫情前水平,不過在年底因為新船供給增加,加上通膨如果不見緩解,終端消費不見提振,這波曲線預料將持續下行走勢。即使上海封控結束,物流得以恢復正常,運價上揚也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