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興起了一股打造高層地標建築的「造樓」運動,畢竟之前也只有沿海地區的發達城市才有這樣的實力建造超高層的建築。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內陸省份的經濟實力日益凸顯,也需要與之身份匹配的「高樓」,才能鎮得住腳。
從高度超過600米的武漢綠地中心,到452米的長沙國金中心,再到高度407米的雲南在建第一高樓-俊發春之眼項目,各個都是摩拳擦掌,怒刷自己的存在感。而近日,寧夏在建第一高樓絲路明珠塔也開始了其塔樓底板的混凝土澆築工作,正式邁入主體建設階段。據悉,它的高度將達到448米,又一座地標性的超高層建築即將誕生。
絲路明珠塔項目規劃占地面積6.1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50萬平方米(地上11.74萬平方米、地下5.76萬平方米),總投資23.33億元,塔尖高度448.2米,主體結構高度370.0米,塔體地上46層,地下2層。
據悉,根據官方的解釋,這座絲路明珠塔將集合文化藝術展示、文化藝術體驗、文化藝術觀光、文化主題餐飲、廣電發射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它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為了打造一座屬於銀川的地標性建築。並且建成之後,將成為西部第一的高塔,也是繼廣州「小蠻腰」(塔高600米)、上海「東方明珠」(塔高467.9米)之後國內第三的觀光電視塔。
對於高層建築來說,基礎的牢固性不言而喻,基礎筏板的混凝土澆築也是第一階段建設的重中之重。此次該項目由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中標絲路明珠塔項目EPC工程總承包。
根據中鐵建工集團絲路明珠塔項目總工程師唐雷介紹,該塔樓基礎筏板是邊長約45米的正六邊形,筏板厚度分為7.5米、6米、3.5米、0.6米四個厚度,呈階梯型,鋼筋量高達1800餘噸,鋼筋支架高達230餘噸,澆築體量達21000立方米,澆築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有C40P10、C45P10、C60P10、C80。
對於這種大方量的混凝土澆築,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澆築過程的連續性,以及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同時,對於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溫度把控也至關重要。所以,這需要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及各部分的協同作業。
在此次施工過程中,一共配備了108輛混凝土攪拌罐車,9台泵車、1台地泵,24小時無間斷作業。施工現場有超過500餘名工作人員晝夜24小時不間斷施工,最終經過62小時奮戰,比預期提前10個小時完成了混凝土澆築工作,「中國速度」再一次得到驗證。
從現場施工照來看,9台泵車以圓形筏板為中心,位列其周圍,能夠保證每台泵車的臂架都能發揮其最遠泵送距離。從泵車臂架節數來看,此次參與泵送任務的泵車,臂架最短至少也有49米。
平均算下來,每台攪拌車需要運輸200方的混凝土,每台泵車每小時泵送混凝土的量不到40方,正常來說,一台泵車一小時泵送50-60方的混凝土應該是很輕鬆的。但是,由於此次澆築泵送的都是C60、C80這樣的高標號混凝土,其塌落度比較差,這也意味著混凝土的可泵送性能下降。因此,能夠保持這樣的速度,也實屬不易。
大方量的混凝土澆築,需要大量的工程設備的參與,與人員的分工協作。並且,連續作業對於混凝土泵車的性能也是極大的考驗,這9台泵車中,有5台來自中聯重科,4台來自三一重工,這也展現了它倆在混凝土機械領域的絕對實力。
文章由砼行機械整理編輯,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圖片來自寧夏新聞網、銀川通聯資本官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