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中聯、山河智能、鐵建重工世紀「對話」,他們聊了啥?

2019-09-24   砼行機械


​最近幾天,我的朋友圈又刷屏了,什麼事情呢?原來是央視的《對話》欄目把國內四個知名的裝備製造業領域的大佬彙集到了一起,展開了一場關於裝備製造的世紀「對話」,他們都聊了啥?你知道嗎?

​上面這張照片看似簡單,實則並不簡單,相信平常比較關注工程機械領域的朋友很快就能辨別出圖中的四位大佬,他們分別是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鐵建重工董事長劉飛香,以及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

而此次之所以能夠把這四個頂級工程機械品牌的「掌門人」聚集到一起,是因為《對話》欄目打造的「中國產業地標」的收官之作,就是準備敘述湖南工程機械「湘軍」的發展之路。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這四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業領域的品牌,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來自湖南長沙。

艱苦創業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領頭羊,上面所提到的四個品牌,都是工程機械領域的領頭羊,不要看他們現在有多麼的輝煌,曾經創業的艱辛,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當主持人提問:是不是只有湖南人才能做好工程機械行業?他們是這麼回答的。

梁穩根——湖南人可以(把工程機械)做得更好;

詹純新——湖南人吃的苦,霸得蠻,所以做工程機械;

劉飛香——湖南人善於做挑戰性的工作,恰恰裝備製造業這個行業,就具有挑戰性;

何清華——湖南有一句話是敢為人先,所以我認為湖南這幾家工程機械在創新這塊,在中國應該是最突出的;

放眼世界,哪裡有超級工程,哪裡就有工程機械湘軍的身影。

越南最大的工程有山河智能的助力;重慶筍溪河大橋施工時,中聯塔機立在橋樑上的照片成了網紅照片;智利礦難救援,三一的設備為營救33名礦工作出貢獻……

​每一次全新的開始,都是在樹立新的標杆

三一集團——1997年,三一開始研製中國的第一台長臂架泵車,「我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白天黑夜不停地加班,來把這台泵車研究出來。」這台泵車的「媽媽」易小剛說。中聯重科——中聯重科生產的第一台產品是一台混凝土輸送泵。「國內應該說過去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這台泵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詹純新拿出當時的照片,「這台泵賣到了東北,然後又到了朝鮮,15年以後有客戶說你們的001號泵在我們那裡,我們到那裡用一台新的泵把這台泵換回來了,陳列在博物館。」山河智能——2000年12月3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我國首台隧道鑿岩機器人日前在長沙通過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驗收。」在觀沙嶺的租賃廠房,山河智能研製出了這台設備。「控制技術、傳感技術沒有一樣是和國外一樣的。我們不但是有實際成果,而且理論上有一系列的東西,整個建模這一套東西都是自主創新的。」鐵建重工——「這是001號圖紙,是我們鐵建重工第一台盾構機的設計總裝圖。」劉飛香回憶說,「大家加班加點,玩命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就把盾構機研製成功,並且成功應用到北京地鐵。這也是我們國家第一台國產化率超過85%的盾構機。」

​說實話,中國工程機械的創業很艱辛,因為起步階段既無技術,產品也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國外品牌不斷湧入國內市場,再加上技術上的封鎖,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確實要付出比別人很多的時間和金錢,這四個品牌就是當年艱苦創業的代表。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高端製造

如今的中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正在逐步的走向全球,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中聯的混凝土機械、三一和山河智能的挖機、鐵建重工的盾構機,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國外的產品,不僅為我國的工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也在國際市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高端製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從零開始,湖南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總規模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639億元,占據了全國28%的份額,而在最新的全球工程機械品牌50強榜單中,國產品牌有12家,其中有四家來自湖南,它們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四個湖南籍品牌。

​高端製造需要大量的技術作為支撐,中聯重科全球最長臂架泵車擁有120項專利技術;中國的地下工程裝備從0到1,從無到有,鐵建重工已經成為了全球當之無愧的地下工程機械領域的王者;三一重工挖掘機做到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混凝土泵車技術更是領先全球,並且把設備賣到了全球120個國家;山河智能液壓混合動力挖掘機,這些都是在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的基礎上,才能取得的成就。

智造未來

梁穩根:下一步我們的挖掘機是什麼呢?智能挖掘機,(現場)不需要人。挖掘機在河南,操作人在湖南。今後美國的挖掘機、日本的挖掘機可以在中國、在長沙、星沙產業園裡操控。

詹純新:這是一台履帶式起重機,已經在多個核電站施工,它具體要做的就是吊核電站的穹頂。這個直徑有50米,重量有500噸,在吊樁的時候精準度達到毫米,所以不是一個智能化的產品,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

劉飛香:機械化打隧道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盾構法,一個是撞爆法。撞爆法是撞岩放炮,過去主要是人工,那麼我們開發了這個撞爆法成套的智能裝備之後,就能夠讓隧道施工底下無人,當然我們目前做到了少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今後隧道施工無人化、智能化。

何清華:這台設備,在基礎施工設施用得最廣泛的,也是機、電、液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種設備,它的工作非常的複雜,在水下、地下、岩石等各種條件下,都要適應情況。整個液壓系統、動力系統、怎麼協調起來,創新非常多,從控制系統,硬體軟體都是我們自己的,包括我們用到了各種控制器都是我們的,傳感器,包括GPS。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砼行機械」,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經第三方維權機構認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