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疫情過去的那一天,這些人沒有被遺忘

2020-02-26     烏鴉電影

如果,沒有這場浩大的疫情,2020年的頭幾個月,原本是平常的日子...


看春晚,刷抖音,看電影,走親戚,打麻將,團年的飯桌上應該餃子或湯圓,為買不到火車票或者飛機票而鬧心...


然而,因為一種可怕的病毒,這些我們原以為平常的一切,被徹底改變了,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無比揪心,並且終身難忘的春天...


最近,騰訊新聞上線了一檔連線夜談節目,連線對象,是身處湖北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講述了這場災難,如何在每個人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烙印:《42號夜線》



壹丨「我親自給自己拆線。」


夜貓,是一個大二女生。


2020年1月11日,她在協和醫院,接受了眼睛的整形手術。


這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決定,但在那個微妙的時間點上,一切很快就變得不同了…



我們現在知道,這個時間段,是疫情早期...


輿論風向被那句不負責任的「可防可控,不會人傳人」淡化了...


但10天之後,風向變了,2020年的春天變得格外嚴峻…


但願疫情過去的那一天,這些人沒有被遺忘


出於對疫情的擔憂,醫生建議:提前兩天拆線。


可是,這樣的操作,卻一不小心埋下了雷。



年三十這天,夜貓的傷口直接崩裂、化膿…


可是封城期間,藥店全部關門,跑腿配送也找不到接單的人…


直到三四天後,她才吃上醫生開的藥。


差一點,整容就變成了毀容…



當時拆線的時候,醫生留了三個線頭在眼皮上。


按理說,她應該再去找一次醫生,繼續拆…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去不了醫院,夜貓只能選擇:自己拆線。


她說:我自己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把線從眼皮里,一整根拉出來…重新想想,還是有點毛骨悚然的…



貳丨「你確定要在這裡生孩子?」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中國,武漢。



協和醫院,是武漢的老牌醫院,也是這次疫情中的重災區。


這一天,有一個特殊的「病人」,被焦急的丈夫,急匆匆送進醫院中。


她並沒有生病,但是情況同樣危急:孩子要出生了。


但願疫情過去的那一天,這些人沒有被遺忘


可護士第一時間做的,卻是把丈夫宇超拉進了小房間。


她表情嚴肅,口氣慎重,交代了實情:醫院現在的風險,很大。


原來,就在同一天,產房裡發現有孕婦感染…


和她接觸過的產科醫護、同樓層其他病患,都不知道有沒有問題…



可是,宇超當下能找到的醫院,要麼連產科的門都不開了,要麼不能臨時接收產婦,進來前得做很麻煩的CT…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選擇,冒著感染的風險,繼續在協和生孩子…



叄丨「對不起。」


李君,是在廣東工作的武漢人。


大年三十這天,她回到了,這座從小長大的城市。


但是,這一次她回來的身份,並不是歸家的遊子,而是:廣東援助醫療隊。



在極缺人手的前線,許多醫護人員,都得兼職承擔送別逝者的工作。


而過去的30餘年裡,李君都在兒科里工作。


所以,這也是她第一次在工作中,面對成年人…



對於李君來說,這是一件令人格外難受的事情。


一個人,就這麼孤獨地走了…


在這個特殊時刻,他的後事,也不能像正常的時候,好好操辦…


他的朋友、家人,都來不及與他好好告別…


李君只能一邊仔細地給對方整理,一邊不停地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這部《42號夜線》是騰訊新聞在2月17日上線的一檔網絡節目。


傾聽者,是微博大v:花總(就是那個網名「花總丟了金箍棒」,曾曝光五星級酒店髒毛巾擦杯子的那個)。


採訪對象,形形色色:產婦、整容女、志願者、醫護人士…



42,是一個普通的數字。


但是在這鬧心的2020年,它成為了一個敏感數字:因為,湖北人的身份證是以42開頭…



雖說是一個訪談節目,《42號夜線》卻更像一段普通的交流...


朋友在鏡頭那一側,絮絮叨叨地跟你嘮叨:哎,今天煩死了,因為某件小事…



由於疫情,很多簡單的事,在這一刻都變得很麻煩。


宇超回憶起妻子臨產的那一天,簡直就是:一片混亂。



當天的產房被封了,不接受孕婦。


臨盆的妻子,被送上了急診室的手術台…


原定的順產,因為要節約時間,直接改成了剖宮產…


而提前大半年聯繫的專家一把手,當天處於失聯狀態…



因為混亂,宇超甚至被莫名其妙地帶進了手術室…



之前談好的月嫂,來不了了…


新手爸媽,在沒有任何經驗和準備的情況下,差點直接上崗...



孩子出生後,更多麻煩的事,也接踵而至。


比如,醫院物資匱乏,產褥墊和收腹帶也沒了。


沒辦法,他們只能用腰帶,反過來戴…



比如:孩子口糧。


誰也沒想到,在武漢這樣的大城市,街上連個開門的小店都沒有…


為了找一罐奶粉,宇超開著車滿武漢兜著圈,見到開門的超市,就鑽進去…



他足足找了十幾家,才在一個超市裡找到了兩罐,被鎖在貨架上的樣品…


宇超對經理說:這玩意你一定要讓我帶走,就算是把這鋼索咬斷,我也得帶走,我老婆在家裡等著呢!



妻子和新生兒,四天後就匆匆忙忙出院回了家。


宇超感慨道:住四天院,我感覺像是熬了大半年…



無論有沒有感染,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即便是一個嬰兒,都在承受這場疫病的次生災害…



宇超說:


我們小區搞了團購,吃飯沒問題。但是我朋友的奶奶,一個人住在老小區,也不會用手機…朋友也因為封鎖過不來…


像她這樣的老人家,吃飯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夜貓說:我曾以自己是武漢人為傲,現在卻因為這個身份,常常被罵…



有一隻小貓,因為貓糧吃光了,物流進不來,每天只能限量吃一根火腿腸…



李君說:看著路上空蕩蕩的武漢,我在想:我的家,怎麼就變這樣了呢?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世衛高級顧問說: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作出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現場負責翻譯的工作人員一度哽咽...



武漢作家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隨著疫情的緩解,或許,當這種病毒悄然退卻,我們的生活,還是會回到2019年那般平常…


但我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場劫難留給了他們終其一生都無法癒合的傷口,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希望「武漢加油」不只是一句時興的口號,希望我們能永遠記得...


2020年的春天,這座城市,這裡的人們,他們所遭受的災難,他們所承受的痛苦,他們所蒙受的委屈,以及他們所付出的犧牲和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PV9gHABgx9BqZZImK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