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舊改造中的建設用地指標

2019-09-12     不動產君

關注微信公眾號:舊改阿張,可免費領取地產、城市更新乾貨類學習資料!!

來源:南粵城市更新


舊改項目從開發商角度來考量,項目是否適合投資,主要看融資地塊獲取的利潤能否平衡舊改所需承擔的成本,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建設用地指標。三舊改造的優惠政策之一就是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的地塊不需要落實建設用地指標。哪怕以往用地手續不完善,通過三舊改造是可以完成其相關手續的。

平時和開發商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多開發商對建設用地指標和建設用地規模存在一定的概念模糊。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建設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指標兩個名詞的區別。

建設用地規模,主要是針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末期,指規劃期內凈增加的建設用地數量與建設過程中建設周轉用地數量,針對的對象是規劃末期建設用地的總規模。

而建設用地指標是在項目報建過程中,地方政府單位根據行政範圍的發展方向,落實年度建設用地指標,該指標每年都是有限的,如果本行政區內指標不夠,可以申請跨行政區域調整;也可以通過增減掛鉤、拆舊復墾自己內部平衡建設用地指標。

自從2008年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都會限定在較低的額度。隨後開始推行三舊改造。

為什麼出台了這個政策就開始推行三舊改造呢?這背後的邏輯就是三舊改造的建設用地指標不需要落實,因為取得的土地本來就是建設用地,建設用地轉建設用地,不與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掛鉤,所以三舊改造越來越火熱。

建設用地細分的地類比較多,而三舊中舊村、舊城鎮、舊廠房都會有許多地類,需要轉為開發商需要的地類就需要調規。以前分為土規和城規,調規會比較複雜,符合土規可能不符合城規,符合城規可能又符合土規了,不過現在「三規合一」就會簡單方便許多。

還有一個就是耕地指標,占用耕地的話需要另外補回來,這就是「占補平衡」制度。有些地方靠賣這個指標增加財政收入,有時候賣一次指標就幾乎能頂一年的財政收入。這裡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永久基本農田,新的土地管理法施行後嚴格禁止占用,基本是不能動的。當地省政府都不能批,如果是重大項目,需要通過省上報到國務院來批。開發商做舊改拿項目時需要注意到這塊。

祝大家中秋快樂。

文章這麼贊,轉發一下朋友圈,分享給更多人學習。

本號每篇推文都是經驗總結,超贊好文。關注「舊改阿張」微信公眾號,閱讀歷史乾貨文章會有很大收穫,歡迎關注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KOBJW0BJleJMoPMnm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