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戰役前,史達林撤了朱可夫的職,為何戰後立刻委以重任

2022-10-12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基輔戰役前,史達林撤了朱可夫的職,為何戰後立刻委以重任

第一次基輔戰役前夕,朱可夫曾向史達林建議,應該放棄基輔,把軍隊全部轉移到第聶伯河以東,避免被德軍合圍。但是史達林並沒有聽他的,認為他怯懦,還把他的總參謀長職位給撤了。可是不久後,史達林不但重新把朱可夫提拔起來,還把他最重要的莫斯科保衛戰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都交給他指揮,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可夫

事情還要回到1941年6月。

當時,德國已經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且在歐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蘇聯出於利益考慮,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僅對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戰爭作壁上觀,還賣武器裝備給德國。

當然,蘇聯也知道,德國拿下西歐和中歐後,肯定會對蘇聯不利。所以,史達林把數以百萬的兵力派到邊境線上。為的是在計劃成熟的時候,就先下手為強,提前攻打德國。

可惜,蘇軍還在作戰前準備,德軍卻夥同匈牙利王國、芬蘭、羅馬尼亞王國等,調集550萬兵力,於1941年6月22日單方面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兵分三路向蘇聯三大城市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發起了全面進攻。

其實,當時蘇軍的兵力並不弱,光是蘇聯陸軍就有200多個師,在西線對付德軍的兵力就達到260多萬人,在基輔到黑海那一路上,還有48個師。

此外,蘇軍的體制是由紅軍師和影子師兩部分組成。紅軍師都是優秀的經過戰爭洗禮的老兵;而影子師則由軍官、新老兵組成。雖然影子師人數不多,屬於預備役部隊。可一旦開戰,退役的老兵就會被召集回部隊。再加上大量的新兵,就能整合出一支訓練有素的野戰部隊。

此外,為了防範德軍的轟炸,所有的兵工廠也都提前搬遷到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這樣做,就能在距離上保證兵工廠不會受到德軍轟炸機的轟炸,從而保證兵工廠能繼續為前線大批量地生產武器。

也就是說,如果指揮得當,蘇軍和德軍究竟鹿死誰手,還真有一點懸念。這也是蘇軍發起進攻後,史達林並不著急慌張的原因。

二戰中的德軍

至於德軍全面進攻蘇聯。其實在開戰前夕,已經有蘇聯的間諜從德國發來情報,提醒德軍將於6月22日對蘇聯發動進攻。而且英國也不會告訴史達林這個消息。可是史達林卻認為,德軍正和英國打得不可開交,不可能分身攻打蘇聯。畢竟誰都知道兩線作戰,是一種作死行為。同時,史達林還認為,應該透露情報給蘇聯,就為了快速把戰火燒到蘇聯,減輕作為西線的他們的壓力。

而蘇聯自己的間諜,史達林認為,間諜也有可能被其他國家收買,他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正因如此,史達林不僅沒有做戰略布置,反而還在開戰前夕,又賣了一批武器裝備給德國。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兵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由於蘇軍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因此當德軍大兵壓境時,猝不及防的蘇軍不斷潰敗。僅在戰爭後的第一天,德軍就炸毀了蘇軍1200架戰機,讓蘇軍幾乎喪失了制空權。至於那些布防在邊境上的老式坦克,也在德軍戰機的轟炸下,成了一堆廢鐵。

在前期戰役中,最典型也最讓史達林覺得恥辱的,就是發生在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戰役。

當時負責指揮明斯克戰役的將領是巴甫洛夫大將,指揮的西方面軍多達62.5萬人,並且還有2900輛坦克和裝甲車。另外,白俄羅斯還動員了10萬預備役人員參戰。可以說,和進攻明斯克的德軍數量相差無幾,武器裝備也不遜於德軍。

被俘的蘇聯紅軍

然而,由於巴甫洛夫對德軍「閃電戰」不夠了解,因此在排兵布陣和戰略戰術布局上,不斷出現重大失誤。結果沒能堅持一星期,他統領的60多萬兵力,就全部成了炮灰。德軍不僅占領了白俄羅斯,同時還繳獲了數目可觀的武器裝備和物資給養。

明斯克戰役的慘敗,導致整個西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滅。並且還連累了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不斷失守陣地。德軍趁機長驅直入,很快又在斯摩梭斯克戰役中大獲全勝。此時,德軍距離莫斯科只有380餘公里。

也就在這時,希特勒與將領發生了意見分歧。原本將領認為,應該強攻莫斯科。但希特勒卻為了保守起見,最終調集兵力,圍攻南方的基輔。

此時的蘇軍兵心渙散,急需一場大勝仗來鼓舞低迷的士氣。所以史達林對基輔戰役非常重視。

史達林不僅把嫡系的鐵木辛哥任命為西南方面軍總司令,還把赫魯雪夫、布瓊尼等將領都任命為指揮將領,而他則坐鎮總指揮。

唯一提出異議的是朱可夫。

對德軍戰術非常了解的朱可夫認為,與其讓軍隊死守基輔做炮灰,不如趕在德軍合圍之前,先行撤退。這樣做,至少能保證大部隊的有生力量,再和德軍進行迂迴作戰。

朱可夫的建議,在史達林看來,就是不戰而逃。這樣做,不僅會讓蘇聯在國際上受到嘲笑,而且也會導致本就士氣低迷的蘇軍更加怯戰。所以史達林一怒之下,撤了朱可夫的官職,並下達了「沒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撤退」的命令。

史達林

不僅如此,史達林為了鼓舞士氣,還不斷通過高音喇叭進行戰前演講,以激勵蘇聯官兵保家衛國,與德軍決一死戰。

然而,德軍的「閃電戰」,本來就是利用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在戰術上把對手包圍起來,再進一步分割消滅,從而實現迅速擊潰對手的目的。

這套戰術,德軍屢試不爽。包括明斯克戰役和斯摩梭斯克戰役,他們都用這套戰術,取得巨大勝利。

真正看明白這套戰術的人,就是朱可夫。

他認為,想要改變「閃電戰」的戰局,要麼就主動出擊,要麼就避實就虛。只有這樣,才能牽動戰局變化。但是,盲目自信的史達林不聽,而且由於兩人產生了激烈的爭執,史達林一氣之下,把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給撤了,讓他去斯摩棱斯克,擔任預備隊方面軍的司令員。

結果,一場基輔戰役打下來,蘇軍有65萬人被俘或傷亡,恥辱大敗,這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雖然也有小部分隊伍突圍成功,但是基輔卻完全丟失了。

朱可夫

基輔丟失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還能堅持多久?

就在這時,被發配到斯摩棱斯克的朱可夫,居然帶著他的預備隊方面軍,和德軍激烈地打起來,而且還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不得不讓史達林承認,朱可夫在軍事上,確實有卓越的能力。所以他不計前嫌,及時召見了朱可夫,並對朱可夫委以重任,讓他指揮列寧格勒戰役。

這次,朱可夫在列寧格勒戰役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在戰術上靈活變化,導致德軍的「閃電戰」沒能發揮出完美的效果。德軍也因受到頑強抵抗,數月未能奪得寸土。這大大地打擊了德軍的銳氣,使原本速戰速決的作戰計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朱可夫打了漂亮仗,史達林非常高興,也對他很倚重。為了守住莫斯科,史達林又把朱可夫調到莫斯科,指揮莫斯科戰役。

儘管在莫斯科戰役中,蘇軍和德軍打得非常激烈,雙方的死傷都很嚴重。但不管怎麼說,蘇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還是取得了勝利。而德軍因為沒有準備過冬的棉衣,在莫斯科城下大片大片凍死。

此後,史達林又讓朱可夫去史達林格勒,指揮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朱可夫由此被蘇軍稱為「戰神」!只要有他坐鎮,蘇軍就士氣高昂。在和德軍戰鬥時,更是勇猛無比。蘇軍也由守反攻,德軍節節敗退。1943年11月,蘇聯紅軍反擊得手,收回基輔。再加上德軍在歐洲戰場上也敗績不斷,所以蘇軍很快就打到了柏林,從而取得了二戰決定性的勝利。

二戰結束後,朱可夫成為了民族英雄,他不僅被任命為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而且在軍隊里有著極高的威望,成為了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將領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9adb210f5c173d10650b734e009d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