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道河子的東北虎個個膘肥體壯,在雪地搶雞吃,它們能直接野放嗎

2023-01-15     動物速遞

原標題:橫道河子的東北虎個個膘肥體壯,在雪地搶雞吃,它們能直接野放嗎

東北虎已是當下我國最主要的野生虎種,曾經我國是一個「老虎大國」,包含已經滅絕的在內,現代虎一共分為9個亞種,其中有5種生活在我國境內。

不僅種類最多,數量也是位於世界第一,尤其是我國獨有的華南虎,曾經廣泛分布於各大山林裡面。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過後,由於被過量捕殺,導致我國大量的老虎消失了,華南虎直接野外滅絕。

東北虎雖然情況要好一點,但當下我國的野生東北虎數量並不多,在2022年世界老虎日的時候,公布了數據,我國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大概在60隻左右

相對於野生東北虎的「人丁凋零」,我國的圈養東北虎可謂是「人丁旺盛」。

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的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是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繁育基地,自1986年建立以來,30多年的時間,從原來的8隻個體,繁育到近千隻,在東北虎保護工作上,可謂是成績滿滿。

每到冬季,橫道河子的東北虎就會「出圈」,在網上引起許多人的圍觀,因為在積雪覆蓋的場面下歡騰捕食,才是東北虎該有的樣子,畢竟它們是分布在最北端的一種老虎。

冬季的東北虎更「顯胖」

進入冬季,東北虎野化工作里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讓它們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裡面捕食,這樣有助於它們鍛鍊耐寒能力和雪地捕食技巧。

近日,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的東北虎野化工作已經開啟,工作人員通過在場地投放活雞、活鴨等獵物,訓練它們野外捕食能力。

從畫面中看到,這些東北虎個個膘肥體壯,體型龐大、四肢粗壯,身上滿滿都是「百獸之王」的壓迫感。只見成群的東北虎在雪地中十分活躍,活雞刺激著它們的捕食慾望,你爭我趕,紛紛向獵物撲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到了冬季,似乎這些老虎更加壯實了,其實這並不是錯覺,冬季的東北虎更「顯胖」。

野生的東北虎到了秋冬季節,就會開始貼秋膘,更加頻繁的覓食,這也是為何秋冬季節東北虎的捕食行為更加激進,更勇於向熊類下手。圈養的東北虎在秋冬季節也會加大食量,囤積脂肪,以應對接下來的寒冷時光。

另外,冬季來臨時,東北虎也會長出厚實的冬毛。脂肪更多加上毛髮的視覺原因,所以它們的體型看上去就會更加龐大。

野化訓練任重而道遠

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建立的初衷就是保護東北虎,而保護野生東北虎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野化訓練,不然將它們一直圈養跟動物園有何差別?

大型貓科動物的野化訓練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才能完成。

在2022年8月份的時候,廣東清遠長隆華南虎繁育野化基地的兩隻華南虎「大華」和「安安」實現了野外自主捕食,那時很多人就認為離華南虎放歸野外不遠了。事實並非如此,離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東北虎是高度獨居的一種貓科動物,我們看到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裡面的老虎,幾乎是成群生活在一起的,而且要依靠投放獵物。

它們成群追逐,一起捕食,然而在貓科動物裡面,只有獅子才是營群居生活的,所以這種場景在野生東北虎身上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

另外,雖然橫道河子裡有大量的圈養東北虎正在接受野化訓練,究竟什麼時候可以進行野放?這點誰也無法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將來野放的個體,一定不會是正在撲食的它們。

哪些個體才能進行野放?

華南虎「大華」和「安安」雖然已經實現了野外自主捕食,不過將來進行野放的也不會是它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於安全考慮。

老虎是大型捕食者,對人來說是極度危險的,這些圈養的個體,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都接觸過了人類。將來野放的個體,可能會是它們的子一代、子二代,甚至是子三代

這些後代的捕食技巧將不會由人類來訓練,而是在已經實現野外自主捕食的親本上學習。簡單來說,這些後代沒有與人接觸過,才敢放歸野外。

為什麼要如此麻煩呢?因為要防止「食人虎」的出現。實際上並不乏野生動物食人的現象,在過去針對食人虎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大多數食人虎都是一些弱勢的個體,它們或在生存競爭中失敗,被趕至領地邊緣;或生病受傷了,無法捕食野生獵物,轉而盯上了行動緩慢和警惕性低的牲畜和人類。

當然也有一些健康的食人虎,比如孫德爾本斯的紅樹林,就是經常出現食人虎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原來這裡的農民經常會進入紅樹林裡勞作,一來二去,森林裡面的老虎對人的陌生感就消失,在頂級捕食者的血脈驅動下,老虎開始嘗試捕食人類。

陌生感消失,敬畏也就不存在了。由人類養大的老虎,對人並不陌生,所以有較大的機率會頻繁造訪人類的村莊,從而引發衝突。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人與動物的衝突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選擇從未與人接觸過的後代,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老虎野放的短期目標是讓它們實現野外自主捕食和自主繁殖,終極目標才是進行野放,對於橫道河子的東北虎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92f6931539c3a2e2ba50ab7bc7366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