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成都人背叛了冰粉,偷偷在喝清補涼

2022-06-07     成都Big榜

原標題:有些成都人背叛了冰粉,偷偷在喝清補涼

如果你問清補涼是什麼,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聽名字像是一種涼茶;

一種不能郵寄的海南特產;

椰子味的冰粉;

你問一個打工人,清補涼的理解大概是,「夏日清涼補貼」。

夏天喝冰粉,成都人的約定俗成,滿大街都長出冰粉攤,手搓冰粉冒著氣泡,一勺紅糖下去顫悠搖晃,暑氣消散褪去一身涼爽。

但,也有個別叛變的成都人,偷摸喝起了清補涼。

清補涼裹著熱帶的風在成都見縫插針,樓下的冰粉菜單更新,清補涼嶄露頭角,樸素簡單的三個字在一眾花哨冰粉中脫穎而出。

「好嘛,淺嘗一下你們的清涼補」,「好的,但這個叫清補涼」。

以前只吃過椰子雞,或者歡迎你到海角天涯來,沒想到清補涼才是神。

每一個去海南的人都會愛上清補涼,「飛機一落地就點外賣了」,迎接@丸西 的不是海浪仙人掌,而是一排清補涼。

成都人的早飯是火鍋,海南人的早飯就是清補涼,腸胃都不錯。

清補涼的陣仗不大,但是無處不在,漫步海南街頭五步就有一家,門口摞著一堆椰子殼,一排小料在不鏽鋼盆里舖開,穿著背心踩著人字拖的人光顧,被陽光炙烤的疲態等待一場救贖。

清補涼在海南的地位,比奶茶重要得多,有的店要開到深夜。

我問半個海南人@拉美 吃不吃,一口氣發了五張照片給我。

顏色各異形態豐富,「還有一碗炒清補涼」,清補涼沒有全國統一,每一家都有自己閱讀理解,像拆盲盒也可以私人訂製。

你以為是鮮芋仙,一坨水晶涼粉的出現又變成了燒仙草,你以為是一碗八寶粥,一顆湯圓的出現又像在過年,你以為會有抄手,一顆鵪鶉蛋讓你眼球奪眶而出。

就是說,如果冰箱裡沒貨,用清補涼做三個菜完全沒問題。

因為有點離譜,@彭主任 第一次端到清補涼不敢喝,攪了又攪。

舀一勺料問老闆,「這個黃色的是啥子」,鼓起勇氣把湯圓咬破,「居然是花生餡兒的」,又著急忙慌尋找,「傳說中的雞屎藤在哪」。

雞屎藤像中毒的墨綠色,口感拽實但無味,「很像干嚼草珊瑚含片」。

問老闆雞屎藤是啥,「草,一種海南的植物」,是否對成都人胃口,「一般都備註不要」,怎麼做的,「手工做的」。

備註不要的也包括鵪鶉蛋,「不允許甜品里下火鍋菜」。

我問@丸西 這個綠條是不是雞屎藤,「不是,雞屎藤顏色是雞屎,這個像沒有消化的雞」,不然就是貢菜,「我看像綠舌頭切絲版」。

麻煩,吃過的人來揭曉一下謎底。

五穀雜糧是基底,紅豆綠豆薏米紅棗玉米,應該就是承擔補的部分,中間一層是涼粉通心粉銀耳芋頭為清,西瓜馬蹄椰肉則是涼。

十多種配料,每一樣都舀一小勺,喝起來的每一口都不同。

最棒的是不甜,所有的小料都只是原味,綠豆開口但不爛,通心粉滑滑的,芋頭蒸過,最好吃的是冬瓜薏,很彈牙像QQ糖。

好奇是不是冬瓜做的,老闆官方回答,「手工做的」。

看我們接不下去,「其實也不複雜」,我們繼續沉默,「但是也很繁瑣」,又開口問具體繁瑣在哪裡,「都是手工做的」。

清補涼還有自己的民間口號,「喝了清補涼,男兒當自強」。

強不強不知道,但確實挺飽的,「在甜品店乾了一碗飯」,又冷,「像吃了一個移動空調」,前腳剛離開就想上廁所,「說明很利尿」。

我問老闆為什麼有人愛吃清補涼,「很健康啊」,一邊收碗一邊強調,「不是那種買的罐頭,都是我們手工做的」。

在廣東,清補涼是一種湯,豬肉切條雞湯墊底,是一種滋補散熱的配方,但海南的清補涼是一種糖水,椰子才是點睛之筆。

傳統經典的清補涼其實只有兩款,椰奶清補涼和椰子水清補涼。

我們之前寫過的涼浸浸,戳《唯一可以和冰粉搶成都人的糖水出現了》,之所以還沒上架清補涼,@阿靜 說因為椰子成熟度不夠,但為了滿足我們的求知若渴,「讓老公給你們做」。

椰子用刀背鑿開,椰汁順著赤道裂口流淌出來,「青椰的水清甜生津,但老椰子主要是為了吃肉」,一剖開椰香四溢。

老椰子肉可以嚼來吃,像饅頭蘸白糖那樣吃口感甚佳。

但把肉從殼上取下來很難,需要把殼扣在一個機器上磨成絲,一絞激起千層浪,純白細碎的椰絲起舞,像剔骨肉一樣分離。

而後又把椰絲放進破壁機里榨汁,像榨豆漿一樣按著蓋子。

椰絲迅速溶於水又幻化成奶,「原來椰奶里居然沒有牛奶」,醇厚的椰奶精彩到徐冬冬在場都想抱起來擺一個瑜伽姿勢。

靜置沉澱,讓殼上的黑渣沉底,又搬來一個像食堂裝米飯的大桶圍上濾布。

漂浮的奶泡與粗糙的顆粒被篩在布上,往下一滴一滴的是清補涼的精華,此刻的空氣很沉默,每個人都在慢慢聽椰奶落下的聲音。

沒完,下一個步驟,又抬出一個炒冰機,我心想其實可以不吃炒的。

對不起,我的思緒已經飛去萬寧,炒冰在我眼裡就是玩沙子。

結果@阿靜 表示,這一步不是為了吃炒冰,「而是要降溫結塊鎖住椰奶的香氣」,然後又靜置一夜,等到椰子油水分離。

差不多兩個小時椰奶才初見雛形,@阿靜 給我倒了一杯,「醉了」。

微涼的口感,椰奶也有掛壁的本事,口腔唇齒被椰香占據,完全與工業的沖泡感不同,交代的清冽又醇厚,點播一首《熱帶雨林》。

我問@阿靜 喝了這杯到底補哪裡,老實人@阿靜 笑,「會胖」。

清補涼的本事,是@阿靜 在三亞嫚姐那裡軟磨硬泡得來的,「但他們現在也不教了」,@阿靜 成了一個關門弟子。

我說你不怕把秘方泄漏出來嗎?「你們快去開店,做清補涼真的太累了」。

@阿靜 對清補涼的理解前衛,萬物皆可清補涼,那也可以因地制宜。

摒棄五穀雜糧,多的是新鮮水果,乾脆的椰片與清爽的椰絲,雪燕桃膠馬蹄芋圓也接踵而至,配色醒目誘人自成江湖。

重點是摻上一碗椰奶,純白透亮的椰奶緩慢滲透進每一處縫隙。

這個過程很治癒,也等於是把碗里每一種小料喚醒,漂浮著沉澱著碰撞著,裹藏在奶皮下溫存又自然,留下悠長回味的香氣。

我說@阿靜 的清補涼完全可以上架了,「確實老顧客都在催我了」。

冰粉的關鍵是粉,密密麻麻的氣泡,勾勒起了紅糖的深情,而清補涼的關鍵是椰子,兩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漫不經心。

清補涼的關鍵詞,@拉美 顧名思義,「清爽,涼快,大補」。

這是海南人的命,@彭主任 的海南同學曾經因為買不到清補涼,索性在寢室用電飯煲熬綠豆湯解愁,後來一畢業就自己開了一家清補涼,向每一個成都人按頭安利。

也是每一個去過海南人的精神寄託,@丸西 跟@米真 出差去海南,「頓頓都要吃」,從路邊小攤到網紅打卡,「想看每一家有何不同」。

在成都發現一家清補涼,@丸西 就要在群里吆喝發團購車。

雖然搜索清補涼出來的店零星可見,但其實在暗中收割成都人,坐在玉林一家清補涼,旁邊的姐妹正在籌划下次去水碾河吃。

不管風平浪靜的椰奶下多麼驚濤駭浪,成都人還是想一探究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8b3be3fb5763f6ac8f6922bfba03b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