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逝,我們對父母的理解,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態度。在小的時候,我們依賴父母,離不開他們的呵護,在感情上親近他們。哪怕偶爾也會挨打,父母也會極力安撫我們,所以情緒很快緩解,對父母的愛也會多起來。
情況的不同則來自青春期,叛逆的個性使我們開始不尊重父母,覺得他們管教太嚴,水平也難以令人信服。所以對他們的態度開始變差,給他們臉色看。直到成家立業前,我們會把人生的諸多不順,歸結為父母。仿佛成績不好是父母教育的錯,找不到好工作是父母的社會地位低,沒有戀人,也是父母不支持,買不起房子更是父母的無能。總之,孩子學會了怨天尤人,尤其是埋怨父母。
我們對父母的愛,與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不成比例的。可悲的是,現在的人,在孝道上已經沒有概念,一切要向西方文化看齊,仿佛西方不講孝道是值得學習的。可是西方文化的人格獨立和經濟獨立之精神,卻不加以學習。這豈不是學走了樣,學錯了方向?
當我們開始養兒育女,才知道父母的艱辛。對父母的理解也開始有所轉變。我們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多是無條件的。就算有所期待,也是最低最低的期許。
只要在父母老的時候,端茶遞水,做做家務,陪著說說話,養老送終,他們就滿足了。他們悉心照料我們十幾二十年,只求一點臨終關懷。可以說,這是天底下最虧本的買賣了,如果這都嫌苛刻,做不到的話,人就要反省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一切,所求的回報是如此小。我們怎能辜負。其他親戚能代替父母嗎?肯定不能。舅舅愛我們,但他不會富養我們。叔叔伯伯愛我們,那是因為看在我們父母的臉面,絕對有所保留。姑媽姨媽愛我們,但不會為我們的前途負全責。
不排除他們也有大愛,但是多不是無私的,也多是看在親人一場,推脫不掉的情分上。至於外人,比如朋友和同事就不用說了。
有一些人有了愛情會忘記父母恩情。父母花了幾十年培育的感情,抵不過相處幾天的愛情。而且有的人把父母排斥在家庭之外,覺得父母的家是父母的,不再是自己的。越來越淡泊父母之情,過著十分自我和自私的生活。
可是,除了父母,妻子或丈夫會無條件愛我們嗎?不會,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妻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全靠人類的感性或理性維持。互相攙扶十分重要。但再重要也沒有自己重要。先有自己,才有配偶。現在的夫妻越發自我、強勢和現實,很少無私奉獻。
而且男人之所以不背叛家庭,是因為代價太大,分家產十分麻煩。女人之所以不背叛家庭,是因為沒遇到巨大的誘惑。一旦代價不大,誘惑過強,男女的婚姻就會告急。
說實話,夫妻靠不住。更悲觀的說,子孫後代也靠不住。自己再無私,不代表後代一定孝順,一定能無條件的愛我們。尤其是自己為人父母后,才知道養不孝子的機率很高。如果把下半生的幸福,全押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就會大失所望。
為了孩子,我們要撫養成人,還要為他的學業人品擔心。到了社會,還要擔心他的工作問題,收入問題,房子更不必說,是重中之重。等孩子有了孩子,還要當牛做馬,照顧孫子輩。
父母的操勞沒有一刻的安寧。總覺得辛苦沒有盡頭。就算心甘情願的付出,也未必得到後代的理解。錢財被無度的索取,還有的人把父母的房產抵押,只為鋪張浪費。
作為父母,這都可以忍受,因為養兒女還債很正常。但在難過的時候,很多人會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他們曾經的愛,想起他們曾經的有求必應。一些人則會在父母的在天之靈前哭鼻子,訴說心中的委屈。因為除了父母,沒有人再無條件的愛我們。所以我們要趁雙親還健在的時候,愛他們,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孝心。看到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這樣他們就會無比的欣慰和滿足,心也就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