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讀過的外國名家小說不少,譬如托爾斯泰、狄更斯、迪福、毛姆、巴爾扎克,奈保爾、海明威、以及馬爾克斯等等,可能是翻譯的原因,只有極少數人和我胃口。多少少少有種名不副實的感覺。可是對村上春樹,幾乎沒有失望過。儘管他的小說之間也參差不齊。但基本上他的長篇小說,我大多已經購買,反覆多遍的看。歷久彌新,讀起來十分的爽。
譬如他的《舞舞舞》、《尋羊冒險記》、《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等,是他最打動我的幾部小說。作為一代職業小說家,村上徹底豐富了我的閱讀生活,值得一再的推崇和肯定。
而且他的隨筆也寫得很精美,值得擁有。通過他的隨筆,可以加深對村上的全面了解,形成立體的認識。例如2017年他出了一本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讀後獲益匪淺。今天我特意把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列出來,加以評點,使人更加清楚的了解村上春樹。看他說了一些什麼。下文提煉他此書中的一些觀點,作為脈絡,逐條的分析,但願對大家有用。
村上認為小說界沒有其他行業那麼排他,什麼人都能參與進來。就像一個擂台,想上來的人不妨自告奮勇,隨便嘗試。村上把這種情況理解為小說家的寬容,只不過這裡面有更深層的原因。
深刻的說,因為新人的出現對舊人沒有危害,不會因為新人賣多了幾萬本,舊人就少賣幾萬本。相反,新人不斷湧入,使得小說市場水漲船高,繁榮小說的市場。利益上沒有你死我活的衝突,又能互相促進,所以看起來小說家們很寬容。
如果各行各業的人都加入到寫小說的隊伍,小說的寫法和技巧將會得到充分的改觀和豐富。所以覺得自己也能寫小說的人,大膽的寫吧,畢竟沒有人攔著和阻礙。
村上認為過於聰明的人不適合寫小說。因為這種人腦袋太敏捷。什麼事情都一眼望穿,什麼故事三言兩語就一語中的。根本不適合寫小說所需要的慢節奏。尤其是寫長篇小說是一個力氣活,需要用低速緩慢推進,消耗極大的耐心。而過於聰明人無法慢速度,缺乏老老實攀登高峰的耐心,結果在半途中就認為自己掌握了小說的寫法,結果不再艱苦的寫文,甚至從此銷聲匿跡。而且對過於聰明的人來說,干別的行當說不定比寫小說,來得更有效益。
當然過於笨拙的人更不適合寫小說。因為好小說需要極大的耐心外,還需要一定的才能和儲備。尤其是生活中的細節積累,對人情世故的理解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悟性。過於笨拙的人,不乏有決心的,但小說就是小說,是一門藝術,入門容易,求精深則難。寫好小說需要一定的天賦。
寫一本小說不難,難的是以寫小說為職業不斷寫。有的人對村上說:你的小說也叫小說的話,那麼我也能寫。村上聽了開始不高興,但是慢慢覺得或許事情果真如此。結果那人確實寫出了一本小說,據說還不錯。可是後來呢?成名的還是村上春樹。為什麼?因為寫一本小說不難,難的是十幾二十部的長期勞作。
只要人願意,寫夠幾十萬字不難,說不定手到擒來。可是持之以恆的像村上一樣寫就是三十年的,很少見。很多人跑馬拉松,沒有跑到終點就放棄了,而善於長跑的村上一跑就是半生。
成功的小說家更多的是有意志和決心。有的人沒有素材放棄了,有的人因為沒有文筆放棄了,還有的人忍受不了寫小說的悽苦放棄了。而村上卻以每天四千字的節奏,穩步向前。這不僅是天道酬勤,也是上天對村上善於合理分配精力的一種補償。
村上認為寫小說的首要功夫是讀很多書。村上在讀書期間並不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但是他之所以成功,則是因為他讀了大量的書籍。不管是好的小說,還是爛的小說,他都讀了不少。
只有多讀書籍,見識各種水平的文字,對自己才是一種幫助和促進。在讀書問題上是多多益善,一本一本的啃。按村上的說法就是,讓身體穿過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這樣寫小說才能從文字的駕馭上,情節和結構的構建上,達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的境界。參考他人的小說,也是提高和借鑑的過程。如果沒有耐心讀小說,又怎麼熟知小說的章法,更談不上寫小說了。村上能從新人里脫穎而出,一舉成名,也是有道理和原因的。
村上寫第一本小說的時候,根本沒去考慮小說的文法,也沒有去想寫給什麼人看,完全就是隨心所欲的把心中的點點滴滴和腦海里浮現的內容,自然而然的化為文字。他的讀者意識,也是在後來寫的歷程中,慢慢培養起來的。
他說無論怎麼寫,都會有不滿意的人和聲音。寫長了,別人說膚淺,漏洞百出。寫短了,別人又說偷工減料,不斷的重複。總之他再謙虛謹慎,吹毛求疵的人比比皆是。直到有一天他想,隨它去吧,反正都會被人說壞話,乾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結果他一個人寫的很開心。很享受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推進的生活。哪怕有評價不好,銷量不佳的擔心,至少他自己享受過了。結果呢?他按自己的節奏寫了這麼多年,銷量越來越大,名氣也越來越高。他就是隨心所欲又不失章法的典範。誰能說,他的我行我素不是一種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