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房子是我從小到大喜歡做的事」
轉自:小印帆的建築筆記
武同學
東南大學 本科
同濟大學 碩士
A
"莫把學習當差事"
對武同學最深的印象大概是,答辯前幾天大家都在瘋狂趕圖的時候,她已經畫完圖在氣定神閒地做模型。對於設備結構構造之類的東西的很多同學是在出圖階段才匆匆考慮,技術報告也是亂寫一通交差。但是她總能在答辯時就準備好,而且有詳細的技術與方案互相調整的過程。問及如何做到,她說:
「
把應付差事的作業變成學習過程的記錄」
在方案初期就將結構設備等納入考慮,調整方案時一併調整,到最後只要把整個過程呈現,並不會花很多時間,而且可以真正學到東西,有所收穫。
院宅設計剖透視 @武同學 大二
B
「簡潔克制也是一種能力」
高效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去玩花里胡哨的概念。
「
有些人對於『空間豐富性』的理解有所偏差,以為各種穿插錯層,越複雜越好。這與其說是『豐富』不如說是『冗餘』,而且徒增自己工作量。
柯布和康的作品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做簡潔而豐富。」
同時不因為概念犧牲方案合理性。武同學說,在方案初期自己一般沒什麼花樣,但是流線等儘量合理,這樣後期不會有硬傷,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處理基本問題。
校園活動中心設計軸測分解 @武同學 大三
C
「讀書但是不要逼自己讀」
聽過武同學講卒姆托案例的同學可能會感受到她的閱讀量是很大的,課後也給大家分享了她的書單。問她如何有這麼多時間,她分享了一個看純文字書的技巧:下載txt,語音朗讀當歌聽。
「就是語音特別搞笑 要習慣一段時間」
鄉村設計 @武同學 大二
關於理論書,武同學也分享了一些心得:
「
可能很多人對於純理論的書都會有太拗口讀不下去的感覺,但是這種書單獨看一本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有時候需要把這個作者的其他書以及這個主題的其他人寫的書都翻出來看一遍,是個很耗費精力的過程。
對於不喜歡或者看不下去的書可以先放一放,不要逼自己讀書,一旦產生厭惡感就完了。」
D
「先出去探探路順便騙作品」
武同學整個大四一年會分別去兩個學校交換,她說本科選擇出去交流是因為已經明確研究生打算出國。先分別去兩個地區看看,方便畢業時選學校,她開玩笑「順便騙一些作品回來」。
「
確實出國的話作品集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到了大三後半段,大家都在討論學業規劃的事情,出國還是保研看自己的目標和具體情況,也可以和朋友老師多討論討論,一個人思考會有局限性。」
模型照片 @武同學 大三
E
「從小就喜歡蓋房子」
「終極問題——為什麼學建築?」
她說自己從小學開始就想學建築:「家旁邊有座山,會自己搭一些東西,喜歡蓋房子和畫畫」。
聽過很多學建築的理由,從小就想的人還是寥寥無幾,這不就是漫畫里主角設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