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盡傻事,卻年入200億!河北最「變態」超市,胖東來都服氣

2023-10-12     金錯刀

原標題:干盡傻事,卻年入200億!河北最「變態」超市,胖東來都服氣

本篇作者 | 雲搖

河南胖東來=河北信譽樓。

看到這個說法,相信很多人都是滿頭問號。

胖東來雖然沒走出河南,但幾乎家喻戶曉。

在剛過去黃金周,胖東來還因為有人凌晨4點排隊買月餅;人流太大需要限流登上熱搜。

論變態級服務、員工福利、爆火程度,胖東來都是天花板級別的,信譽樓是哪位?

別看信譽樓名聲不大,但其在超市界的地位卻不容小覷。

信譽樓的創始人張洪瑞,和於東來並稱為中國商超界天花板。

信譽樓還是「變態級」服務的鼻祖,胖東來都得喊他聲老師。

論賺錢能力,這個在河北小縣城發家的百貨超市,靠著40家店年營收達200億,坪效碾壓西單大悅城和深圳萬象城。

最厲害的是,在國外超市巨頭紛紛關門、閉店時,這家已經成立了39年的老店,從來沒有關過1家店,且還以每年2-3家的速度開店。

開店之初6年不賺錢,如今年賺18億,土味十足的信譽樓,為何越老越賺錢?

小縣城裡的土味超市,

靠40家店年入200億

在不了解信譽樓之前,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都是「土」。

奶奶輩愛逛的商場,是很多年輕人對它的刻板印象。

首先,名字和外形很土。

一般高檔商超進門都是三四層的挑高,金碧輝煌,一樓一水的高檔化妝品或者新潮品。

而信譽樓和很多縣城賣場一樣,進門就是貨。

超市進門就是烤腸和缽缽雞,隔壁還有麻辣燙和煮玉米。手機貼膜和修手錶的見縫插針,顯得相當擁擠。

其次,和很多自帶潮感的商超不同,它大部分門店開在縣城。

因為足夠下沉,很多大爺大媽都是它的忠實粉絲,把信譽樓稱為京津冀人自己的胖東來。

但只要逛過信譽樓,你會發現,土是對它最大的誤解。

在河北、山東和天津,信譽樓可謂家喻戶曉,每次開業都是一場人口大遷徙。

河北黃驊信譽樓做大後,當地直接把一整條街改名為「信譽樓大街」。

只要信譽樓開店的縣城,本地的商超就干不下去了。

2001年青縣分店建成開業的時候,縣城內很多商戶一起到縣政府請願,「抵制」信譽樓開業。

別看現在信譽樓做得風生水起,但在39年前,信譽樓卻以「傻」出名。

信譽樓的創始人出生在農民家庭,種過地,養過豬,當過會計。

1984年,張洪瑞拿著10萬貸款,招呼了十幾個農民,開了個200多平方米的商場。

他給賣場起名"信譽樓",也定下了經營原則——講誠信,買賣不欺。

信譽樓從建立之初就干盡了「傻事」。

自行車、洗衣機、電視機、收音機、錄音機在當時都算大件,信譽樓卻允許顧客免費試用幾天;

開業半個月,就喊出了15天無理由退款,2年後推出的「信譽卡」直接變成無理由退換貨。

這個做法,比國家「三包」政策早了9年,比淘寶的無理由退換貨還早七八年。

信譽樓干過最傻的一件事,就是在央視上登廣告道歉。

1993年底,信譽樓從南方長途進了一批西服,負責人按本地市場行情加價出售,賣得十分火爆。

但有兩位信譽樓的老顧客反映,這種西服並不比市場上便宜。

張洪瑞知道後在會上哭著說,這樣賣高價,是在砸信譽樓的招牌。

會後相關負責人受到處罰,信譽樓還在電視投了致歉廣告:「信譽樓不慎售出一批加價過高的西服,特向廣大消費者致歉。請買到這批西服的顧客來商場,退差價或者全款。」

做這些傻事的結果就是,信譽樓成立前6年沒賺1分錢。

大家都笑話信譽樓,還編了順口溜「信譽樓、信譽樓,三年以後扒磚頭。」

但事實證明,信譽樓不僅沒倒閉,還用39年把一個農村大賣場,開成了年入200億的商超帝國。

「變態」超市的鼻祖,

退東西比買東西方便

一提到「變態服務」,大家就會想到海底撈和胖東來。

但早39年前,信譽樓就在踐行「變態服務」,堪稱「變態服務」界的鼻祖。

信譽樓的無理由退換貨服務,不僅實行了幾十年,還發展到「退換貨即上帝」的程度。

信譽樓每到一地,打出的廣告都只是一句話「退貨和購物一樣方便」。

不同於普通商場的諮詢櫃檯,信譽樓有專門的退換貨接待處,專人專辦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問題。

如果你到櫃檯上退貨,售貨員也會先招待退貨的,讓買貨的稍等片刻。

更狠的是它退換貨的理由也主打一個「不管不顧」。

褲子開線了,可以退,也可以縫補,還能得到一二百元補償金;
買了一塊價值萬元的手錶,戴了一年照樣給退;
甜瓜苦了、山竹爛心、核桃空殼都能退,甚至一個蘋果只要沒吃都能退。

有個網友表示,自己在信譽樓買了一件衣服,回家就將衣服洗了,後來穿的時候發現衣服有點小問題。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退貨,商家二話不說就退了,從此就成了信譽樓的鐵粉。

信譽樓一年要處理40萬次退換貨,造成的損失高達千萬。

尤其是2020年,信譽樓不得不關停大多數門店,但仍承諾消費者:關店期間退貨期延長。

1月買的商品3月依然可以退換,到了春天還有人來退不合適的冬裝。

那一年黃驊信譽樓老店的退貨高達3000多萬,但即便如此,這家老店依然實現了增長,可見信譽樓對客戶的吸引力。

除了退換貨制度,深度服務也是信譽樓的殺手鐧。

1998年,信譽樓提出「為顧客當好參謀,幫助顧客買到適合的商品」;2001年,再次提出「為顧客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兩個服務的本質是,視客為友,不給顧客推銷產品,而是給出合理建議。

在信譽樓有個很經典的故事,一個賣沙發墊的員工,發現很多顧客總是因為尺寸不合放棄購買。

他就把縫紉機搬到現場,現場改制沙發墊,滿足了顧客對沙發墊的尺寸要求。

現在現場改制已經成為很多信譽樓的標配。

除此之外,這裡的服務簡直堪稱「變態」。

買水果時,稱重人員會幫你把壞果挑出去。

如果先買了豬肉又買牛肉,店員會給肉裝了一個布袋子,防止兩種肉串味。

除此之外,信譽樓會在賣菜的貨架旁放濕巾,方便顧客挑揀菜後擦手。

信譽樓每家店都設有一個美容部,負責免費為消費顧客提供美容護理。

必須承認,零售行業,極致服務永遠是王道。

無可挑剔的細節,貼心到變態的服務,難怪胖東來和信譽樓所到之處,都是地方商超的墳場。

走不出北方,卻靠兩招悶聲發大財

明明這麼牛,信譽樓為什麼一直沒出圈呢?

其只在河北、天津、山東等地開店是一個原因。

更關鍵的是,信譽樓悶聲發財的兩招,都太難學了。

第一招:自有品牌占98%,掌握產品主動權。

刀哥之前講過,家樂福之所以王者變青銅,是率先在供應鏈上栽了跟頭。

別看家樂福在中國已經成為巨頭,但既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2015年之前也沒有一家配送中心,物流體系一直是由供貨商將貨品直接送到超市。

為此家樂福供貨速度慢既影響購物體驗,也沒別家的超市便宜新鮮。

信譽樓雖然是四線城市的賣場,但98%以上的商品是自采自營,

在選品和控價上都更有主動權。

比如在開發自主品牌的濕巾時,買手走訪了10幾家工廠考察才選定。

有一年秋季羊毛衫上市時,信譽樓發現標籤上含絨量比往年高,了解後發現廠家為了迎合客戶要求,虛標了含量,並表示這是潛規則。

但信譽樓卻表示這違反了誠信原則,最終要求供應商專門為信譽樓做了一批標籤。

為了讓保障產品質量,信譽樓把自己變成了「實驗控」。

早在2012年,信譽樓就砸了一百多萬元購置了專業設備,每天對食品抽樣檢測。

做了不能白做,食品檢測檢測結果會每天公示,一做就是十幾年。

信譽樓在價格和安全上的信譽,是供應鏈給的。

第二招:狂寵員工,讓員工笑著賣命

胖東來和海底撈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能夠支撐極致服務的,不是靠公司多厲害的老闆或是多強大的資金,人才是背後的根本。

於東來說過:「你給你員工吃草,你將迎來一群羊!你給你員工吃肉,你將迎來一群狼!」

張洪瑞則說,「我剛一干信譽樓就明白——不是顧客第一,是員工第一。」

對於員工的寵愛,信譽樓與胖東來比,有過之而不無及。

早在1988年,張洪瑞就開始了"勞動股份制"的嘗試,是河北省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張洪瑞把崗位股份都授予了老員工,而自己只保留了不到5%。

還專門制定了規章制度,不允許子女繼承和傳讓他的股份,更不允許個人控股。

在信譽樓,絕大部分的股權是由7000多名「星級」導購員與核心員工持有。

信譽樓的極致服務背後,是給員工的極致福利。

導購工資不與銷售掛鉤,每天下午7點準時關門。
信譽樓建了員工食堂和宿舍,還專門為已婚家庭開設家庭宿舍。
有員工表示自己結婚的時候,布置新房、包餃子、接新娘、主持婚禮等都由公司派人幫辦。只有喜煙、喜糖是個人買的。

和其它大型商超不同,信譽樓在中秋、春節等法定假日通通不開門,只為員工和家人團聚。

對於信譽樓來說,員工的口碑,和用戶產品口碑一樣重要。

就像張洪瑞說的「我辦公司是搭台讓大家唱戲,讓每個員工唱得大紅大紫。」

結語:

近兩年商場界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國際大牌干不過地方品牌。

家樂福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過去20年里家樂福在中國人眼中,是一種相當高級的賣場購物模式。

但最近兩年關店、大敗局幾乎成了擦不掉的標籤。

與之對比強烈的是,越來越多的地方商超強勢出圈。

走不出河南的胖東來、京津冀縣城霸王信譽樓、在黑吉遼瘋狂接盤家樂福的比優特......

這些商超和賣場爆火出圈,且持續賺錢,打臉了「線下實體」不行了的言論,也用實力證明了一個真理:

真正的強大從不是消滅對手,而是練好內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5c2f7e9bb3d7d67e5c7045128f050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