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15字概括金庸小說,慕容復的悲劇註解了這15個字,值得深思

2023-06-11     奇趣談史

原標題:有人用15字概括金庸小說,慕容復的悲劇註解了這15個字,值得深思

今天我們來講講《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此人以悲劇收場,復國的夢想也化為泡影。對於此人的遭遇,有人用15個字做了註解,即便是在現代,這15個字描述慕容復的經歷,也是值得深思的。

慕容復其人

慕容復出生在武學世家。他的祖上全部是鮮卑族。這個家族非常有名,出了很多人才,不過,這些人才中有突出成就的不多。

曆數慕容復家族,到慕容復父親慕容博時,他為了復興大燕,讓少林寺和契丹武夫反目成仇,為掩人耳目,他在家中裝死,後又隱藏在少林寺中,最終大徹大悟。

慕容博是放下了一些,可是在他的教育下,復興燕國的任務落在了慕容復的肩上。慕容復一生以此為最大目標。

為了光復大燕,慕容復勤奮學習各種武功,他的努力,也得到了一定回報。慕容復少有所成,名震江湖,他和喬峰齊名。南慕容、北喬峰這兩座高山一起矗立在中原武林,成為當時兩大高手。

然而,此人的性格又決定了他並不會有多少建樹。他雖然勤奮好學,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但這背後卻是孤傲自信和目中無人。

在金庸的筆下,無數次寫慕容復心胸狹窄、嫉妒心強,此人不但急功近利,而且沒有遠大目光,這種性格因素導致慕容復的悲劇。

慕容復的悲哀

慕容復從生下來開始,就成為了慕容博實現復國夢想的工具。在他父親的眼中,慕容復出現的任何有阻礙實現夢想的舉動,都必須消除。

這種情況下,慕容復漸漸失去了自我,他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為了自己,全是為了父親的復國的夢想。

為了目標,此人沒有感情。這從苦苦追求他的王語嫣身上就能看出來,慕容復不會在兒女情長上面纏綿,所以他根本不會喜歡王語嫣。

這一點上來看,慕容復的一生註定是孤獨、悲慘。

人情冷漠,導致慕容復沒有愛情,昔日對他忠心耿耿的兄弟也都離他而去,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慕容博作為一個父親,他進入少林寺大徹大悟,而慕容復呢,在復仇的路上越走越遠,一生帶著自己的皇帝夢走向了癲狂。

造成慕容復悲劇的兩大因素

慕容復性格的養成,和其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復仇的目標讓慕容復活在父親的影子中,他所受的教育必定是高壓教育。

也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父親的嚴格嚴格要求,讓慕容復變成了一個孤傲自閉、冷漠無情之人,心理和人格發生了嚴重畸變。

除家庭教育之外,慕容復的失敗也離不開外部條件。燕國早已滅亡多年,慕容家族也已人心渙散,想要復國也根本無人支持。

再者,慕容復鮮卑族身份對他也非常不利,中原武林人對慕容復甚為不齒,所以,在復國的過程中,大家不會信任他。

各界人士都將北宋視為正統,根本容不下慕容復要恢復的燕國。所以,他的夢想只能是一個泡影,而慕容複本人也成為了父親慕容博完成夢想的一個工具,一個犧牲品。

慕容復的這一經歷,現實生活中也不在少數,多少父母輩為了自己的夢想,將孩子置於高壓之中,最後導致悲劇。慕容復的故事,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有所反思。

金庸老先生深諳儒釋道文化,通過慕容復這個人物,他給我們揭示了其悲劇是由急功近利、貪功敗德引起的,金庸通過武林的紛爭,民族的戰禍,來揭示貪慾的危害。所以對金庸的小說,有人用這樣15個字描述:「小說除了人名是假的,其餘都是真的。」

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閱讀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作品,我們在沉醉於刀光劍影的同時,還需要在熱鬧的江湖,悽美的愛情中,來觀看書中的細節,那些文字中顯現出的人性和人心才是永恆的,值得思考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5ad7f716b16d6a2223c86e656675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