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秋分節是9月22日,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秋分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它不僅是秋季的中點,也是晝夜平分、寒暑交替的重要時刻。秋分之際,自然界的萬物開始由盛轉衰,氣候逐漸轉涼,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飲食養生也隨之調整,以順應時令變化,保持身心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秋分節氣的老傳統——「1不凍、2要忌、3要吃」,看看這些習俗背後蘊含的智慧與道理。
一、 1不凍
"1不凍",此間深意,恰似秋日私語,提醒著我們在秋分這溫婉而轉涼的時節,需細心呵護身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尤以腳踝為甚。古人之智,凝練為「寒從腳下起」的箴言,恰似一股清泉,潤澤著我們對健康的深刻理解。腳踝,這輕盈起舞於步履間的脆弱之環,它不僅承載著行走的輕盈,也往往是外界寒氣悄然入侵的門戶。
試想,秋風起時,萬物漸收,若腳踝裸露於這漸涼的空氣中,無異於門戶大開,讓寒邪有了可乘之機。一旦寒氣侵骨,血液循環便似溪流遇阻,緩滯不前,隨之而來的是關節的低吟,或許是隱痛的預兆,又或是感冒等疾病的悄然造訪。故而,即便秋陽尚暖,我們亦不可掉以輕心,應如守護珍貴的寶藏一般,為腳踝披上溫暖的盔甲——或是選擇那細密編織的長襪,溫柔包裹,抵禦寒風;或是穿上高幫鞋履,堅實守護,讓每一步都穩健而溫暖。
如此,不僅是對腳踝的呵護,更是對身體整體健康的智慧投資。讓溫暖從腳下緩緩升起,如同春日暖陽,溫柔地滲透至每一個細胞,驅散秋日的寒意,讓身心在漸濃的秋意中,依然保持那份從容與舒展。
二、2要忌
1.忌悲秋
忌悲秋,勿讓秋風帶走心靈的暖陽。秋天,雖言萬物步入休眠,落葉紛飛繪就一幅幅蕭瑟畫卷,卻也藏著歲月靜好與豐收的喜悅。然而,這季節的更迭,易觸動人心底最細膩的情愫,引發「悲秋」之緒,如同細雨綿綿,潤物無聲卻濕人心田。
須知,過度的悲秋,不僅會讓心靈的天空布滿陰霾,更似寒風侵襲,悄然間侵蝕著健康的根基。中醫之智慧,深諳情志與臟腑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悲憂傷肺,如同秋日落葉,預示著生命活力的暫時沉寂。長此以往,肺氣鬱滯,不僅呼吸之間少了那份清暢,更讓身體的防禦之牆——免疫力,悄然瓦解,呼吸系統疾病便趁虛而入,成為不速之客。
故而,於秋分這收穫與沉澱並存的時節,我們應當學會駕馭情緒之舟,揚帆於樂觀的海洋。不妨走出室內,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讓秋日的暖陽驅散心頭的陰霾,讓金黃的稻田、火紅的楓葉、湛藍的天空成為心靈的調色盤,繪就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畫卷。在戶外活動中,感受自然的韻律,讓每一次呼吸都充滿清新與活力,讓心靈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最純粹的滋養與最深刻的放鬆。如此,方能在秋日的涼風中,擁抱溫暖,笑對人生。
2. 忌辛辣
忌辛辣之味,於秋令之際尤顯重要,因這季節天高氣爽,卻也伴隨著空氣的乾燥與涼爽的交織,人體仿佛置身於一場微妙的自然博弈中,易感口乾舌燥,肌膚亦失卻往日的水潤光澤,宛如秋日落葉,漸顯枯黃。此時,若貪戀辛辣之食,無異於火上澆油,讓體內本已蠢蠢欲動的燥熱之氣更加肆虐,不僅耗損珍貴的津液,更可能引發一系列由內而外的健康問題,如咽喉干痛、便秘等,實為養生之大忌。
故而,在秋分這一陰陽平衡的關鍵節點,我們的飲食應當順應天時,以清淡平和、滋養潤燥為綱領。餐桌上應多添幾分綠意與清甜,新鮮蔬果如同自然界的甘露,滋養著每一寸渴望滋潤的肌膚與心田。梨,以其清甜多汁,被譽為「天然礦泉水」,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百合,潔白如玉,性情溫和,既能清心除煩,又能潤肺安神;銀耳,則如銀絲般細膩,富含膠質,滋陰潤燥,美容養顏,三者皆為秋季食療之佳品。
同時,我們需有意識地減少辣椒、花椒等辛辣食材的攝入,它們雖能激發味蕾的短暫歡愉,卻可能長遠地擾亂身體的和諧平衡,讓身體在乾燥的秋季中更加不堪重負。唯有如此,方能內外兼修,保持身心的和諧與康健,悠然享受這金秋的寧靜與美好。
三、3要吃
1.吃秋梨潤肺
「3要吃」之首,便是秋梨。梨性寒味甘,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是秋季潤肺養生的佳品。秋分時節,適量食用梨,可以有效緩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咽乾等症狀。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煮成梨湯、梨膏,都能起到很好的潤肺效果。
2.要吃蟹黃鮮美
第二吃,則是品嘗蟹黃。秋風起,蟹腳癢,秋季是品嘗螃蟹的最佳時節。蟹黃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滋陰養血、補腎壯陽的功效。在秋分時節,品嘗一頓鮮美的螃蟹,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還有助於增強體質,抵禦寒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螃蟹性寒,不宜過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應慎食。
3.要吃芝麻滋補
第三吃,則是芝麻。芝麻被譽為「八谷之冠」,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益精血、烏鬚髮等功效。秋分時節,適量食用芝麻,可以滋補身體,增強免疫力,抵抗秋燥的侵襲。無論是直接食用芝麻,還是將其製作成芝麻醬、芝麻糊等食品,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此外,芝麻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亞油酸,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是秋季養生的好幫手。
綜上所述,「1不凍、2要忌、3要吃」的秋分節老傳統,不僅體現了古人順應自然、養生保健的智慧,也為我們現代人提供了寶貴的健康指南。在這個收穫的季節里,讓我們遵循這些傳統習俗,用心呵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迎接每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