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節,要"三宜、三忌",過好深秋15天,看看有道理嗎?

2024-10-01     以文溫暖三農

寒露這一時節,氣溫驟降,露水凝結成霜,自然界中陰陽之氣交匯,萬物逐漸走向凋零,人體也面臨著由夏轉秋的諸多挑戰。寒露不僅是自然界變化的重要標誌,更是我們調整生活節奏、注重養生的關鍵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寒露節氣的「三宜、三忌」,看看如何過好這深秋的15天,讓身體與心靈都能得到最好的呵護。

一、20224年的寒露節是什麼時候?

在探尋自然更迭的微妙步伐中,我們迎來了對2024年寒露節具體日期的詢問。寒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員,它標誌著深秋時節的正式開啟,是自然界中氣溫驟降、露水凝霜的生動寫照。

依據天文學與氣象學的精密計算,2024年的寒露節氣將精準地降臨於公曆10月8日,這一天,太陽恰好運行至黃經195°的位置,與古老的曆法不謀而合,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在農曆的曆法體系下,這一天則對應著甲辰年的九月初六,月相與節氣的交織,為這一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意蘊與情感色彩。

寒露的到來,不僅僅是日曆上的一個簡單標記,它更是自然界萬物開始進入收藏階段的重要信號。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秋意愈發濃郁,人們開始感受到明顯的涼意,紛紛添衣保暖,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同時,這一時節也是農作物收穫與貯藏的關鍵時期,農民們忙碌于田間地頭,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與滿足。

2024年的寒露節將於公曆10月8日,農曆九月初六這一天悄然而至。它不僅是自然界中季節變換的見證者,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時間節點。

二、寒露節「 三宜」

1、宜調和脾胃,注重飲食調養

寒露時節,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內的陽氣也開始收斂,脾胃功能相對薄弱,消化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因此,飲食上應注重調和脾胃,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過於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可以多吃粗糧、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同時,適量進食,每餐以七分飽為宜,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飲食的均衡和適量。

此外,寒露時節也是滋陰潤肺的好時機。由於天氣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症狀,因此應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同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銀耳、雪梨、蓮子等,這些食物不僅能潤肺養陰,還能幫助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

2、宜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寒露後,雖然天氣轉涼,但適量的運動仍然不可或缺。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還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廢物。不過,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應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消耗過多能量,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這些運動既能提高肺活量,增強肺部功能,又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更加溫暖。

3、宜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睡眠

寒露後,晝短夜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人體也應順應這一變化,調整作息時間。晚上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的建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行」,即秋季應早睡早起,早睡有助於陽氣收斂,而早起則可以使肺氣舒展。此外,為了緩解秋乏,每天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保持精神飽滿。

三、 寒露節「三忌」

1、忌貪涼,注意保暖

雖然寒露時節天氣轉涼,但仍有一部分人喜歡吃生冷食物、喝冷飲等。然而,這種行為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引發腹瀉等疾病。因此,在飲食上應避免貪涼,儘量不吃生冷食物,多喝熱水和溫性食物。同時,在穿衣上也要注重保暖,尤其是肩頸、腰背、腳部等易受寒邪侵襲的部位。出門時可佩戴圍巾、穿高領衣服保暖頸部,早晚外出時穿個馬甲或厚外套來保暖腰背和腳部。

2、忌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寒露後,夜間氣溫降低,人體新陳代謝減緩,此時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長期熬夜不僅會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和修復,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風險。因此,應儘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3、忌過度進補,適量為宜

雖然食補有益健康,但過度進補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導致消化不良等問題。在寒露時節進補時,應根據自身體質和需要適量進行,避免盲目進補。可以選擇一些溫和的滋補品,如紅棗、枸杞、山藥等,這些食物既能滋養身體,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大的負擔。同時,在飲食上也要注重膳食搭配,保證營養均衡,避免偏食和挑食。

四、有道理嗎?

寒露之際,天清氣朗,萬物漸顯蕭瑟之態,這不僅是自然界輪迴更迭的細膩筆觸,亦是人體順應時節、調養身心的黃金時期。此刻,我們當以「三宜」為舟,揚帆於健康之海;以「三忌」為岸,規避潛在之虞,共同編織一幅深秋養生的溫馨畫卷。

「三宜」之中,首要者為宜保暖,猶如冬日初陽,溫柔地包裹每一寸肌膚,驅散晨露微涼,讓身體在適宜的溫度中悠然自得;次則宜潤燥,猶如細雨潤物無聲,滋養乾燥的心田與肌膚,一杯溫潤的蜂蜜柚子茶,便是秋日裡最貼心的慰藉;終則宜安神,於繁忙之餘,尋一處靜謐,或品茗,或閱讀,讓心靈得以棲息,與自然的寧靜合拍共鳴。

而「三忌」之誡,則需我們銘記於心:一忌貪涼,避免寒涼之物侵擾脾胃,如同秋日裡不應再追逐夏日之尾,以免寒氣內侵,損傷根本;二忌過勞,深秋之時,人體陽氣漸收,過度勞累易耗氣傷神,應適時休息,蓄積力量以待來春;三忌悲秋,落葉紛飛雖引人感傷,但更應學會以樂觀之心擁抱季節的轉換,讓心靈之光照亮每一個陰霾的角落。

願我們在這個寒露至深的季節里,不僅能夠遵循「三宜、三忌」的養生智慧,更能在心靈的田園中播種希望,收穫寧靜與喜悅,讓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我們最堅實的盔甲,共同漫步於這絢爛多彩的深秋,享受每一刻的溫暖與美好。#國慶升旗儀式現場有多震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72e8231d9cccf7fa7af329f987e69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