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是啥規定,有科學道理嗎?

2024-10-24     以文溫暖三農

"床不離七,寓意吉祥伴眠夕;棺不離八,象徵圓滿赴彼岸;桌不離九,意喻長久聚團圓。"這句膾炙人口的老話,在每一次榫卯相接、尺寸量度間,都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人在品味之餘,不禁感慨:此中確有道理,且意味深長,我們來看一看,有道理嗎?

一、床不離七

「床不離七」,這一說法首先源於木匠在製作床具時,尺寸尾數常帶「七」的習慣。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一習俗背後有著人體工程學的考量。古代木匠根據人的身高比例,設計出床的長度和寬度,使得床的尺寸如二尺七寸、三尺七寸等,這些尺寸換算成現代單位,大約相當於1.2米、1.5米和1.8米,恰好符合現代人的身高需求,保證了睡眠的舒適度和健康性。

除了科學設計上的精妙考量與合理性之外,「床不離七」這一古老諺語,更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情感與哲學智慧。在中國絢爛多彩的文化長河中,「七」這一數字,以其與「妻」字的巧妙諧音,編織出一段段關於愛情、家庭與和諧的溫馨篇章。床,這一私密而溫馨的居家之物,其尺寸中蘊含的「七」,不僅僅是對物理空間的規劃,更是對精神世界的溫馨寄語。

古人深信,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而夫妻則是家庭的基石。妻子,以她的柔情與智慧,維繫著家庭的溫暖與秩序。因此,「床不離七」不僅僅是對家具尺寸的一種偏好,更是對夫妻間情深意長、相濡以沫的美好祈願。它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夫妻二人緊緊相連,在無數個日夜的相伴中,共同編織著屬於他們的幸福篇章。

在月光的輕撫下,這張尺寸帶「七」的床,仿佛擁有了某種魔力,它不僅承載著身體的休憩,更滋養著心靈的歸宿。每一次的相擁而眠,都是對這份和諧與恩愛的再次確認與加深。於是,「床不離七」便成為了中華民族對於家庭美滿、夫妻恩愛的永恆頌歌,流傳至今,依然閃耀著溫暖而智慧的光芒。

進一步地,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看,「床不離七」也暗含了睡眠時間的講究。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時間建議在7至9小時之間,而「七」作為這一區間的代表數字,提醒人們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充足的休息,以維護身心健康。

二、棺不離八

"棺不離八",這一古老而深邃的匠藝傳統,不僅僅是木石間的一次精準度量,更是文化與信仰的深刻烙印。古時匠人精心雕琢的每一具棺材,皆遵循八尺之規,非但體現了匠人對尺寸與比例的極致追求,更巧妙地將民俗風情與哲學思想融入其中。

「八」,這一數字,在中華文化里猶如一座橋樑,連接著此岸與彼岸的期許。它與「發」字音韻和諧,如同天籟之音,輕輕訴說著人們對逝者無盡的祝福與祈願。在古人的觀念里,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因此,以「八」為尺,不僅寓意著逝者將步入一個充滿機遇與財富的新世界,升官發財,福祿雙全,更寄託了生者對逝者靈魂不滅、福澤綿長的深切期盼。

此外,「八」還象徵著圓滿與和諧,正如八卦之周流不息,寓意著宇宙間萬物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哲理。在棺材的製作中融入這一理念,既是對逝者一生經歷的完美總結,也是對生命輪迴不息的深刻領悟。如此,每一具按八尺標準打造的棺材,都成為了承載哀思與希望的載體,靜靜地訴說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的永恆對話。

三、桌不離九

"桌不離九",這一古樸而深邃的俗語,不僅勾勒出中華飲食文化的細膩紋理,更蘊含了源遠流長的酒韻風情與人們對生活的無限憧憬。它巧妙地將餐桌的每一個細節,從尺寸的精妙設定到餐具的精巧擺放,乃至菜肴的豐盛多樣,都與「九」這一數字緊密相連,編織成一幅幅和諧美好的宴會圖景。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九」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象徵著極致的圓滿與永恆的綿延。餐桌之上,九道菜肴的精心布局,不僅是對賓客到來的最高禮遇,更是主人對生活品質追求的體現,每一道菜都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深深期許與熱情頌揚。

更為精妙的是,這種「九」的寓意,還巧妙地融入了宴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讓賓主盡歡之際,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緩緩流淌,歲月的溫柔以待。它不僅僅是對味蕾的極致誘惑,更是心靈深處對團圓、和諧與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歌頌。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九」作為餐桌上的餐具或食物數量的代表,有助於營造溫馨和諧的用餐氛圍。在重要的節日或家庭聚會中,人們常常準備豐盛的菜肴和足夠的餐具,以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歡迎和尊重。同時,「九」也象徵著豐衣足食、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景,激勵著人們不斷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四、有 科學道理與文化內涵嗎?

在這悠長而古老的韻律深處,床之「七」,宛若夜空中最溫柔的北斗,不僅引領著歸人步入夢鄉的安寧港灣,更寓意著生活節奏中的和諧與平衡。它輕輕訴說著,在塵世的奔波與勞碌間,總有一片寧靜之地,等待著疲憊的心靈去棲息,去聆聽內心的聲音,找回那份久違的平和與自我。此「七」,是歲月靜好的低吟,是心靈歸宿的高歌,提醒著世人在不息的奮鬥路上,亦需適時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悠然與自得。

而棺之「八」,則如同生命樂章中的深沉迴響,以八之圓滿無缺,勾勒出對生命終章的崇高敬意。它不僅是對逝者一生的總結與致敬,更是對生者情感的一次深刻洗禮。八的圓滿,寓意著生命的圓融與完整,即便面對生命的終結,亦能以最莊嚴的姿態,表達對逝者的不舍與祝福,同時深刻體現了生命循環不息、生死相依的宇宙哲理,讓人在哀悼中亦能感悟到生命的厚重與希望。

至於桌之「九」,它則是人間溫情與和諧的生動寫照。九,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至陽之數,象徵著極致與團圓。圍桌而坐,無論是家人間的歡聲笑語,還是朋友間的推心置腹,都在這方寸之間得以凝聚與升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是眾星拱月,共賞佳肴,每一幕都是人間煙火中最動人的風景。桌之「九」,不僅是對團聚時刻的珍惜,更是對尊老愛幼、和諧共處傳統美德的頌揚,它教會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應當時刻銘記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以及那份共享天倫之樂的幸福與滿足。

因此,這句俗語不僅是匠藝與文化的瑰寶,更是心靈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它鼓勵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腳步,細品生活的每一份饋贈,感悟其中的哲理與美好,從而在挑戰中堅韌不拔,在機遇中勇往直前。同時,它也呼喚我們回歸本真,珍惜家庭與健康的寶貴,共同編織一幅幅和諧美滿的人生圖景,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c419c42c344dad2a8b23f50220145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