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天梯山大佛 竟然是中國石窟鼻祖 漲知識吧

2022-08-17     王喜慶

原標題:鮮為人知的天梯山大佛 竟然是中國石窟鼻祖 漲知識吧

天梯山大佛位於甘肅武威市南約50公里處,顧名思義應該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才對。但是走了40多公里也沒看到像樣的大山,看到指示牌才知道這裡大約是一片丘陵。

天梯山算不得高大,有趣的是它的中心還有一個小盆地,人們利用這個盆地建了一座小水庫,名曰:黃羊。而天梯山大佛就坐落在水庫旁邊的一個山崖上。一眼看去這裡似乎是一片土山,其實天梯山大佛是雕刻在紅土岩上,非常的堅硬,以至於1600年過去依然聳立雲間。

這個景區很小,原本不多的石窟據說也被保護進了小小的博物館,而博物館卻大門緊閉。因此一張門票也就能看到一個十八羅漢石窟和天梯山大佛。腿腳利落的話最多半個小時也就看完了。

天梯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晚期的北涼( 沮渠蒙遜時期),距今有1600餘年的歷史,被史學界尊譽為「石窟鼻祖」「石窟源頭」。 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國專家研究石窟的歷史中,它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

《十六國春秋·北涼錄》記載:「先是蒙遜王有涼土,專弘事佛,於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變萬化,驚人眩目」。唐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記載:「涼州石窟瑞像者,昔沮渠蒙遜以晉安帝隆安元年據有涼土二十餘載,隴西五涼,斯最久盛……於州南百里,連崖綿亘,東西不測,就而斫窟,安設尊儀,或石或塑,千變萬化。有禮敬者,驚眩心目」。可見當時天梯山石窟規模之宏大,佛事活動之盛。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重修涼州廣善寺碑銘》記載:「諸佛之龕,二十有六」。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地震致使部分洞窟坍塌,現存18窟。

天梯山石窟大佛窟主尊釋迦牟尼造像高28米,大佛依山就勢、巍然端坐、雙目微啟、氣吞山河,大佛左右兩側有迦葉、阿難、文殊、普賢、多聞、廣目天王,6尊造像巧奪天工、神態逼真、衣袂飄飄、神情各異。

朋友圈裡著名旅遊達人王運江老師打趣道:去水庫對面拍就行,不用買票。這個建議或許原來可以,但如今當地文保部門為了保護大佛,已經將大佛用一座大壩團團圍了起來,因此在水庫里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同時也給旅遊者拍攝大佛的全身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果沒有特殊的設備恐怕也拍不成了。

為了保護大佛當地有關部門給石窟加了一圈:「帽檐」,雖然有礙觀瞻,卻也是無奈之舉。

天梯山大佛,還是值得一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43cbc1bf983676d022673b142da16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