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如今落魄成這樣

2023-07-18     視覺志

原標題:周潤發,如今落魄成這樣

視覺志旅遊直播專場來了!

雲南貴州三亞超值行程

雙人出行,一人免單!

快來點擊預約直播間

時隔多年,發哥又演「賭神」了。

新片《別叫我「賭神」》陣容很強:袁詠儀、方中信、已經去世的廖啟智……然而口碑卻不盡如人意。

片中的發哥,不再是意氣風發的「賭神」,而是落魄潦倒的「賭鬼」。

這部電影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賭片」,「賭神」只不過是一個噱頭,用來製造一些情懷罷了。

圖源:《別叫我「賭神」》劇照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香港賭片」就和「爛片」畫上了等號,讓人很難再有所期待。

然而曾經,它作為一個現象級的電影類型,切切實實地發出過耀眼的光芒。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會時不時地懷念起那個香港賭片的全盛時代。

賭神高進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賭神 音樂: 盧冠廷 - 賭神 電影原聲

即使你不是香港電影迷,但只要這個BGM一響,相信你眼前一定會出現這樣的畫面:

賭神左腳右腳一個慢動作,緩步走入賭場。

穿西裝、戴領結、梳背頭、吃巧克力……對於80、90後來說,《賭神》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刻在血液里的經典。

它的故事很簡單。

發哥飾演的高進,由於賭術精湛被譽為「賭神」。

因為一次意外,他喪失了記憶,被華仔飾演的小刀撿回家,行為舉止仿佛一個幾歲的孩子。

圖源:《賭神》

而在此期間,他的堂弟高義露出了狐狸尾巴,不僅逼死了他的妻子,還聯合別人一起想暗中幹掉他。

最終,高進恢復了記憶,並且通過一場豪賭對決,打敗了對手、贏回了自尊、報仇了雪恨。

雖然劇情簡單老套,但當時的「鬼才」導演王晶,集結一眾明星,將這個故事講得十分精彩。

圖源:《賭神》

尤其是發哥與生俱來的氣質,簡直將高進這個角色演活了。

此後,賭神有了具體的形象,這個角色也成為了繼《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之後,他的又一個銀幕經典。

圖源:《賭神》

《賭神》一經上映,反響熱點,甚至打敗了成龍大哥的《奇蹟》,成為當年的香港票房冠軍。

直到今天,很多電影里的名場面,依舊經典,還在網絡時代衍生出很多表情包,比如「賭神刷牙」;

「賭神鼓掌」;

以及被無數人收藏卻不敢拿出來用的——「老師,髮捲吧」;

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然而,說到香港賭片的代表作,《賭神》無疑是最成功的一部。

但要說到香港賭片的「開山之作」,那可是早在十幾年前就誕生了。

香港賭片興衰史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博彩業興起,很多人通過買六合彩、賭馬等方式一夜暴富。

不少香港人就將希望寄託到了這些東西上面,做著依靠賭博發財的春秋大夢。

也就是在這種社會氛圍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賭片誕生——《吉祥賭坊》。

影片上映於1972年,邵氏出品,延續了其一貫的動作風格,有些情節因為過於血腥,還頗有一些Cult片的味道。

不過與其說是賭片,它更像是一個「反賭宣傳片」。

其中展示了不少老千的手段,揭示賭博給人帶來的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以賭制賭,以暴制暴」的人物塑造頗具開創性,以至於後來的賭片,設定多少都延續於此。

《吉祥賭坊》上映後成績不俗,甚至頂住了同期李小龍電影的衝擊,這也讓導演張曾澤一躍成為邵氏新貴。

之後他趁熱打鐵,又拍出了兩部賭片,分別是李修賢主演的《惡霸》和《大老千》。

這三部電影,就構成了香港最早的「賭片三部曲」。

1976年,導演程剛拍攝了一部《賭王大騙局》,與此前「苦大仇深」的三部曲風格截然不同,更具有娛樂和喜劇性質。

片中很多拍攝手法直到現在還在沿用,比如分段報幕式的敘事結構,重要人物分別描寫和最後集結……在當時還都是相當新穎且吸引眼球的。

圖源:《賭王大騙局》

最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奠定了日後賭片的基本故事走向,即:以兩方仇怨展開大賭局,最終在賭桌一決勝負。

由於這個設定過於經典,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賭王大騙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香港賭片。

圖源:《賭王大騙局》

1980年,王晶的老爸王天林做導演,拍了一部由謝賢、汪明荃主演的經典電視劇《千王之王》,大獲成功。

謝賢「四哥」的暱稱,汪明荃「一人可抵十點收視」的典故,都從這部劇而來。

圖源:《千王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千王之王》之後,TVB集結原班人馬又拍攝了一部《千王群英會》,並找到因《上海灘》走紅的周潤發來飾演男二號。

那時候的發哥,還不是「賭神」。

圖源:《千王群英會》

不過,雖然這些年來不乏有佳作問世,但說到底,賭片類型還是沒能出現一個現象級的、足夠改變整個影史的作品。

直到《賭神》的出現,香港賭片才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出圈」。

此後,相關的作品成井噴勢被產出,甚至形成了一個「賭神」宇宙。

不僅有「刀仔」翻身做主角的《賭俠》系列,還有星爺加盟,風格幽默的《賭聖》。

有意思的是,《賭聖》一開始只是劉鎮偉看到賭片太火,跟風拍的。

他只用了5個小時就寫完劇本,一個月就拍完了電影。

但就是這麼一部「跟風之作」,上映之後直接拿到票房冠軍,還成為了香港首部破4000萬票房的電影。

圖源:《賭聖》

除了人物故事延續的《賭俠》《賭聖》,還有毫無關係的《賭霸》《賭尊》……那個年頭,就連和賭片八竿子打不著的電影類型,都要安排一些喜聞樂見的豪賭橋段。

比如同樣由王晶導演的動作片《城市獵人》,裡面就加入了黎明飾演的賭神角色。

圖源:《城市獵人》

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由此,香港賭片正式進入了黃金時代。

不只是賭片,而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然而,就像那句「盛極而衰」,90年代後期,賭片逐漸式微。

1999年,王晶找到星爺,想接著老爸曾經的IP,拍攝一部千禧版的《千王之王2000》。

當年「初出茅廬」,想拜賭神為師的星仔,如今自己成了師父。

圖源:《千王之王2000》

仿佛是一種傳承的同時,也成了一首絕唱。

正如我們看過影片之後,能記住的除了王晶的「肥螳螂」,好像再無其他了。

圖源:《千王之王2000》

千禧年之後,雖然偶有《雀聖》系列、《哩咕哩咕新年財》等麻將類型的賭片,讓人眼前一亮;但無論從口碑和影響力來講,都沒法和過去的賭神宇宙相提並論。

圖源:《雀聖》

賭片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這一方面源自於人們觀念上的轉變。

曾經豪賭一擲千金,逆風翻盤的大夢,做一做總歸要回到現實。

更不用說,賭博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

即便是開創了賭神宇宙的王晶,生平最痛恨的事情正是賭博。

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其實在這些電影中和「賭」沾邊的人,多數沒有好下場。

貫穿在《賭神》系列中的「新加坡賭王」陳金城,坐牢、殘廢、吃槍子,臨死還要求仇人幫自己報仇,可謂是短暫風光,卻悲慘一生。

賭神高進雖然通過豪賭贏得勝利,但身邊最愛的人總是因他而死,仿佛是一個魔咒。

贏到最後不過孤家寡人一個。

尤其是到《賭神2》,這一悲劇宿命表現得更加明顯,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賭片的娛樂性和這種悲劇宿命,形成了一個不容易調和的矛盾。

圖源:《賭神2》

除此之外,市場口味的變化,以及單一類型電影創意的枯竭……都使得賭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以至於後來的《澳門風雲》系列,當發哥再次穿上賭神戰衣,卻讓人怎麼看怎麼覺得彆扭。

一個時代的氛圍,總能創造出一個時代的經典;

但同時也意味著,這個經典終將會被另一個時代所取代。

其實,回顧香港賭片的發展史,你會發現,賭片其實就和曾經香港的殭屍片、恐怖片、功夫片等類型一樣。

並不是某一個類型在走下坡路,而是一個時代正在落幕。

曾經的那些輝煌,也一去不復返了。

18 / Jul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 喬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3e0bd553226e49d3ed53f31245cd9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