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鄙視科技股的巴菲特,股東大會請來庫克和蓋茨

2024-05-07     鈦媒體APP

原標題:曾經鄙視科技股的巴菲特,股東大會請來庫克和蓋茨

文 | BT財經,作者 | T800

文 | BT財經,作者 | T800

5月4日,一年一度的「投資界春晚」——202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拉開帷幕。

本屆股東會也是老搭檔芒格去世之後,「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首次單獨亮相。巴菲特稱,為了紀念去世的芒格,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將是今年股東大會上唯一出售的書。而往年的股東大會上,通常會有大約25本書在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東大會還有一個意外的小插曲,巴菲特回答完問題後,在想讓身邊的阿貝爾回答問題時,習慣性地將阿貝爾叫成了「查理」。

令美媒震驚的是,本次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有兩位重磅人物到場,一位是蘋果CEO庫克,另一位是微軟前任CEO比爾·蓋茨。據了解,自2019年首次參加,庫克已經是股東大會的常客,而比爾·蓋茨更是巴菲特近三十年的老朋友。

曾經不看好科技股的巴菲特,為何最終成為了科技界的好朋友?

巴菲特對蘋果若即若離

在投資江湖裡,沃倫·巴菲特如同世外高人,而蘋果公司,則是他晚年棋局中的「珍瓏棋子」。這枚棋子的每一步移動,不僅關乎蘋果的沉浮,更牽動著市場對這位投資大師評判的神經。

2024年2月,當伯克希爾·哈撒韋的13F文件揭開面紗,巴菲特與蘋果的最新篇章緩緩展開,巴菲特減持了約1000萬股蘋果股票,按市價估算,這相當於18.22億美元(約人民幣131億元)的籌碼離場。消息一出,市場譁然。

世人皆知,巴菲特錯過了「科技股的狂歡」。巴菲特一度認為蘋果這樣的公司沒有什麼潛力。蘋果、亞馬遜等新貴崛起,讓「股神」也不免被歲月的質疑聲環繞,仿佛「廉頗老矣」的哀嘆不絕於耳。巴菲特自己也曾坦誠:「科技企業的快車道,我難以預判十年後的贏家。」

然而,2016年的春天,風向悄然轉變。當市場對蘋果的唱衰聲此起彼伏,巴菲特卻逆流而上,決意擁抱這家科技巨頭。投資360億美元,三年時間,伯克希爾收穫了蘋果5%的心臟地帶。華爾街的嘲笑未能阻擋他,因為在他眼中,蘋果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公司,更是一家擁有強大消費根基的科技消費品巨擘。蘋果,正是他心中消費與科技完美融合的典範。

時光流轉,這筆投資如春草般瘋長,五年間,為伯克希爾的股東們帶來了至少1000億美元的驚人回報。巴菲特在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對蘋果的偏愛,稱讚其為「非凡」的企業,讚美它的卓越管理、全球粉絲基礎以及無與倫比的品牌價值。在他看來,蘋果手機已成為年輕人生活的必需品,是時代潮流的象徵。

然而,即便是股神,也會有「走神」的時刻。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反思了自己當時拋售蘋果股票的決策,稱之為「愚蠢」。時至今日,蘋果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已占據半壁江山,持倉規模達到約1650億美元,成為不可動搖的基石。

儘管近期蘋果股價遭遇寒流,科技巨頭行列中的步伐略顯蹣跚,甚至丟失了市值第一的桂冠,侃見華爾街人士分析認為,短期內伯克希爾大規模減持蘋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蘋果的基本面不發生顯著變化,巴菲特與蘋果的故事,將繼續以一種微妙而若即若離的姿態延續。

所以,蘋果CEO庫克出現在202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就不奇怪了。巴菲特在2024股東大會上最新表示:我們還是會長期持有蘋果、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這三家公司的股票,並且在過去這一舉措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

巴菲特表示,到2024年底,蘋果極有可能仍然是伯克希爾持有數量最大的股票。巴菲特說,除非發生重大變化,否則蘋果將是最大的投資。但他說,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他不介意建立公司的現金頭寸。「我們不介意交稅,」他說,他指的是出售蘋果股票所獲得的收益。

需要強調的是,本次股東大會開幕前夕,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發布相關業績公告。

5月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告稱,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898.69億美元,同比增長5.2%,市場預期為859.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853.93億美元;第一季度凈利潤達127.02億美元,同比下降64.2%,市場預期為98.9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55.04億美元。公司在一季度回購了26億美元普通股,而上一季度為22億美元,2023年全年股票回購總額達到92億美元。

此外,公告中還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本證券投資公允價值總額約75%集中在五家公司:蘋果的持股價值從1743億美元降至1354億美元;美國銀行從348億美元增至392億美元;美國運通從284億美元增至345億美元;可口可樂從236億美元增至245億美元;雪佛龍從188億美元增至194億美元。

巴菲特為何和蓋茨成了好朋友?

1991年以前,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彼此間僅是聞其名未謀其面,心中甚至還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偏見。

巴菲特眼中的蓋茨,無非是潮流的寵兒,借著時代東風累積財富;而蓋茨心中的巴菲特,則是一位吝嗇且固執的投資者,對新興科技毫無感知。然而,正是這份初始的誤解,鋪墊了他們後來深厚友誼的基石。

一切轉變始於1991年的春日,一封普通的聚會請柬,悄然打破了兩人間的隔閡。蓋茨接到邀請,前往華爾街參加一場CEO聚會,而主講人正是那位「過時」的投資大師——巴菲特。起初,蓋茨對這場聚會並不感冒,但在母親的建議下,他決定赴約,一探究竟。這位母親的慧眼識珠,不經意間為兩個投資界和科技界搭建了橋樑。

聚會當天,巴菲特帶著一絲偏見,用一句略顯傲慢的話語開啟了他們的對話:「哦,你就是那個幸運的年輕人啊。」面對這樣的開場,蓋茨展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成熟與謙遜,他沒有被挑釁所擾,反而誠懇地說:「我很想向前輩學習。」這一刻,巴菲特內心的冰山開始融化,一個真誠、求知的年輕形象在他心中樹立。

隨後的交談,如同兩條平行線突然交匯,他們不約而同地坐在了一起,從IBM的未來談到科技與商業的融合,再到更廣闊的社會議題。這場對話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蓋茨的科技洞見與巴菲特的投資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當巴菲特按照蓋茨的推薦購入微軟和英特爾的股票時,這不僅僅是對科技未來的信任票,更是兩人友誼的信物。

故事的轉折點出現在一個不眠之夜。蓋茨偶然翻閱雜誌,一篇名為《你應該把所有財富都留給孩子嗎》的文章吸引了他,作者正是巴菲特。文章中的真知灼見,尤其是關於財富應回饋社會而非私相授受的觀點,深深觸動了蓋茨的心。於是,在一個清晨,蓋茨驅車直奔巴菲特的辦公室,兩人在停車場的偶遇,化作了激動人心的握手與擁抱。這一刻,兩個靈魂找到了共鳴,他們不再僅僅是商業領域的佼佼者,更是彼此精神世界的知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忘年交逐漸升溫。蓋茨視巴菲特為人生導師,而巴菲特則對蓋茨的商業智慧讚不絕口,他們相互欣賞,相互啟發。蓋茨在巴菲特的影響下,更加重視家庭與婚姻,成立了影響深遠的蓋茨&梅琳達基金會,每年捐贈巨額資金用於慈善,而這背後,是巴菲特對生命意義的深刻理解與傳遞。

最終,在2006年,巴菲特做出了一個震撼世界的決定——將個人財富的85%,約307億美元捐贈給蓋茨&梅琳達基金會,這是對友誼最崇高的致敬,也是對共同信念的堅定實踐。這一舉動,不僅見證了兩人深厚的友誼,更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佳話。

巴菲特與蓋茨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友誼能夠跨越年齡、偏見與行業的界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3a3fec72ba173bda1664a298f468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