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Dora,從事營銷超過10年時間,為7-Eleven、微軟、騰訊等集團提供營銷顧問服務。點頭像關注,有需要直接留言即可,感謝。
說一些自己的看法,權當參考即可。
1、電商存在的最終目的一定不是幹掉實體
我們的電商到現在其實出現了也沒有幾年,還正處在一個初期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內一方面電商高速興起,大量的商家湧入,自然會出現價格戰的問題。
這當然會給實體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似乎所有人都覺得電商划算。
但是這個時期終將會過去,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開始過度了。電商的優點在於給跨空間增長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這並不會取代實體經濟。
初期電商的野蠻式發展,會有一批相對低質量、運營粗曠的商家進入。實體經濟也是一樣,也會有一些生產關係落後、價值量低的商家。
隨著商業模式和用戶的逐漸成熟,電商會和實體結合起來,那時候就會淘汰一批上面這種類型的商家。取而代之的則是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能力的綜合性商家,這種商家未必都很大,但是一定是全面發展的。
2、實體店對網際網路的意義是什麼?
上面說過,網際網路的價值在於跨空間屬性,他不局限有幾個店面,只要開一家網店,全國的人都可以看到。
但是問題在於網際網路始終只是一堆數據,我們對生活的最終需求還是要落到實物上。我可以在網上買一包餅乾,但是我一定希望這種餅乾是我在線下超市也見到過的。
消費者對實物的依賴並不會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而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強。這就是為什么小米線上經濟做得那麼好還要去開體驗店一個道理,線下的店可以利潤低甚至不賺錢,它起到的是實物感知的作用。
比如你是做快消品的,可能費力去鋪十個超市都不如一場直播出貨量大,但是這些實體超市還是要去鋪,沒有這些線下的鋪墊,線上很難實現質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