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胡宗南、湯恩伯、戴笠在龍門石窟密會盟誓寫反詩,誰向老蔣告了密?

2023-11-04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1943年,胡宗南、湯恩伯、戴笠在龍門石窟密會盟誓寫反詩,誰向老蔣告了密?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飛機失事墜毀於岱山困雨溝,軍統不久後改為保密局;1950年5月11日,四十六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胡宗南,胡宗南就此失去兵權。作為老蔣的兩個主要親信,戴笠和胡宗南先後「落馬」,有人說這是1943年他們在龍門石窟「盟誓寫反詩」東窗事發了。

軍統局少將副局長戴笠被稱為「黑暗時代最黑暗的人」,怎麼會被人從背後捅了刀子,這件事就得從他的「朋友」說起了。

這個躲在黑暗角落的最黑暗的人,居然也是有朋友的。當年的軍統女特務和演藝圈女明星有多少是戴笠的女朋友,估計連他的心腹、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沈醉都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戴笠在軍中和軍統的真正朋友不超過三個,沈醉是小弟,毛人鳳是親戚,還算不上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我們看相關史料和當事人回憶錄,就會發現戴笠在軍隊中的朋友只有一個,那就是胡宗南,在軍統的朋友只有半個,那就是早期曾任特務處駐上海辦事處上校處長,後來又當過軍統局北方區區長、東北辦事處處長兼任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中將處長的文強。

戴笠墜機後,文強不想參與軍統三巨頭(鄭介民、唐縱、毛人鳳)的權力之爭,就通過程潛調往湖南就任「長沙綏靖公署」辦公室中將主任,文強被俘時是杜聿明的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副參謀長、代參謀長。

文強對杜聿明有點意見,但卻一直拿戴笠當朋友並充滿感激之情,在特赦多年後,文強念念不忘他與戴笠的交情:「與我相處十二年,他對我是特殊的對待,我感到他對我是一貫的信任,一貫有禮貌。我沒有向他求過官,卻將我的官階升得比他自己還高還大。」

戴笠雖然只是軍統局少將副局長,但誰都知道他在軍統說一不二,文強能成為戴笠的「半個朋友」,也是因為文強是戴笠拉進軍統的,而且文強在兩軍中都有廣泛的人脈,戴笠頗多借重之處,再加上他們一起在上海跟日寇進行過生死諜戰,也有很深的戰鬥情誼。

作為戴笠的半個朋友,文強知道戴笠很多秘密,這些秘密連沈醉都不知道,直到文強寫的《戴笠其人》和沈醉寫的《我所知道的戴笠》於1987年由文史出版社結集出版,人們才發現:原來口頭上「忠於校長」的胡宗南,做了「西北王」後還寫過「反詩」,他最好的朋友戴笠居然還想請名家裝裱起來懸掛,要不是文強一語驚醒夢中人,消息傳到老蔣耳朵里,估計胡宗南都得吃不了兜著走了——戴笠神秘墜機,可能也是他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嚴謹,這才讓老蔣感覺尾大不掉,就只好掉尾了。

當年想坐老蔣位子的,大致有五個人,那就是老軍頭何應欽、少壯派陳誠、西北王胡宗南、中原王湯恩伯、暗黑王戴笠,「三王」同氣連枝,共同對付何應欽和陳誠,戴笠就是胡、湯的中間人。

那是在1943年的秋天,中美第三特種技術訓練班在河南臨汝風穴寺舉辦開學典禮之後,副班主任文強(軍統各特訓班主任都是戴笠兼任,沈醉的姐夫余樂醒失去信任後,文強就成了替戴笠管實事的二把手)被戴笠拉到一邊:「請在三天之內為我辦妥一件事,既要快,又要絕對保密!(下文黑體字均出自文強所著《戴笠其人》)」

戴笠交給文強辦的這件事,就是他邀請胡宗南和湯恩伯在洛陽會面,會面地點或者是龍門石窟,或者是周公廟。

接到任務的文強不敢怠慢,馬上到戴笠指定的兩個地點進行勘察:周公廟旁邊有不少軍政機關,離鬧市比較近,而龍門石窟有一個石窟,裡面恰好有三尊大佛,這地點比較適合「三王會」。

要不怎麼說文強的腦袋好使呢,他接到戴笠的命令,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三佛窟」開「三王會」,再合適不過了。

正式會面那天(可惜文強沒寫幾月幾日),戴笠先是爬上最高處四下瞭望,下來後又叮囑文強:我們三個開會,只許你一人在旁,但不必插言多嘴,警衛人員一律不許靠近!

文強是個聰明人,別說插言多嘴,他連聽都不聽,送上水果和罐頭就退出石窟,在門口遠遠地監督崗哨,眼角也能掃到胡宗南、湯恩伯、戴笠三個人指手畫腳,談得興高采烈。

這三人興奮到極點,戴笠大聲呼喊文強進窟,文強走進去,恰好看到三個人在一個日記本上邊寫邊念叨。

戴笠高興地拉過文強:「念觀兄(文強字念觀),請讀胡長官寫的詩,我不會作詩,但很喜歡詩!」

胡宗南遞過日記本,文強一看就嚇了一跳:那上面寫著這首詩的標題——《盟誓詩》!

文強記憶力很好,而且這首詩給他的觸動很大,所以他離開後憑著記憶,一字不差地抄在了自己的日記本上:「龍門闕下三尊佛,眼底煙雲理亂絲。但願乾坤能入掌,危舟此日共扶持。」

胡宗南是這首詩,在筆者看來委實不怎麼樣,無論是氣度還是音律,都無可取之處,只有「三尊佛」倒是很應景。

胡宗南幻想有朝一日「乾坤入掌」,還跟戴笠、湯恩伯盟誓,這事要是傳到老蔣耳朵里會咋樣,讀者諸君自然都能想得到。

兩年後抗戰勝利,文強奉調由西北去東北,在北平又見到了戴笠,戴笠興高采烈地提起了當年子啊龍門石窟與湯恩伯、胡宗南結盟的事:「這四句詩,我念給毛子水(名准,字子水,百科全書式學者)老先生聽過。他說這首詩的口氣大,比石達開『揚鞭慷慨立中原』的氣概還大,簡直可比漢高祖的《大風歌》!」

毛淮那番評價是誇獎還是嘲諷,咱們不知道,戴笠也不清楚,他居然要請「監察院長」于右任親自書寫,裝裱好後懸掛在「四一圖書館」——軍統以4月1日為成立紀念日,每年有「四一大會」,軍統圖書館也以「四一」命名,根本就沒人想到那天是愚人節。

戴笠洋洋得意,文強卻嚇出了一身冷汗:「你不是說要保密嗎?連校長也不知道。如懸掛出來,有人追問是何人因何而做,又怎麼交代呢?」

戴笠直拍大腿:「他後悔不該在毛子水老先生面前說出是暢遊龍門的題詩,可見戴笠對老頭子的戒心是提得很高的。」

文強與戴笠北平一別既是永訣:戴笠從北平起飛後墜機,文強也離開軍統去了長沙,而胡宗南和湯恩伯,誰也沒能接老蔣的班——在這方面,他們還不如毛人鳳敏感,毛人鳳早就抱上了小蔣的大腿,並把軍統原有特務砍掉了四分之三還多。

胡宗南是「反詩」作者,戴笠跟胡宗南關係很鐵,而且也是當事人之一,這二人都不可能把消息泄露出去,毛子水先生也算君子,自然不會做通判黃文炳。

文強對戴笠和胡宗南都十分感激(文強在軍統授銜中將,就是胡宗南、孫連仲和戴笠都出了力),而且跟胡、戴不是一個級別,沒有權力之爭,當然也不會告狀,那又是誰把這件事捅給老蔣的呢?

三人盟誓並作詩紀念,加上文強和毛子水,也只有五人能記得全詩字句,胡宗南一上島,就被四十六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原本是五十多名,考慮到監察委員全部聯名不好,這才減了十幾個簽名)。

老蔣順水推舟,先把胡宗南發配到大陳島避風頭,然後剝奪了胡宗南一切兵權,只給了他一個「戰略顧問委員會上將顧問」的虛職。

1953年後,曾幻想「乾坤入掌」的胡宗南,再也沒有能力跟吳敬中那位「建豐同學」爭頭把交椅了。至於是誰向老蔣通報了那次密會盟誓,並把「反詩」送到了老蔣案頭,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肯定能猜得出來吧?至於胡宗南那首詩的文采如何,有多少反意,那就得有請讀者諸君慧眼明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22ebb41a1e01a151196d0f9ec888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