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網絡平台涉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犯罪案件高發多發

2024-06-25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際網路不僅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同時也逐步成為毒品犯罪新的聯絡渠道和犯罪方法傳播平台。如何有效應對毒品犯罪網絡化?6月25日,最高法舉辦禁毒工作情況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介紹。

發布會現場(圖源:中國法院網)

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長歐陽南平介紹,我國網民數量龐大,特別是青少年網民規模不斷增加,2022年未成年網民數量已突破1.93億人。信息網絡在方便人們工作生活的同時,也容易被毒品犯罪分子利用,成為犯罪工具。當前,藉助網絡實施涉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犯罪案件高發多發,犯罪分子勾連交易、發布售賣信息、傳播犯罪方法、支付收取毒資,網絡已成為此類犯罪新的平台和渠道。特別是隨著物流寄遞業的快速發展,犯罪分子大量藉助國際寄遞、國內物流快遞甚至同城跑腿等方式走私、販運毒品。此類犯罪「人、錢、毒」相分離,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大,對司法機關偵破案件、收集證據及審查認定證據提出了新要求。此次發布的陳某走私、販賣毒品案例就是典型的利用非接觸式手段實施的毒品犯罪。陳某從境外網站購買咖啡因膠囊,通過國際物流走私入境,在網絡購物平台上大肆售賣。

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懲治網絡涉毒犯罪,積極應對犯罪手段網絡化帶來的挑戰,絕不允許網絡空間成為涉毒「法外之地」。採取的主要舉措有:

一是會同公安、檢察機關針對網絡涉毒犯罪的證據,特別是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加以規範,並對網絡涉毒犯罪的管轄問題進一步加以明確。

二是在2023年下發的《全國法院毒品案件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進一步規範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相關毒品犯罪法律適用、接收物流寄遞毒品行為定性等,為網絡涉毒、物流寄毒案件的審理提供明確依據。

三是積極參與禁毒綜合治理,針對在審判過程中發現的個別網絡平台監管不嚴、郵政寄遞企業執行「三項制度」不力等問題,及時發出司法建議,助推有關部門加強管理、堵塞漏洞,提升治理效能。對於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向相關職能部門移交有關線索。

(來源: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d21b0b8d1be564738bc8265eac9e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