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年薪14萬!一群民辦高校本科生以「打大賽」突圍

2024-06-25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

通訊員 梅小輝 胡曠

趙權(右二)上台領獎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屆畢業生趙權返校參加畢業典禮並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上台領獎。這名從雲南宣威大山里走出的男生已有了一年的武漢高新企業工作經驗——年初,他提前半年轉了正,目前年薪約14萬元。

「我應該是公司研發部里學歷最低的,同事裡有武大華科的碩士博士。但我覺得自己也有很多優點:認真負責、有鑽研精神,能吃苦耐勞。」趙權說,他初入公司時是實習生,沒多久就能帶團隊做項目。

尤洋老師(左)指導趙權

一入學就加入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備賽,大學期間共拿了第十七屆、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晶片與系統設計競賽等十項重要賽事的大獎的他,確實有資格做這樣的自我評價。趙權回憶,2023年,在參加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電能接力組比賽時,遇到了攔路虎「充電功率、速度很難提升」,他帶領團隊試了所有可能的方向,常常五六天只睡七八個小時,就這樣拼了一兩個月,終於實現突破,此時離比賽只有一個月了,「像這樣的經歷多了,人的品質就磨鍊出來了。」

基地學生合影

「我們基地出來的學生,沒有為找工作發愁的。在武漢就業的同學,月薪過萬很正常;如果去北京等一線城市,還要翻一番。」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負責人尤洋是學校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教師。他說,首先,很多企業希望招到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學生;其次,已畢業的基地的前輩們許多去了小米等名企,他們經常內推工作機會給學弟學妹們。

良性循環,使得基地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每年9月開學,我們基地的學生就會去很多新生班級宣講,感興趣的學生就來報名。當然,在基地鍛鍊是非常辛苦的,能撐過一年的,後面在專業學習、打比賽上都會脫穎而出。」基地指導老師李艷紅說,在師生一代代的傳承中,基地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獲獎的人數、級別都在提升。

(來源: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8f553d833f3da4a381a3cda8e0be5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