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錯刀十年演講:2024,這四大變化即將發生!

2023-11-05     金錯刀

原標題:金錯刀十年演講:2024,這四大變化即將發生!

2023年11月3日下午14:00,我的2023年度演講「卷王的戰爭」重磅開講。

在三小時的演講中,我分享了過去10年經歷的關鍵變化和重要升級,也總結了爆品戰略十年來的方法論。

卷王的戰爭,絕不僅僅是個體、產品、品牌、企業之間的戰爭,更是時代的戰爭。

什麼是成為卷王的密碼?什麼是破卷的真相? 中國品牌的底氣到底在哪兒?

以下是我的演講最精華部分,一定值得一看。

作者 | 金錯刀

大家好,我是金錯刀。

今天我們的主題叫「卷王的戰爭」,卷王的戰爭,也是時代的戰爭。

今年我見了幾百位創始人,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卷。今年的確非常卷,而且卷到了新高度。

今年甚至出現了汽車企業「大牌論斤賣」的現象。這不是故事,是現實。不僅是公司,個人也非常卷。有則新聞也刷屏了——碩士送外賣。

有人說這可能是個體,我們看了一下數據,不是個體,碩士在外賣大軍里占比1%,差不多7萬人。當然,更狠的是卷價格,現在正好是雙11期間,肉搏干價格是淘寶、抖音、京東、快手,所有電商平台的選擇。

一邊是卷,另一邊我想換一個角度來看今天的卷,以及怎樣來破卷。

中國人特別喜歡卷,但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追求確定性。大家都在想,在內卷中怎樣通過確定性的東西勝出?流量?年輕人?新的消費?大家都在追求一個確定性的東西。

但是我想提醒:在網際網路的大變局中,太執著於確定性,就喪失了未來性。

什麼叫未來性?有時候就是不確定性。我們經常講BAT,超越百度的不會是另一個百度,超越天貓的也不會是另一個現在的產品。

怎麼找到未來性的能量,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一個核心思考。我們想找到過去那些能夠穿越增長周期的卷王有什麼真相,以及未來的卷王有什麼真相。

卷王的真相,很簡單也很殘酷:世界上所有的超級爆品,一定是極具不確定性的。

如今的中國商業戰場,競爭最慘烈,玩家最內卷,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怎麼樣保持長久的競爭力跟生命力?爆品是我們的核心地盤,我們希望站在十年爆品戰略總結的角度,帶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所有的卷王,他們都是在面對極其殘酷、內卷的現實後勝出的。他們有自己兇狠的武器,兇狠的專業。

成為卷王,有三個密碼。第一,內卷的勝出者;第二,有穿越周期的持續增長;第三,有護城河的創新。

我們金錯刀頻道總結了過去九年的卷王,能清楚感受到這三個卷王密碼。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卷王,看好過去,才能看清未來。

2014年的卷王是小米。那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大顛覆的一年,在這大潮下,小米手機出貨量是6000多萬部,拿到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的第一。

2015年的卷王是大疆,成為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老大,被美國制裁也不怕。

2016年是滴滴,當年收購Uber中國,市場份額占了90%以上。

2017年平台出現轉折,從BAT到TMD。

2018年,我們選了優衣庫,靠幾個大爆品稱霸中國的服裝市場。

2019年是名創優品,也是我們的學員企業,當年GMV做到27億美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營品牌零售商」。

2020年是Ubras,選它是因為新消費、新零售帶來巨大的品類洗牌,Ubras 開創了「無尺碼內衣」的新品類,打法很有代表性。

2021年的卷王是元氣森林,干到了細分品類第一,那年在天貓的線上銷售額甚至超過可口可樂。關於元氣森林,我想多說一句,當時他們內部討論得很激烈,大部分人覺得定價要便宜一點,但後來還是定了一個比較貴的價格,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當時做了一個戰略性的判斷,就是以體驗為中心的消費邏輯,已經遠遠勝過以成本為中心的批發邏輯。

2022年的卷王瑞幸就不用多講了,去年絕地逆襲,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卷翻國內外同行。

當然,它們只代表我們獨家的標準,代表爆品戰略看這個世界的標準。

這些卷王的競爭力,依然非常強悍,它們甚至還在不斷地創新。所有的卷王都有共同的密碼,這背後,也是中國爆品的十年。

過去十年,我認為爆品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些卷王其實也代表了爆品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我稱之為「爆品概念導入階段」,具體是2010 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爆品是5%的領先企業的核心打法,是少數人的打法。大家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時的爆品打法更多是屬於有過移動網際網路經驗的人。

第二階段,進入到爆品1.0時代,時間是2014年到2019年。什麼叫爆品1.0?我稱之為「網際網路轉型升級的產品思維」。各行各業開始從產品戰略上全面擁抱爆品。我過去經常講一個詞兒:爆品標杆。每一個爆品標杆背後,最起碼有1萬家學習它成功的公司。

第三階段是爆品2.0時代,從2020年到現在。2020年之後帶來的最大轉變,是短視頻直播帶來的大洗牌,也就是社媒電商大洗牌的品牌武器,這是爆品2.0時代的核心打法。

從這些不同階段,我希望大家要看到一個趨勢。現在做爆品,你會發現太卷了。十年前,一個爆品的生命周期最起碼是一年,現在一個爆品可能只能領先一個月,然後就要疊代升級了。

在這種社媒電商大變局的情況下,卷王才能生存,卷王首先是爆品之王。

接下來進入下一部分內容。我們總結了過去九年的卷王,每家公司都非常強悍,甚至都是爆品標杆企業。誰是2023年的卷王?

2023年有兩個關鍵字:難、卷。

在又難又卷的情況下,誰能穿越周期、打造新的護城河,成為新的卷王?

沒有懸念,就是華為手機。

華為手機是對中國製造、中國品牌、中國爆品模式的一個全新註解。

2023年,沒有哪個公司能難得過華為。華為的上一代旗艦機Mate50,在沒有5G,沒有麒麟晶片的情況下,銷量低迷。而今年的新機Mate60卻成為了超級爆款,一機難求。

華為背後,有什麼成長密碼?

2022/23年,手機行業重複最高的詞彙是:創新過剩。

手機行業的創新遇到了天花板,現在的手機,都是全面屏、摺疊屏、四攝像頭、1億像素...全球手機行業扛把子的蘋果,今年的新品iPhone15甚至被稱為「擠牙膏式創新」。

能在這種局面下成為「卷王」,華為的第一個關鍵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首創新。

以Mate60為例,儘管在美國的技術封鎖、手機行業「創新過剩」的情況下,仍然拿出了新一代鴻蒙系統、麒麟晶片等突破性創新。

崑崙玻璃、衛星通話、玄武架構等,也都是基於用戶角度的創新。

華為系的另一大爆品:問界新M7,同樣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

其實,老款的M7並不成功,問界在砸5億後推出的新M7,把智能駕駛做到了領先。

新M7研究透了智能駕駛的核心:安全性。

過去在談到智能駕駛時,各家車企會堆砌各種詞彙,如AI、智能、全自動等等,看起來高大上,卻給用戶帶來不了什麼直接價值。

反觀問界新M7,做到了從各種角度的安全體驗,把智能駕駛的安全概念,傳達地淋漓盡致。有人說,華為Mate60和問界新M7既有特殊性,也存在偶然性,不好複製。但拋開這些偶然性,這其中也存在明顯的必然性。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戶為中心的首創新」外,還有一點:干第一。

華為誕生之初,就以蘋果作為標杆;而問界,則是把干翻特斯拉和BBA作為目標。

余承東有句話說得好:就是要干第一,它是一條勝利之路。華為證明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爆品創新,可以立足中國,挑戰全球。任何產品想要成為爆品,干第一,是它們的終極目標。

我希望大家抓住華為年度卷王背後的力量,以用戶為中心創新,干第一。

站在爆品十年的角度看未來,我們的第二個關鍵詞是:DTC革命。

DTC革命,首先要解決線上的內卷問題。

很多幾億級別的操盤手,都能在各自領域內做到第一第二,但是如今,他們卻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過去的方法不管用了,卷不動了。

其實,從過去十年到現在,線上一直都很卷。

十年前,有句話說「移動網際網路顛覆一切,很多行業可以重做一遍。」

而到了十年後,這句話變成了「短視頻直播顛覆一切,很多行業又可以重做一遍。」

2022年,短視頻的市場規模占網絡視聽40%以上,短視頻用戶規模高達10.12 億,使用時長占了27.5%。

短視頻,從底層顛覆、重構了流量。

過去,我借用《三體》中的概念,提出「流量黑暗森林法則」。

大量不可知、不可測的流量潛伏在黑暗中,誰也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何種變化。

但是如今,流量的變化速率,比以前高了許多,短視頻時代的「流量黑暗森林」只能比以前更殘酷

通過四家電商平台2020年的股價漲幅表現,可以很清晰地發現一個拐點。

這個拐點不僅是股價的拐點,更是流量的拐點,它意味著網際網路流量見頂,短視頻流量大洗牌時代的到來。

拐點的到來,意味著過去打法的疊代,大家急需全新的打法、全新的手段。

拐點的背後還有一個可怕的黑洞,這就是獲客成本的提升。

以阿里巴巴為例,10年前,阿里巴巴的獲客成本是54.8元/人,到2020年,則飆升至1302.2元/人,是十年前的20倍左右。

阿里巴巴都如此艱難,更別提那些相對較小的平台和商家了。

如今恰好處於雙11期間,各大平台、品牌都面臨著線上增長的難題。

但阿里、拼多多、美團、騰訊、B站等平台,都指向了一個顛覆性的力量:短視頻。

這些巨頭變革的關鍵,其實還是回到了網際網路的本質上:去中心化、幹掉中間環節直達用戶。

變革背後的概念,就是所謂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直連消費者)。

這次由DTC引發的第二次網際網路消費浪潮,其核心是消費者話語權的大幅度增加。

過去的第一次消費浪潮,是用戶用好評、差評換回了自己的話語權。

千萬消費者可以決定一個品牌、一個公司的生死。

而第二次浪潮,用戶話語權的覺醒能量更加直接,更加震撼。

說的直接一點,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爆品邏輯,取代了過去以效率為核心的運營邏輯。

短視頻直播平台,本質上就是一個更大的DTC平台。

我們以爆品1.0(2014~19年)與2.0(2020年~至今)做一下對比。

爆品1.0時代,打造爆品的關鍵在於爆品店鋪,這也催生了旗艦店模式的誕生。

通過運營提升店鋪的關注度,這樣才會帶來爆品量以及獲客量。

但在短視頻+直播的洗牌之後,爆品1.0時代的打法逐漸被淘汰。

而爆品2.0時代,打通「人、貨、場」,需要在爆品店鋪、爆品產品、爆品內容三個方位的全面進化。

其中,爆品店鋪要比之前做到更爆;而爆品產品也得避免抄襲,做持續創新;爆品內容即是種草、直播、短視頻,對傳統的流量型產品能產生降維打擊。

爆品2.0時代,「店鋪、產品、內容」三要素都很重要,但其背後最主要的能量,就是以用戶體驗創新為中心的爆品邏輯。

爆品的本質是:體驗創新

蘋果當年是怎麼干翻諾基亞的?靠的不是技術,不是營銷,而是觸摸屏帶來的體驗創新。

回到現在,華為Mate 60PK蘋果背後的重要武器,仍然是體驗創新。

對於很多人來說,買 Mate 60不僅是為了華為的品牌,,而是因為它比蘋果體驗更好。

像崑崙玻璃,玄武架構,衛星電話等,都是以用戶為核心的體驗創新。

把體驗創新變成武器,要認清兩個關鍵點。

1.體驗>價格

體驗>價格指的是,以體驗創新為核心的爆品邏輯,取代了過去以低成本為核心的製造邏輯。

過去中國製造最核心的殺招就是拼價格,現在一定要拼體驗,特別是電商產品。

拿我們常蓋的被子舉例,做一款夏天的被子,如果只做棉的沒什麼競爭力,但做成冰感被就能獲得新體驗,新流量。

五年前還我們能拼價格,但現在可感知的體驗,才是爆款最核心的密碼。

2.體驗 > 信任

體驗 > 信任指的是,以體驗創新為核心的爆品邏輯,取代了過去以信任為核心的交易邏輯。

馬雲說過一句話,交易的本質是信任。

電商過去打造爆品,是打造了一個信任體系,像一些好評老店。

但現在大家買東西更具隨機性,我去年在短視頻電商和社媒電商的消費金額,超過了傳統電商,這是為什麼?

因為他們能直接展示產品體驗。

以短視頻和社媒為代表的興趣電商背後,興趣只是表面的入口,本質還是體驗獲得感。

這也是為什麼短視頻直播能帶來這麼大的顛覆,因為它符合交易的底層結構

段永平說過,好公司的標準是有利潤之上的追求。

什麼叫利潤之上的追求?就是把消費者需求放在公司短期利益前面。

這句話從爆品角度看就是 DTC 為王,直連消費者。

對所有電商企業來說,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就是要有強大的DTC能力。

DTC能力對電商公司來講就是 DTC創新,即直連消費者的創新。

DTC創新是個非常強悍的武器,是打造品牌的增長王,也能成為大牌的第二曲線和新品牌的高增長曲線。

DTC 創新更是成就抖音破卷的核心武器,是品牌打線上電商,打短視頻直播電商的關鍵性破卷武器。

第三個關鍵詞是新基礎設施。

為什麼講新基礎設施?因為要回答一個問題,線下如何破卷?

如今的市場環境中,線下更痛苦,線下更卷,線下更難。

短視頻直播電商經常打價格戰,甚至引發一個熱詞叫:電商不死,實體不興。

但我覺得太片面太標題黨太絕對,如果盲目相信這句話,可能會錯過實體做爆品,以及實體爆發的關鍵性力量。

十年前,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爆款等於低價」,意思是通過低價格可以打造出爆款,從而把傳統的實體店給幹掉了。

但現在的消費者明顯更加注重品質和體驗,而不是只看價格。因此,要想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我們需要回到現實中來,關注那些真正具有現實性的力量。

傳統實體店的確在衰落,因為它們效率太低,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

現在也有很多效率高的實體店仍然在不斷增長,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這些效率高的實體店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們注重數據分析和數字化模型,能夠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從而優化運營和提高效率。

以小米為例,儘管其收入足以支持開設更多門店,但過去小米花了很長時間才開設了100家店,這是因為小米想要用電商的方式來開設線下門店。

小米通過供應鏈改革+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讓客戶在線下體驗店能夠享受到線上的價格,同時把電商的服務傳承下去,這也是小米做爆線下店的關鍵。

總之,要想在當今線下市場上取得成功,品牌需要注重效率和創新,而不是單純追求低價。通過數字化模型、數據分析和技術創新等手段,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看,新零售數字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將物流體係數字化,提高物流效率;
第二個階段是將每個門店數字化,讓每個門店都具備高效的物流能力;
第三個階段是將物流門店和人的數字化,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門店和人的高效協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新零售的核心是實現高效率的閉環,通過數字化技術提高運營效率,從而創造更高的價值。

線下門店要抓住新零售的機會,打造自己的高效閉環,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自身運營的高效化。

我覺得新基礎設施還有三次機會:

1.新消費賽道

新消費賽道是指新的消費趨勢和領域,比如新茶飲、新咖啡、新式餐飲、新能源等新興消費領域。

這些領域具有更高的增長潛力和市場機會,能為線下門店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2.數字化連鎖

數字化連鎖是指傳統連鎖升級數字化,或者電商品牌開設線下門店,比如泡泡瑪特、蕉內、三頓半、Ubras、Babycare。

這種模式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能創造更高的體驗價值。

3.IP型爆品店

IP型爆品店是具有個人或產品IP的門店,通過線上獲取流量,線下進行成交,常見於個人IP、設計師IP、產品IP型門店。

這種模式在新基礎設施方面很重要,能成為線下卷王的第一戰場。

我覺得擁抱新基礎設施,或者成為新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甚至與新基礎設施合作,都可以抓住新的機遇,實現快速發展。

剛才講了三個,接下來的第四個關鍵詞,是好多老闆跟我講的痛苦,叫痛點新大陸。

痛點新大陸,就是怎麼尋找新的痛點大機會。

先從一瓶水講起,水是最普通的產品,但是一瓶水有什麼痛點?有什麼新痛點?傳統的天然水、純凈水暫且不論,縱觀這兩年的新品類:弱鹼水,也是業界增長較快的一個品類。

弱鹼水還不夠,更爆的是氣泡水,以及蘇打氣泡水、天然蘇打都是新的痛點。人參水也是爆款案例之一,在水裡放一整根人參,熬夜水、補元氣。

除此之外,一瓶水還能做什麼創新?玫瑰水。比如大馬士革玫瑰與水的組合,即所謂的養顏水,抓住女生養顏、熬夜的痛點。我們團隊已經參與幾個新痛點的打造,比如四川成都的水,主打地域性,跟其他地方做出差異化。

農夫山泉的鐘老闆講過一句話,找痛點是干爆品非常重要的邏輯。「我認為忠實用戶這句話幾乎是不存在的。消費者只有一個認知,給我帶來什麼好處?消費者沒有第二認知。」

找到新痛點是一切爆品的前提,要想做爆款,特別是要在當今時代,要想跳出價格戰、流量戰,以及在短視頻、直播趨勢下在線下殺出來,新痛點是關鍵。

今天的第五個關鍵詞,也是最後一個關鍵詞,公域IP私有化。

好多人都想做IP,但是很多人只是成了ID,從 ID 到 IP 怎麼破卷?首先,我想聊聊 IP 為什麼誕生,其實是電商放大了 IP 的價值跟意義。

中國很多的個人IP或產品,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都是生於爆款,死於抄款。

在短視頻時代,爆款的生命周期太短了,因為好多爆款都是被抄死的。面對抄款怎麼辦? 答案是:IP是應對抄款的天生護城河,坦白說,現在電商上的IP,抄款難度加倍提升。

我們有個學員做電器的,每年光是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官司都能拿到幾百萬,根源在於他有核心的產權。 IP 在移動網際網路,在短視頻直播時代自帶溢價,也自帶流量,但是怎麼破解?一個核心打法就是公域 IP 私有化,這是非常強悍的打法,甚至一個創意價值千萬。

什麼是公域 IP 私有化?就是把一些公域的IP,大家心目中耳熟能詳的認知,把它私有化。比如今麥郎是我們的學員,它做了一個產品 IP 叫涼白開,大家小時候都會說一句話:來個涼白開,其實已經是個公域IP,但是沒有人像今麥郎一樣,把這個 IP 變成產品。

銅師傅也是我們學員,他家則是把公域IP孫悟空做成爆款,核心賣點爆品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公域 IP 私有化。

2023 年最內卷的莫過於IP 聯名,喜茶跟fendi聯名,瑞幸茅台聯名,他們的聯名背後,不斷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高潮。大家一方面卷IP,但更卷的,還是自有爆品IP。

自有爆品 IP,才是公司的核心資產,因為 IP 聯名大多短期,因為是別人的IP,但自有 IP卻能常打常新。拿瑞幸舉例,瑞幸的小黑杯、生椰家族、瑞納冰、大師系列,以及醬香拿鐵……都是他首創的自有IP。自有IP,換句話說也是產品護城河爆品IP。

自有爆品 IP,有三個最重要的特徵,第一,要顯性差異化的自主產權。 IP做大,就一定是有產權的,而且是顯性差異化。比如小黑瓶、小棕瓶。

第二,細分品類第一。僅變成自主產權還不夠爆,下一步是要做到細分品類的領先,甚至干到第一。

第三,IP要有量級的粉絲跟曝光,IP沒有曝光,只是畫一個圖不叫爆品IP。

好多人說不知道怎麼打自有爆品IP,舉個例子,華為做了一系列的IP,而且還有很多註冊。

華為幾乎把中國公域IP,特別是《山海經》裡邊的幾乎都註冊了,麒麟晶片、鯤鵬、泰山、玄武、鴻蒙……華為這招說的直接點,叫借船出海。

華為每年上千億的研發投入,即便這樣,在核心方法上都要搶占很多公域IP並私有化,很多小老闆、中老闆包括大老闆反倒不會這麼干。這就叫爆品的必然性,從偶然到必然是有方法論的,這也是我們爆品戰略的三大維度。

爆品戰略10年,我們的方法論也要做升級。

其實此前爆品戰略的核心講的還是產品怎麼打造,但是今天最大的升級就是,爆品戰略有三種維度可以打。

第一個維度,爆品產品。

就是通過產品來打爆品、打品牌。有單個產品,當然也有群爆品、多品類爆品,這是我們說第一個維度,通過產品創新帶來溢價。

第二個維度,爆品IP。

爆品 IP 的溢價更高,難度更高,護城河也更強。換句話說,所有公司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抓住短視頻直播,包括社媒電商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從爆品打造能力升級為打造爆品 IP 的能力。

第三個維度,爆品品牌。

什麼叫爆品品牌?我們約等於品類冠軍占位,也是我們爆品戰略方法論的升級。

從2016年我寫出《爆品戰略》到今年推出《爆品戰略·案例篇》,升級的背後其實是因為我們發生了變化,當然也有很多是不變的。

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爆品戰略的變化跟不變,也是卷王的變化跟不變,也是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流量時代的變化跟不變。

不變的是以用戶為中心,一切紛至沓來。

變化是新品類的變化,新痛點的出現,新產品的層出不窮,新營銷的流量變化,這些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種變化也是時代的變化。

變跟不變的背後,我們爆品戰略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升級,我們稱之為爆品戰略 CCPP 金三角法則

傳統做品牌營銷經常會強調傳統4P理論,在移動網際網路,特別是現在的短視頻直播時代,要從傳統的4P到現在的CCPP,這個核心的背後我稱之為品類戰、用戶痛點戰、尖叫產品戰、爆營銷戰。

包含了四種關鍵路徑:

爆品級定位:破卷品類增長;痛點創新:破卷用戶流量;爆品創新:破卷產品增長;爆點創新:破卷新營銷。

爆品戰略CCPP是企業實現「爆品即品牌、創新干第一」的重要武器,幫助企業成就新時代卷王。

過去的十年,我們從爆品 1.0 到 2.0 ;下一個十年,我希望有更大的目標,能夠打造一個「品類冠軍100強計劃」:通過真真切切的方法論、落地和賦能,親手推動100家十億級、百億級的品類冠軍。

中國爆品十年,商戰殘酷。

但是創新永遠是星辰大海。通過爆品創新,未來行業前三一定是本土品牌,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會通過爆品的方式卷中國、卷全球。

我想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概念,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

它講的是衡量一個文明的技術和先進等級的方法。一方面我們要看文明利用能源的總量跟個體的差距差別。這背後講的是什麼呢?記住,水大才能魚大。

這幾個數據也代表著中國的科技文明、網際網路文明、製造文明越來越強悍。5G,中國是美國的幾倍?4 倍多。鋼鐵產量,中國是103000 多萬噸,美國才 8000 多萬噸,10 倍。

再看一個數據,我們的製造業產值40多萬億美元。所以,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它的底氣在哪兒?方向在哪?甚至好多人說什麼是國運,這背後就是國運。

什麼是新的品牌的機會,新的消費的機會,新的品類的機會,新的製造的機會,人民日報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也作為我們最後的結尾:

「別只惦記那幾捆白菜,科技創新才是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我想說,爆品的創新,不僅是星辰大海,也是未來的澎湃。卷王的戰爭,也是時代的戰爭,經歷過破繭的生命才是偉大的生命。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公司,更多的個人通過爆品的方式擁抱成長,擁抱時代,擁抱偉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a79f50b84bbe0576b73eb02e0cf7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