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
俗話說:「秋風起,鴨子肥」。鴨作為餐桌上的上乘肴饌,富含營養,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同時也為祖國醫學所稱道:「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因而鴨子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尤其秋鴨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
一、鴨肉的性味及功用
鴨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尤」,《本草綱目》還稱鴨肉可「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
二、鴨肉的現代研究
1、鴨肉的成分組成
據測,每100克新鮮鴨肉約含水分69克,能量331.6千焦,蛋白質17克,碳水化合物12克,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47微克,維生素B10.1毫克,維生素B20.24毫克,尼克酸6.1毫克,維生素E0.7毫克,鈣6毫克,磷142毫克,鐵2.5毫克,鉀230毫克,鈉68毫克,鎂18毫克,硒16微克,另含膽固醇89-125毫克。在上海、南京等地,秋天吃鴨肉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傳統。這是因為鴨肉味美而且鴨的營養價值很高。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
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美。老鴨肉的含氮浸出物較幼鴨肉多,野鴨內含氮浸出物更多,因此,老鴨的湯比幼鴨鮮美,野鴨滋味更比老鴨好。此外,烹調時,加入少量鹽,能有效地熔出含氮浸出物,會獲得更鮮美的肉湯。
2、鴨肉的主要作用
吃鴨可以除秋燥
鴨屬於水禽,《日用本草》稱鴨肉可「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里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經常食用鴨肉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大便乾燥、低熱者最為有益。中醫學認為鴨肉性寒,除可大補虛勞外,還可消毒熱、利小便、退瘡癤,這是多數溫熱性肉禽類所少見的。因此,夏秋的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鴨肉的脂肪最健康
鴨肉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鴨肉中的脂肪含量適中,約為7.5%比雞高,比豬肉低,並較均勻地分布於全身組織中。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動物油,其各種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學成分和橄欖油很像,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患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尤為適宜。
鴨肉對心臟有好處
鴨肉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多,100克可食鴨肉中含有B族水溶性維生素約10毫克,含維生素E90-400微克。尼克酸作為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在細胞呼吸中起作用。它們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能量的釋放有關,還參與脂肪酸、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病人有保護作用。100克鴨肉裡面大概含有300毫克的鉀,鉀跟心臟節律有關,而且鉀高了能夠對抗鈉。常食鴨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有益於心臟健康。
吃鴨可以補虛防衰老
從中醫理論出發,認為鴨依水而生,故其肉有滋陰補腎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和人的生長發育生殖關係密切。鴨肉還可滋陰補氣生津、利尿消腫,適合因陰虛內熱引起的低燒、便秘、食欲不振、乾咳痰稠、水腫積液等症,也適合肺結核患者食用。鴨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E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耐力、增強免疫功能、有明顯的防衰老、防病、防癌作用;能降低膽固醇、改善人體微循環;能有效地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天然維生素E同時也是美容護膚的最佳選擇,它是人體內氧自由基的清除劑從而能有效阻止生理色斑的產生。
三、常用食療方
涼血止血方:用於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咯血、便血或痔瘡出血。老鴨一隻,去內臟及頭足,砂鍋清水燉至八分熟,加入鮮藕、鮮竹筍各半斤,燉熟,酌加鹽、味精等調料,吃肉喝湯。注意不可加辣椒、八角等溫熱調料。
清熱養陰方:用於陽熱亢盛、陰液虧虛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硬化等證。瘦鴨一隻,去頭及內臟,切塊、砂鍋燉至半熟,加水發海帶和去皮切塊的荸薺各半斤,文火燉熟,撈去浮油,分次吃肉喝湯。
滋陰養胃方:適合因脾胃有熱、胃陰不足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燥結等症。老鴨一隻,洗凈切塊,保留鴨內金,燉半熟時加入百合100克、黑木耳50克(水發),文火燉熟,吃肉喝湯。調料中少用花椒、大料、桂皮,以免有傷胃陰。
利尿消腫方:用於因脾腎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尿少、水腫。老鴨一隻去內臟,赤小豆半斤,先泡半日後用紗布包妥,與鴨共燉,快熟時加入冬瓜約500克,酌加調料,文火燉熟,以喝湯為主,鹽不可多加,以保持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