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3.3分的喜寶,夠「亦舒女郎」嗎?

2020-10-19     文娛頭版

原標題:豆瓣3.3分的喜寶,夠「亦舒女郎」嗎?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

熱衷「拼多多」的假名媛們,應該跟著名撈女喜寶取取經。

近日,根據亦舒小說改編的電影《喜寶》正式上映,影片由王丹陽執導,郭采潔、張國柱主演。社交平台上,#喜寶問你要錢還是要愛#等話題遭到網友熱議,而關於「亦舒女郎」形象標準也再一次引發爭議。

這一次的喜寶,夠「亦舒女郎」了嗎?

喜寶的故事

頗有爭議的《喜寶》,是香港言情「師太」亦舒的長篇小說,也是她最出圈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劍橋聖三一學院的法學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虛榮,決定做老富翁勖存姿情婦的故事。

富家女勖聰慧和姜喜寶在飛機上偶遇,隨後聰慧邀請剛認識的喜寶參加自己與宋家明的訂婚宴,本意撮合她和哥哥勛聰恕,但喜寶卻吸引了聰慧的父親勖存姿。沉淪於不倫戀的年輕女郎,最終發現物質的滿足無法彌補身心的空虛……

《喜寶》成書於1979年,彼時香港正處於消費主義時代,大量財富聚集於小小港島,美貌也被明碼標價,選美進入娛樂圈等美女改變命運的故事層出不窮,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記者的作者亦舒,將極端化物質與愛欲交織的《喜寶》故事推出來,塑造了喜寶這一經典的拜金女形象。

郭采潔VS黎燕珊的喜寶

書中的喜寶,有驚人的美貌與身材,讓見慣美人的勖家男人神魂顛倒;有超群的智慧以及與年齡不符的理性,在頂級學府劍橋念法律,小小年紀便會枉顧世俗,握住改變命運的機會;又有天真爛漫的一面,是渴望愛情與自由的小女人,也會在勖存姿死後善待勖家婦孺……簡而言之,是一個非常理想化又十分矛盾的美人。

作為全書靈魂人物,1988版的喜寶是亞姐黎燕珊,2020版是郭采潔。從選角來看,嬌小、相貌頗為小清新的郭采潔片中扮相幼態,身材與樣貌撐不起禮服、套裝,開司米羊絨套在身上空蕩蕩,與小說中驚為天人的美貌人物形象相去甚遠,也讓這段不倫黃昏戀更像《洛麗塔》而不是《喜寶》。巔峰時期的港姐、港星們,是喜寶這種人設的理想選角,比如港姐出身李嘉欣、蔡少芬,港圈知名美人關之琳、鍾楚紅、黎姿等,不僅擁有美貌,許多人甚至還有著跟喜寶相近的出身與境遇。極致的美貌與極端的財富相對比,是《喜寶》故事能成立的前提。

從劇情來看,新版電影在主線上並沒有太大變化,但一些重要支線被改編。比如,劇中喜寶的媽媽本是一個感情洒脫通透的人,自殺並不是為了喜寶不負責的爸爸,而是由於在澳洲再婚後的遭遇以及對自身命運的無奈。片中讓喜寶媽為情死在了開頭,改變了喜寶遇見勖存姿時的境遇與心理狀態——脆弱又窘迫,同時勖存姿在書中是有原配的,片中改為原配去世。

這一劇情改編的極其沒有水準,直接把喜寶面對物質誘惑時的「自甘墮落」改成了環境的「逼良為娼」,美化了喜寶的形象但是弱化了矛盾衝突,讓後面喜寶對自我身份的探尋變得無病呻吟——喜寶宣揚與內心認定的價值觀互相違背,這是她「又當又立」的痛苦來源,但是如果把這些都歸咎於環境的逼迫、命運的壓迫,那她的自我成長、對內心的探尋就不夠深刻。要知道,書中她在遇見勖存姿前,在劍橋的學費、包括去劍橋讀書的機會,都是依賴另一個男朋友韓國泰,她並不是沒有選擇權,但她面對金錢的誘惑無力抵抗,也篤信自己絕不可能去做普通人,不肯踏實工作妄想一步登天,才墮落成老頭的情婦。

另一個大改動是刪掉了劍橋德國物理教授漢斯與喜寶的感情線,這一段是喜寶與勖存姿主要矛盾的來源。因為處於窒息圈養中的喜寶與漢斯相處甚歡,並給他做了曾給勖存姿做的甜點舒芙蕾,勖存姿出於嫉妒與占有欲,槍殺了漢斯並用錢脫罪,兩人關係跌入冰點,直到勖存姿大病將死時才和解。

片中將這一劇情並給了也愛上喜寶的勖存姿女婿宋家明,以至於出現個不合理的劇情,因為遇到喜寶而倒霉的勖聰慧,憑什麼在哥哥發瘋、老公被殺、爸爸離心的遭遇後,要去選擇原諒姜喜寶與勖存姿?原著中是死了個不相干的人,她繼續舉辦婚禮,喜寶還嘲諷了萬惡金錢對人命的漠視,在這裡變成了勖聰慧寬宏大度、自我救贖,人設與行為十分不相符。

從服化道來看,片中的喜寶和勖存姿像是一對參加歐洲復古旅拍的忘年戀情侶,其他人造型潦草的像10年前的國產家庭劇群演,畫面充滿割裂感;置景來看,新中式、現代軟裝風與寫信、寄錢等特定年代設定相悖,讓故事的時代背景呈現錯亂感;大概是為了省錢,原著在蘇格蘭的陰冷古堡被換到了陽光燦爛的布達佩斯,讓喜寶與勖存姿間的感情更像直白的「sugar dad」……

復古旅拍主角VS家庭劇配角

亦舒女郎與「她題材」

這個喜寶,夠不夠「亦舒女郎」呢?

先來看看「亦舒女郎」的泛意:

「亦舒女郎」是指中國香港女作家亦舒筆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在亦舒的小說里,現代意義上的優秀女性,首先要在事業上所向披靡,穿優雅得體的套裝,提著能裝下A4紙的大公文包;同時,經濟和精神上的獨立,讓她們並不把婚姻當作一生中最大的賭注,因此在感情問題上更加自由選擇,寧缺毋濫。

「亦舒女郎」穿搭指北 (袁泉 飾《我的前半生》唐晶)

很顯然,喜寶是個反面教材,新版喜寶更甚。但其實亦舒女郎有兩類,以即將上映的亦舒作品改編劇《流金歲月》舉例,一類是以蔣南孫為代表的都市獨立女性,家境良好、自尊自愛、崇尚簡潔,姿態好看地享受獨處生活;另一類是以朱鎖鎖為代表的物質女性,背景較差、身貌俱佳、玲瓏聰明,善於持靚行兇——既利用美貌換取財富。

劇版《流金歲月》:倪妮飾朱鎖鎖,劉詩詩飾蔣南孫

影版《流金歲月》:張曼玉飾蔣南孫,鍾楚紅飾朱鎖鎖

時光流轉,這兩類女性在今日社會中依舊存在,代表著一些都市中人的境遇。而這些多元女性形象與對女性精神的討論,在當下的螢屏亦有投射,比如打開綜藝新類型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聚焦女性成長現實話題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親愛的自己》等,「她題材」的走熱,讓亦舒都市言情小說的IP價值再次被挖掘,大小螢屏上《我的前半生》《喜寶》《流金歲月》等作品相繼上新。

但亦舒作品改編下來,總是毀譽參半:同名小說改編劇《我的前半生》羅子君人設魔改、感情線狗血,僅留下個穿搭、個性達標「亦舒女郎」標準的都市白領唐晶;原著豆瓣8分的《喜寶》,新版電影3.3分,劇情、喜寶人設被槽……

可以看到,劇情與人設,是IP翻車的重要部分。亦舒小說常常以第一人稱敘事,大段對話、內心獨白支持起整個故事,在改編時候要注意敘事層次與劇情合理性,增減時需保持故事連貫性並遵循因果邏輯。另一方面,在亦舒女郎的角色塑造上,要抓住人物靈魂特色,不能讓拜金女止於拜金,同時人物豐富的心理描寫可以從行為、動作等方面體現,大段念白會讓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出戲,造成認知壁壘。更重要的是,要將對群體命運審視的視角拉得更遠,不僅要展現表面標籤下人物的深層次內核,更要探討角色身份轉變後對女性價值的思考,讓經典的亦舒女郎們與「她題材」具有現實意義。

《我的前半生》里的典型「亦舒女郎」唐晶

喜寶拜金的價值觀雖然不值得提倡,但她最後空有財富沒有愛情、喪失精神自由的遭遇,卻值得人們深思,恰如那句: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讓《喜寶》出圈的魅力便是在此,可惜電影版的《喜寶》僅僅浮光掠影地講述了一個拜金女的故事,沒有展現出強烈的戲劇衝突與對價值觀的探討,讓《喜寶》止於喜寶。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iSaQHUBd8y1i3sJgH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