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賓合作社: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讓鹽鹼地種出好莊稼

2020-08-01     農業機械

原標題:亞賓合作社: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讓鹽鹼地種出好莊稼

文|李社潮

知谷自媒體作者

近日,筆者參加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調研,來到吉林省農安縣三崗鎮亞賓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常亞賓喜悅地說:「8年前,我們這鹽鹼澇窪地種玉米,一垧地(1 hm2)只能收收五六千斤; 自從採用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秸稈年年覆蓋還田,鹽鹼地澇窪地得到改善,玉米產量逐年提高,如今產量翻了一番多,這是我們8年時間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取得的碩果。

常亞賓說,他們從2013年開始在鹽鹼地、澇窪地探索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到2020年玉米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已發展到900 hm2,成為保護性耕地作業服務的大社,尤其是讓昔日的鹽鹼地、澇窪地發生巨大變化,土質改善、玉米單產提高,趟出一條在鹽鹼地、低洼地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之路。

亞賓農機合作社所在的農安縣三崗鎮,共有耕地1.5萬 hm2,鹽鹼地、低洼地較多,這些耕地土壤板結、鹽鹼度高、通透性差,特別是蘆葦地鹽鹼化嚴重。

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前,鹽鹼澇窪地的玉米產量只有2500~3000kg/hm 2十年九春旱,常規壟作方式,春天起壟、播種後,有時一場大風把壟台夷平,種子裸露,造成缺苗現象。

低洼易澇地塊春天常規起壟時,低溫低、雪消融晚,遲遲進不去地;常規播種由於播種期推遲,積水嚴重,土壤黏度高,播種後出苗參差不齊,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2013年,在縣、鄉農機推廣站的指導下,亞賓合作社開始使用免耕播種機,在流轉的部分鹽鹼地進行免耕播種,當時出苗效果好,但是後期降雨多,導致產量下降。

隨著土地流轉面積增加,2014年,亞賓合作社買了一台二手免耕播種機,播種57 hm2,播種效率提高了,出苗也不錯,但是產量還是不穩定。

2015年,亞賓合作社買了兩台新免耕播種機,播種130 hm2,採用秸稈粉碎還田方式,出苗效果好,後期降雨不足導致一定減產。

儘管玉米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是他們看到了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帶來好的趨勢,所以亞賓合作社決定採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改造鹽鹼地、低洼地。

亞賓合作社認真總結前3年探索積累的鹽鹼、低洼地示範保護性耕作的實踐和經驗,以問題為導向,逐步摸索出在鹽鹼澇窪地上應用保護性耕作配套技術措施。

如在低洼地採用部分秸稈覆蓋還田的方式,在秋冬季用小方捆打捆機收集60%左右的秸稈,增加秋季或苗期深松作業環節。

這些技術措施的採用,既解決了低洼地秸稈覆蓋量大地溫低、苗長得慢的問題,又為農戶解決了部分燃燒材料,合作社還有收入。

亞賓合作社對鹽鹼地儘量採用秸稈高留茬歸行後全覆蓋,同時增加苗期深松,一方面在夏季雨水沖刷下,使表面鹽鹼向下滲透;同時,對秸稈有一定混拌土壤作用,利於秸稈加快腐爛,改良鹽鹼土壤。

應用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後,土壤鹽鹼泛白現象完全消失,秸稈漂移現象減少,減緩土壤板結,雨季減少積水,增加土壤透水性,壟不會被夷平,種子不再裸露。

鹽鹼地改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鹽鹼地和低洼地塊,主要在於苗齊而非苗壯,只要穩產就可以了。秸稈覆蓋後會分解出富里酸來中和鹼,還可以防治土地暴曬,減少鹽鹼泛白。

低洼易澇地塊由於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常規起壟容易出現老僵苗現象,玉米長勢參差不齊,產量上不去。通過免耕播種,一次出全苗,儘管苗期比常規壟作苗矮,但是比常規種植的老僵苗好得多,對於穩產非常重要。

2020年春季,亞賓合作社流轉託管的900hm 2耕地,全部採用了玉米秸稈高留茬全覆蓋模式。 保護性耕作播種面積從40hm 2到如今的900hm 2,玉米產量由過去的2500~4000kg/hm 2提高到8500~10000kg/hm 2,土壤pH值7.5下降到6~6.5,蚯蚓數量不斷增加,蘆葦逐漸消失。

亞賓合作社保護性耕作裝備實力不斷增強,目前擁有免耕播種機17套,深松整地機具5套,玉米收穫機6台,大中型拖拉機30台,植保機械5台, 撿拾壓捆設備9套,翻轉犁1套,重耙1套, 其他農機具6套,合計機具擁有量80台(套),機具原值700多萬元。辦公、庫房資產總值200萬元。

亞賓合作社的作業服務面積不斷增加,2019年免耕跨區播種服務到伊通等地,免耕播種面積600多 hm2機收作業到內蒙古、黑龍江兩省(區),周邊跨區到公主嶺、松原、長嶺、扶餘4個區縣,機收作業面積1000 hm2秋季深松整地600多 hm2,秸稈打捆35000捆; 帶動周邊農戶300多戶,合作社效益顯著攀升。

目前,亞賓合作社周邊的耕地正由零散流轉向集約化、連片化、自然屯、整村規模化發展推進,規模化經營使高科技、現代化農業機械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作業新品種、農業新技術得到更快的推廣應用。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民實現了降低成本、增產增收。

農民出身的常亞賓很喜歡寫詩,然而,他以鹽鹼地做紙、免耕播種機做筆,帶領合作社在鹽鹼地上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書寫出了更有意義的保護性耕作新詩篇!F&M

本公眾號所發布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授權轉載、編譯或摘要,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h0xrXMBLq-Ct6CZw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