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發布五款概念車,來看看日產的最新答卷

2023-10-31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溫 莎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豐田章男(Akio Toyoda)又出來作妖了。

近日,前任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再次公開表示,公司銷量放緩證明了他對電動車的抵制是正確的,人們終於認識到這項技術失敗的現實,並開始通過其它途徑實現碳中和。他同時表示,汽車製造商應該繼續投資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全力投入電動汽車。

有些遺憾的是,無論再努力阻止,歷史前進的車輪也無法阻擋。隨著時間的推移,豐田章男的盟友越來越少了。正在進行中的日本移動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諸多日本車企展現出了對於電動化未來的想像。

作為日本的第二大汽車生產廠家,日產一口氣發布了五款純電概念車型。

「我們懷著非常強烈的緊迫感,特別是在電驅化方面。」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表示,「電動汽車象徵著未來,讓我們在恪守激情和理想前提下,為每個人創造更清潔、更安全、更包容的未來世界。」

1933年12月26日,日本產業公司與戶畑鑄造公司聯合成立的汽車製造公司,到今年正好迎來90歲的生日。在百年老店數不清的日本,日產已經不想再等了10年了,迫不及待的開啟了變革,「我們將通過電動出行、電動汽車生態系統和智能化這三大創新支柱將未來變為現實。」內田誠說。

五款概念車,五大人群,五種生活

「日產汽車發布的五款概念車都是未來的象徵,體現日產汽車『敢為人先』的企業DNA。公司推動電動汽車創新,使其超越移動出行的範疇,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通過創新的力量,日產汽車正在構建人人都能享受出行樂趣的未來。」

10月25日,日本移動出行展上,日產汽車成為焦點,內田誠站在舞台中央宣布。當天,日產展示的五款概念車型對應了不同的消費人群,創造了代表性的虛擬人物,解鎖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首款純電動跨界概念車型日產Hyper Urban,專為關注環境可持續發展、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專業人士量身定製,他們關注所擁有事物的質感與可靠性,硬體和軟體的升級令他們覺得車輛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充滿新鮮感。

全新純電動緊湊跨界概念車型日產Hyper Punk,採用極具功能性的時尚車身設計,能探測駕駛員或放鬆悠閒、或充滿活力的情緒與狀態,並播放與之契合的音樂。這款車專為內容創作者、藝術愛好者以及追求時尚與創新的、注重通過個性化和智能互聯來表達自我、提升個人創造力的人群所量身定製。

純電高性能車日產Hyper Force,旨在提供極致的駕駛樂趣,併兼備環保特性和日常使用的舒適性,專為渴望在賽道上體驗腎上腺素飆升快感、同時關注環保的賽車愛好者和遊戲玩家量身打造。這款車藉助車輛搭載的遊戲模擬技術,能夠幫助車主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中磨練技術,並將其轉化到現實之中。

全電動豪華多功能車型日產Hyper Tourer,充分滿足駕乘者對精緻生活的不懈追求,提升駕乘者在自駕出遊或商務出行期間與同伴之間的互動,打造了多人出行的全新體驗。無論是面對面交談還是使用VR頭盔共享沉浸式體驗,這輛「車輪上的客廳」都是與朋友、同事交流感情的理想場所。

純電動運動SUV概念車型日產Hyper Adventure,專為戶外探險愛好者量身打造,先進的日產e-4ORCE雪狐電四驅技術能在任何地形上平穩行駛,其所搭載的高容量電池能讓車輛變成移動能源站,為戶外設備供電、點亮露營地或滿足社區的能源需求。

雖然展示的僅僅是概念車,但從中可以看到,日產汽車正在從目標用戶的興趣愛好與生活場景中汲取創意靈感,並結合日產先進技術,創造屬於他們的下一代產品。

發布階段性成果,新時代的技術日產

2019年,還在中國任職的內田誠臨危受命,扛起了日產全球的大旗。儘管在中國的日子並不長,卻令他感受到了「汽車行業的波詭雲譎」,變革的決心也更大。

「其實,疫情前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所謂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變革期,供應鏈隨之出現問題,商業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具有挑戰性。」內田誠感慨道,「如果我們只是重複同樣的事情,只是在現有業務的延長線上,我們的企業是沒有發展前景的。」

在他看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日產必須向用戶提供獨具特色的新價值,這才是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策略。

在內田誠的主導下,日產的變革來得很快。2021年年底,日產發布了「日產汽車2030願景」,其中包括:未來5年內將投資2萬億日元(合計1128.4億人民幣),加快推進電驅化產品布局和技術創新;計劃到2030財年推出23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15款純電動車型,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的電驅化車型占比將超過50%;未來5年將推出20款純電動車型和搭載日產e-POWER技術的車型。

此次日本移動出行展商,日產展示了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階段性成果。

電動化技術方面,日產正在專注於全固態電池。日產研究部門的副總裁土井和弘表示,該技術有可能讓日產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實現質的飛躍。據他介紹,日產的固態電池幾乎是現有電池兩倍的能量密度,且具有更快的充電性能和更低的成本,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汽車。

「日產是自研自產電池的先驅。在這方面,包括與電池相關的特性材料,我們已經進行了 35 年的研究和實驗,我們希望以適當方式將全固態電池全面投入量產。正如我之前所宣布的,2024 財年將在橫濱啟動試點工廠。」內田誠表示,儘管全固態電池面臨著各種挑戰,但日產已經在這方面跨出了一步。

智能化的下半場,日產也正在進行積極的布局。日產汽車正在開發基於雷射雷達(LIDAR)的先進輔助駕駛技術,計劃到2030財年,在全部新車型上搭載新一代的雷射雷達系統(LIDAR),至2026財年,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車型將有超過250萬台車輛搭載ProPILOT超智駕技術。

在駕駛輔助技術研發方面,為了有效降低事故的出現,日產正在講新一代高性能雷射雷達(LIDAR)與現有技術相相融合,以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過去90年中,技術日產為品牌的發展保駕護航,擦亮了金字招牌。汽車行業飛速變革,地區環境日新月異,朝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日產汽車正在積極把握當下,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提升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

日產的中國答卷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日產在中國市場正在遭遇挑戰。

7月26日,日產發布的全球財報顯示,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日產的全球銷量預計為370萬輛(增長12%),比原計劃下調30萬輛;預計中國的銷量將下降23%,降至80萬輛,低於原計劃(增長8%,銷售113萬輛)。

日產坦言,在華銷量持續走低與本土廠商市場份額上升有關。2023日本移動出行展上,面對數十位中國媒體,內田誠沒有迴避問題。他表示,日產正在利用在中國的資源,更加快速地開發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和配置。

「我們要及時推出適合中國用戶的產品,即Time to market (適時投入產品)和 Design to market(為市場定製產品)。日產要針對中國市場進行精準的分析,投入精準的產品,而且要適時的投入產品。」 內田誠表示,在中國市場,日產要著力推動電驅化戰略的落地。

唯一且強大的中國夥伴成為日產轉型的助力和底氣,在與東風合作的20年時間裡,東風日產累計銷售超過1500萬輛,擁有一批認可日產品牌的用戶。

在中國市場,東風日產正嘗試將其合資自主的產物啟辰作為電動化的試驗田和先鋒隊,與此同時,東風日產的ARIYA 艾睿雅——日產全球真正意義上電動汽車已經亮相。

「日產將持續投資中國市場。接下來,日產將與中方合作夥伴深入合作,發揮日產在電驅、電池方面優勢,利用在中國的資源,更加快速地開發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和配置。」內田誠表示,日產正在將中國視為獨特的核心市場,從零開始研發適合中國用戶的產品,這是日產汽車設計研發的核心之一。」

日產汽車公司全球設計高級副總裁阿方索·阿爾拜薩正在帶來設計團隊積極踐行這一思路,在產品的日常開發中,他們會與中國產品規劃部門和廣州、上海設計團隊頻繁溝通中國市場的變化,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和夢想。

此次發布的五款電動概念車,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日產Hyper Tourer概念車不僅受到了日本市場豪華商務車的影響,還與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息息相關;Hyper Adventure概念車意在抓住探險車這一細分市場,這個概念來自中國設計團隊中渴望遠離城市的設計師們。

「中國的變化太快了,這幾年我們都見證了這些變化,這些變化非常鼓舞人心。中國就是這樣,你必須每天去研究,因為中國的每一天都可能是瞬息萬變的。」阿爾拜薩感慨道。

距離日本3000公里外的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轉型的先鋒陣地,如何利用現有優勢來開發適合中國用戶的電驅化產品,這將是日產未來變革的重點。「我們需要關注成本競爭力,包括供應鏈,我們也要打造出有日產特色的產品,洞悉中國市場的變化,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這些都是我們的關鍵所在。」內田誠說。

在他的帶領下,日產的中國答卷,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f206e28bf9892370ec212e7c16ba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