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五位梁山好漢:李逵叛宋降金,史進當了皇帝,魯智深原來的媳婦是誰?

2023-09-21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史料中的五位梁山好漢:李逵叛宋降金,史進當了皇帝,魯智深原來的媳婦是誰?

梁山一百單八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只有晁蓋杜遷等三十六天罡,施耐庵將一些不存在的人塞進了天罡行列,又把幾位原本屬於天罡的好漢踢進地煞,總共虛構了七十二個人物,湊齊了一百單八將。

正因為原本只有三十六天罡,而七十二地煞是虛構,所以施耐庵在《水滸傳》的兩首贊詩中不知不覺露出破綻:「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去時三十六,回來十八雙。縱橫千萬里,談笑卻還鄉。」

宋江在山東起事,確實只有三十六個頭領,這是宋朝人親眼所見的。在宋徽宗時期歷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以資政殿學士知亳州的侯蒙上書中說得很明白:「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靖康年間太學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親眼見到了招安後的宋江三十六將,並寫了一首《捕盜偶成》對招安表示了極度不滿,認為這三十六人都應該明正典刑,而不是讓他們洋洋得意地受招安:「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實際是梁山三十六人畫像上的「題贊」,可惜原畫沒有保存下來,只留下了他的三十六條題贊和序言。在龔開之後,又有人作《宋江三十六人考實》,通過前人的考據,我們發現史料中的梁山好漢,跟我們想像的並不一樣,跟水滸原著的描寫也判若兩人。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根據史料,挑選大家比較感興趣的魯智深、李逵、史進等五位梁山好漢,來看看史料記載與小說描述以及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有多大差別。

在說魯智深之前,咱們先看看二龍山的二當家青面獸楊志,此人在史料中多次出現,地位也不低,《宋會要》和《三朝北盟會編》中都有他的名字:在宣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到六月的童貫(時以太師、楚國公兼任陝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伐遼二十萬大軍中,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為東路軍司令,王稟(在水滸傳中出現過)帶領前軍,楊惟中帶領左軍,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帶領右軍,王坪帶領後軍,東路軍前鋒就是楊志和趙明。

童貫兵分兩路,西路軍主將是辛興宗,前軍楊可世、王淵,左軍焦安節,右軍劉光世、冀景,後軍曲奇、王育,前鋒是吳子厚和劉安。

東西兩路軍「並聽劉延慶節制」,「招安巨寇」楊志能跟種家兄弟一起出現在童貫麾下十八員大將名單上,看起來他還真有可能是「五侯楊令公之後」,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招安後被委以重任。

楊志在水滸傳中比較有脾氣,但是在抗金戰爭中卻拉了松套,正是因為楊志的臨陣脫逃,才導致小眾經略相公种師中戰歿:「斡離不(完顏宗望,阿骨打第二子,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是老四)擁重北還,公(种師中)尾襲其後……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楊志降(指招安)後,以攻方臘時嘗立戰功,故伐遼時得為選鋒軍統制,及种師中援太原,遂首先潰退,陷師中於死。」

楊志在金兵刀下逃脫性命,卻沒有逃脫宋朝軍法處置:「是時朝廷賞罰,猶能行於軍中,志倡逃陷帥,為一時罪魁,殆已與王從道(時任种師中部中軍統制官,因臨陣脫逃而被朝服斬於馬行市)同時處斬。」

楊志並不像水滸傳寫的那樣病逝而保全首領,魯智深的另一位「好兄弟」九紋龍史進,則是在《宋史·高宗本紀》中掛了號的:「建炎元年秋七月,關中賊史斌犯興州,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至是作亂,守臣向子龍望風逃去。」

《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對史進的評語是「龍數肖九,汝有九文。盍從東皇,駕五色雲?」建號稱帝的史斌,還真駕起了五色祥雲當了「皇帝」——如果他成功而沒有失敗,就不是「僭號」而是「建號」了。

史斌不管真假,畢竟是當過皇帝的,所以施耐庵只能稱其為史進,寓意為「進位稱王」,只可惜史進的皇帝沒當多久,就被宋朝名將、時任涇原兵馬都監的吳玠擊敗斬殺了。

在古代,想當皇帝並不算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趙家的龍椅是從柴家孤兒寡母手中搶來的,在民不聊生的北宋末年,宋朝半壁江山落於金人之手,史進弄一塊地方當皇帝,也無可厚非——他唯一的錯誤,就是沒有成功。

不管怎麼說,史進都比宋江有雄心壯志和骨氣,而宋江的馬仔李逵,則是叛宋投金,算是跟宋江想叛宋投遼如出一轍。

水滸傳中的李逵是江州牢城營的獄卒小牢子,各路送來的配軍,也是要尊稱他一聲「李節級」的。宋朝史料中的李逵,還真是一個節級,《宋史·高宗本紀》和《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中均有節級李逵叛變的記載:「建炎三年閏八月,守將李逵一密州降金……守衛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因民洶洶,遂謀作亂。」

有人說跟李逵一起作亂的吳順,就是浪里白條張順,這顯然是不準確的——如果張順真是一個叛徒,杭州的張順廟早就拆了。

杭州人給張順立廟,並不因為他是梁山好漢打過杭州,而因為他是一位為國捐軀的忠義之士,杭州人不敢公開祭祀,只好說他是梁山好漢,此人在《宋史·忠義傳》中有記載,他也確實是一位水軍頭領,在馳援襄陽時陣亡:「衝風破浪,徑犯重圍,北軍舟師布滿江面,無隙可入,轉戰百二十里,抵襄城下……及收軍,獨失順。越數日,有浮屍溯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視之,順也,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諸軍驚以為神,結冢斂葬,立廟祀之。」

此張順可能非彼張順,但「張將軍廟」,祭祀的肯定是陣亡於襄陽之戰的宋末張順,所以梁山好漢的原型之一,應該就是這位抗元之將張順,另一個張順,或者說真正的梁山張順,在招安後成了韓世忠的部下,但是打仗的時候似乎並不太勇猛,算是辜負了韓世忠的厚望:「建炎四年五月,以中衛大夫和州防禦使淮東宣撫使前軍統領張順,充淮東兵馬督監,洪澤鎮把隘,用世忠奏也。既而金偽入寇,望風逃遁,卒不能保其境焉。」

楊志、史進、李逵、張順說完了,花和尚魯智深該出場了,史料中的這位大胖和尚有兩個歷史原型,其中一個是老老種經略相公種世衡麾下悍將法嵩和尚,另一個就比較搞笑了——他是有媳婦的,他媳婦的綽號就叫一丈青。寫《隋唐演義》的褚人獲,在《堅瓠集》考據:「宋江軍中有一丈青、花和尚,而茅山中亦有一婦一僧,豈真合天罡之數耶?」

按照褚人獲的考據來推測,花和尚魯智深和一丈青扈三娘並沒有坐化和戰歿,而是跑到茅山雙宿雙飛,後來還占山為王,這些史料,筆者是萬萬不敢相信的:魯智深一向不近女色,是個鋼鐵直男,而扈三娘則是個問題少女,他們怎麼會過到一起去?

魯智深大機率不會娶扈三娘為妻,讀者諸君查閱宋朝史料,一定會知道沒有坐化的魯智深去了哪裡,咱們有時間再聊一聊史料中的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浪子燕青、船火兒張橫(火船工張岑)、沒羽箭張清、病尉遲孫立、病關索楊雄(賽關鎖王雄)、一撞直董平、混江龍李俊(李海),這幾個人身上,也都有很多故事。

宋江自不必說,其他很多梁山好漢在史料中都能找到記載,筆者最後要請教讀者諸君的,是三個問題:武松、吳用在史料中有多少記載?魯智深娶一丈青,這事兒可能嗎?矮腳虎王英是虛構人物,而飛天虎扈成和一丈青扈三娘在史料中均有記載,這位女悍將,最後到底嫁給了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d28fcd2d1f3d86fdf08e9d2ed57e8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