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是最搞笑的兩個三國笑話: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馬超都不知主要人物;郭嘉在曹操手底下當了十一年軍謀祭酒而未得提升,在曹營謀士中只能算二流——一流就三個,那就是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的排名還在程昱之後。
郭嘉和諸葛亮相比,雖不能說是螢火之於皓月,但兩人在各自陣營的地位,顯然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馬超和呂布的最大相似之處,不是武勇而是坑爹:呂布方天畫戟專捅義父,馬超坑死了親爹馬騰和親弟弟馬休馬鐵和三族二百多口。
在蜀漢五虎大將中,馬超的存在感最低,對劉備集團的貢獻也最小,我們不管是看《三國志》還是看《三國演義》,都會發現馬超在投降劉備之後,除了出賣彭羕之外,幾乎是寸功未立,即使是被演義小說吹得神乎其神的馬超三場「成名之戰」,最終也是以一敗塗地告終。
演義小說中馬超的三場成名之戰,先後是在長安擒斬董卓餘孽、四流武將李蒙王方,在潼關渭水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並把許褚打得脫了鎧甲,在葭萌關與張飛挑燈夜戰。
這三戰之外,再找馬超的戰績,就乏善可陳了。說「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的人,不但沒看過《三國志》,可能連《三國演義》也沒看過——即使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馬超的出場次數和表現,都是既不如關羽張飛趙雲,甚至也不如老蔣黃忠:黃忠與關羽大戰於長沙,又在定軍山陣斬了夏侯淵,而馬超一生斬殺的最高級人物,就是李傕郭汜的兩個小跟班,外加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太太(姜敘之母)。
董卓作亂的時候,頭等大將是呂布呂奉先,需要桃園三兄弟或曹營六將才能擊敗,二等大將是斬殺袁術驍將俞涉、韓馥上將潘鳳的華雄和呂布八健將(張遼是其中之一),第三等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校尉,而李蒙王方則是李傕郭汜的手下,頂多也就能算四流,其武功和級別,比五子良將還低得多,甚至可能還不如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只要投靠劉備的就都是好人,跟曹操對著乾的都是英雄,為了美化這些「好人」和「英雄」,他故意顛倒了馬超反叛和馬騰被殺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又把賣川的張松描寫成了識時務的俊傑。
馬超在小說中擒斬李蒙王方當然是虛構,戰許褚有一半是真,跟張飛大戰於葭萌關下,那就一點影兒都沒有了。
細看三國史料,我們就會發現馬超擒斬李蒙王方是不可能的,那場大戰並非「馬騰勤王室」,而是他跟韓遂聯手向李傕郭汜要好處不得而惱羞成怒開戰,最後輸得沒了底褲,事實上馬騰根本不可能參加討董聯軍——他跟董卓是一夥的:「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騰私有求於傕(李傕),不獲而怒,遂與侍中馬宇、右中郎將劉范、前涼州刺史種劭、中郎將杜稟合兵攻傕,傕使兄子利共郭汜、樊稠與騰等戰於長平觀下。遂、騰敗,斬首萬餘級,種劭、劉范等皆死。遂、騰走還涼州,稠等又追之。」
王方怎麼死的,史書沒有記載,但李蒙肯定沒有被馬超擒斬,他升任撫軍中郎將後,跟右將軍樊稠一起,被李傕給殺掉了。
長平觀之戰,韓馬聯軍一敗塗地,回到涼州後又發生了內訌,韓遂殺了馬騰的正妻和若干兒子,馬騰只好帶著馬休馬鐵進許都當了衛尉和騎都尉、奉車都尉,留在西涼的馬超居然又跟韓遂結盟,組成了新的韓馬聯軍,然後就有了潼關渭水之戰。
正史中當然沒有曹操割須棄袍,如果曹營諸將真的把曹操丟下四散奔逃,馬超就不會對許褚那麼忌憚了——即使僅按《三國演義》描述,馬超的武功也就跟許褚在伯仲之間,比曹洪強一些,只要許褚、徐晃、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中隨便兩人聯手,就能將其擊敗。
潼關之戰韓馬聯軍又輸了,馬超先輸在氣勢,後輸在實力,許褚在那次戰鬥中完全占據了上風:「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
馬超被許褚嚇退是史實,韓馬聯軍被曹軍殲滅也是史實,但馬超砍掉韓遂手臂、韓遂投降曹操卻不是真的:「公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與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
韓遂是被夏侯淵擊敗後又被部將斬殺,他斷的不是左手而是腦袋,跟韓遂一樣先後被夏侯淵張郃擊敗的,還有馬超:「郃至渭水上,超將氐羌數千逆郃。未戰,超走,郃進軍收超軍器械。淵到,諸縣皆已降。」
馬超雖然勇悍,但卻從未打過一場勝仗,他投降劉備的時候,是進退維谷主動請降,可以說是又一次未戰先敗。
馬超投降劉備的時候,手裡已經沒有多少兵了。劉備看他太過寒酸,就悄悄增派了一支部隊給他,讓他到成都去嚇唬劉璋——劉備此舉,既是幫馬超虛張聲勢,也是在馬超部隊里摻沙子,不動聲色架空並控制了馬超。
馬超一敗再敗三敗,投降劉備後,還連累張飛也打了敗仗——馬超與張飛進攻下辨,被曹洪和曹休擊敗,吳蘭、任夔被曹軍和氐人斬殺。
馬超「數奇」,不但自己常敗,誰跟他搭檔合作也會跟著倒霉,跟其他四位虎將相比,馬超的戰績真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關羽萬馬軍中斬顏良,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張飛據水斷橋喝退曹軍,漢中之戰全殲張郃主力;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漢水空營計嚇跑曹操;黃忠定軍山之戰陣斬夏侯淵。
馬超一生,最大的「戰績」是擒斬了董卓餘孽、四流小校李蒙王方,卻又被史書證明純屬虛構,於是馬超戰績歸零,他在《三國演義》中露臉的次數遠少於關羽張飛趙雲,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怎麼看,也看不出「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坑底逆子、常敗將軍。
投降劉備前,馬超打一仗敗一仗,坑得三族被滅,如果他在潼關打贏了曹操,馬騰還真未必會死,但是馬超韓遂太不禁打,馬騰失去了做人質的資格和價值,曹操也不肯浪費糧食。
隨著網絡的發達,很多史料和小說不用購買,手機和電腦都能免費看到,於是忽悠人的忠臣孝子馬超、宇宙級謀士郭嘉也就露出了本來面目。
現在的電子讀書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打開一本書,搜索某一個名字,就會很容易查清他們出現的次數。僅以《三國演義》為例,馬超二字出現過二百四十三次,趙雲二字出現了三百三十一次,馬超一直被起羅貫中直呼其名而從不稱其為「孟起」,而趙雲或者被尊稱「子龍」,或者簡稱「雲」,所以加起來看,趙雲的出場次數,比馬超多了不止一倍。
《三國演義》出現了多少次關羽、雲長、關公、公、張飛、翼德,數都數不清,說《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說該書前半部就是「劉關張傳」也不為過,呂布只不過是個過場人物,第十九回就掛了,所以「前表呂布」不存在;馬超只在第十回、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五回有所表現,然後就淪為配角甚至銷聲匿跡,「後表馬超」之說又是從何而來?
能不能算一代名將,考核的重要標準有三個:其一,打過多少勝仗;其二,斬殺敵將的數量和質量;其三,在本集團的地位和作用。
用上面三個標準來考核馬超,我們就會發現他斬將質量不高、數量不多,勝仗幾乎一場沒有,投降劉備之後,打敗了下辨之戰,出賣了朋友彭羕,除此之外,好像啥事兒也沒幹——如果他真有能力,為何在漢中之戰表現平平?
說馬超是常敗將軍,可能有人會很難以接受,筆者讀書不精,可能遺漏了馬超的「輝煌戰績」,所以最後還是要請讀者諸君為馬超蓋棺定論:在您看來,馬超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他對劉備集團的貢獻,以及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能否跟關羽張飛趙雲黃忠處於同一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