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的三場戲與被廢皇帝的七大罪

2024-07-28     歷史戰爭

在正式講述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擺弄曹魏政權、玩弄曹家皇帝的故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探討一下原因。首先,這當然是承先祖之餘烈,司馬懿四朝老臣本就名分早定,而且頗有軍功,德行功勞都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並且司馬懿最終確立自己地位的還是通過一場軍事行動、一場血腥的政變,雖然並沒有殺掉或者廢立皇帝,但消除了曹魏皇室的最後一位權臣。

雖然司馬懿很快去世,但他的兩個兒子卻很好地鞏固了司馬家的地位,並最終在第三代將曹魏取而代之,甚至一統天下。反觀,歷史上的許多異姓權臣,能歷經幾代都可以鞏固家族權力,並最終在幾代之後才對故主取而代之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比如漢朝的權臣霍光,他活著的時候倒是威風八面,連皇后都可以毒死,把自己的女兒安排上,到死後還不是立刻就被漢宣帝給清算了,「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不免讓人嗟嘆。

這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曹魏政權的合法性,已經政權的穩定性,遠不如皇皇漢朝;二是司馬家族的後代確實可以稱之為後繼有人,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到底是權謀之臣,對外征伐,對內統治,都符合一個合格政治家的水準。

兄弟倆若要比較的話,膽略上哥哥勝一籌,樣貌上弟弟勝一分。司馬師長的是比較磕磣的,臉上有個大肉瘤子,還長在眼睛邊上,也許相貌醜陋給了司馬師更多的勇氣和謀略。

司馬懿稱病在家,謀劃誅殺曹爽的時候,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暗搓搓地跟大兒子說的,具體的計劃司馬昭一個字不知,大概他只能通過相府緊張的政治氛圍,那種暴風雨前的寧靜,才能感受到爸爸和哥哥有大動作。直到高平陵事變的前天夜裡,司馬懿才把兩個兒子都喚到房裡,告訴自己最終的決斷。回到房間後,老爹很有意思,還怕人去偷偷觀察兒子的反應,二兒子司馬昭輾轉反側久久難眠,而大兒子早已鼾聲如雷了。不僅如此,司馬師早已提前為這一天做好了布置,偷偷地養了三千死士,散在京都的各個角落,平常從不動用,今日一朝全部雲集而來,連老爹和弟弟都覺得是神兵天降。此役之後,司馬師平步青雲自不待言。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獨當一面,通過對吳國的一次大型軍事勝利,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並實打實地樹立了自己的威望。這時,皇帝曹芳眼看著熬死了司馬懿還不算,他的兒子又快要騎在自己脖子上拉屎了,就又搞起了漢獻帝衣帶詔的老戲碼,讓皇后的父親張緝、以及其他幾位朝廷大臣,合謀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輔政。沒想到,司馬師早就防著這一手,自己手下線人已經秘密打探到了,司馬師一不做二不休,把中書令李豐、後父張緝、太常夏侯玄等一起逮捕並殺害了,連三族都夷了。當年三月,又勸(也就是逼)曹芳把皇后張氏給廢了。司馬師回家又想了想,皇帝跟我不同一條心,到底心底不安,於是便和群臣商量廢立之事,為了合法性,找誰呢?當然是老爹當年找過的永寧太后。

嘉平四年九月,好戲開場了。太后下了一道貼心的手諭,裡面數落了皇帝的種種不君的行為,一句話「將危社稷,不可承奉宗廟」。司馬師接到太后手諭,那表現的真是誠惶誠恐,在朝堂上當時就痛哭流涕,哽咽地對朝臣們說:「太后下這樣的令,我們該怎麼辦呢?」群臣們都剛剛見識了與他作對的人的下場,很識趣地紛紛配合說:「當年伊尹放逐太甲,殷商才得以安寧。霍光廢除昌邑王,漢朝才得以中興。二人行之於古,明公當之於今,今日的事情,全憑明公區處,我等無不奉命。」哭戲演的差不多了,司馬師頓時振作起來,慷慨激昂地說:「我司馬師何德何能,諸君竟然如此看重我,既然如此,我怎麼敢躲避責任呢?」

隨後,司馬師和群臣共同向太后上了一份奏章,裡面也數落其皇帝的種種過失,不過說的比太后具體的多也難聽的多。其罪一,每天和小優郭懷等人裸體嬉戲;其罪二,還讓小優在道觀門口扮作「遼東妖婦」,行人側目;其罪三,官員諷諫皇帝,皇帝竟然拿燒紅的烙鐵燙官員;其罪四,太后遭喪,皇帝仍然嬉戲自若;其罪五,太后殺張美人,皇帝憤怒而口出惡言;其罪六,不覽朝事文書;其罪七,太后讓皇帝講學,皇帝不從。看來,這個皇帝比霍光廢的昌邑王還是好點,沒有登基幾十天就犯下幾百條過失。

然後,皇帝就被收回玉璽,貶黜成為齊王了,司馬師和群臣們還把齊王送出了西掖門,臨別之際,司馬師演了最後一場哭戲,沉痛地向齊王表示自己的不得已,總之就是我世受國恩,本不該如此,但為了社稷國家和太祖、高祖和烈祖皇帝們的英靈,只能「寧負聖躬」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a90b941c5129582068a86c5f2b04c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