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中龐青雲的原型,慈禧把他當作心腹,或為曾國荃所殺

2024-07-18     歷史戰爭

《投名狀》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其中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兩位結拜兄弟間的悲劇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電影《投名狀》中的故事並非完全杜撰,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刺馬案」,正是其原型。

刺馬案發生於清朝末年。同治九年,兩江總督馬新貽在校場閱兵,一位刺客突然沖了出來,將毫無防備的馬新貽刺殺。這起案子十分轟動,不僅慈禧太后親自命曾國藩前去審訊刺客,民間一時間也是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死的人可是一位封疆大吏,馬新貽當時的地位與曾國藩幾乎平起平坐,這樣一位重臣,於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殺,自然是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坊間有多種傳聞,有的還被編成戲劇和評書,廣為傳播。更甚者就在案子還沒有結案的時候,民間戲台就已經了「刺馬案」,並公開上演。

這起案子本身也十分撲朔迷離。首先是刺殺馬新貽的刺客張汶祥,他見馬新貽死後,既沒有逃跑也沒有自殺,而是將刀扔到地上,仰天大笑,大聲喊道:「他該死!」

其次是案子的審訊過程。慈禧太后親命正在天津處理教案的曾國藩來審理這起案件,並在曾國藩出發前將他召見,還對他說道:「馬新貽辦事很好。」

按理說刺客已經逮捕,案子極易審理,可是這起案子卻足足拖了一年多才結案。最終,官方公布了「真相」。

張汶祥是私通海盜的叛賊,在賊人的授意下,他將馬新貽刺殺。案子一被定性,張汶祥很快就被處決,他的心臟被剜了出來祭奠馬新貽,朝廷給予馬新貽厚葬。總之,馬新貽是一位好官,張汶祥是一個賊人,如今好官慘死,賊人受懲,案子告終。

可是,民間卻不信官方的這套說法,很多小說、戲劇、評說等都提供了另外的一個版本。

原來,馬新貽並不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功臣,他的戰功全部都是虛報的。馬新貽本是一位敗軍之將,剿匪時官兵全軍覆沒,作為主將的馬新貽貪生怕死,被俘後立刻投降了匪徒,並與匪首成為結拜兄弟。然後,馬新貽與匪首一起演了一齣戲,謊稱自己收復了失地,朝廷因此重用了馬新貽。

馬新貽平步青雲後,他的結拜兄弟帶著手下來找到馬新貽,希望投靠他。可是馬新貽不僅霸占了結拜兄弟的妻子,還將兄弟殺害。張汶祥死裡逃生,自此立下了報仇的誓言。

同治九年,馬新貽從校場上閱完兵後接見百姓,旁邊的護衛也十分鬆懈,張汶祥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到來,他緩緩向馬新貽走來,接近時突然從身上掏出匕首,一把刺進馬新貽的心臟。大仇得報的張汶祥心愿已了,於是放棄抵抗。

馬新貽殘殺兄弟,欺騙朝廷,貪生怕死,不講道義,可謂小人當道,張汶祥為兄報仇,殺掉了國賊,可謂俠肝義膽。這樣的故事當然精彩,百姓們也樂於相信。

然而,這可能依舊不是真相。晚清時期從官方流出來的一部分消息,讓人們得知了「刺馬案」背後的故事。

馬新貽的身份實際上是十分特殊的,他戰功較少,至少不能與曾國藩相比。可是馬新貽卻在官場上平步青雲,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

客觀地講,民間關於馬新貽欺騙朝廷而被封為封疆大吏的故事缺乏真實性。以馬新貽的資歷和戰功,慈禧太后不可能這樣重用他,除非他還有更重要的用處。而這個用處,正是制衡曾國藩。

曾國藩是湘軍的創始人,為了平定太平天國,慈禧太后被迫放權給了曾國藩。曾國藩不負眾望,攻破了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國。可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軍攻破南京後,燒殺搶掠,將其中太平天國無數的財富占為己有。朝廷讓曾國荃把戰利品上繳,但曾國荃上繳的數量卻遠遠匹配不上太平天國的財富。

任誰都知道,這是湘軍自己瓜分了。慈禧太后對此很不滿,但更令她懼怕的,是湘軍占據了東南地區。湘軍人數眾多,戰鬥力很強,如今又占據著富庶的南京地區,一旦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倆有異心,清朝將危矣。

所以,慈禧太后需要一個人制衡曾國藩。而這個人,正是馬新貽。馬新貽當時正坐鎮南京,慈禧太后封他為兩江總督,並讓他調查湘軍私吞南京錢財一事。

湘軍進城後燒殺搶掠,百姓們都親眼所見,想要調查出真相,輕而易舉。馬新貽很快就掌握了證據,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死了。

儘管官方沒有說馬新貽就是死於曾國藩或者曾國荃之手,然而,一位封疆大吏,在掌握了對湘軍不利的證據後,突然死於刺殺,這一切都太過巧合。張汶祥為何早不刺殺晚不刺殺,偏偏這個時候動手?

所以,湘軍勢力與馬新貽的死脫不了干係,至少曾國荃的嫌疑是最大的。慈禧太后讓曾國藩親自審理這起案子,並對曾國藩說「馬新貽辦事很好」,恐怕也是提醒曾國藩,別以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案子的處理結果也是一場交易。官方宣稱張汶祥是與海賊勾結,馬新貽是一位不幸的好官,曾國藩和湘軍勢力則跟這起案子沒有任何關係。慈禧太后沒有撕破這層窗戶紙,但是從這件事情以後,朝廷與湘軍的間隙越來越大。很快,慈禧太后就將湘軍裁掉,曾國藩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反應,這其中的原因也引人深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dd6e762dad658b8325fb09d34152b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