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領導從國企辭職後送外賣,酒後失言:千萬別高估自己,珍惜單位

2022-09-17     職場火鍋

原標題:老領導從國企辭職後送外賣,酒後失言:千萬別高估自己,珍惜單位

我的前領導老林憤怒裸辭後,跳槽7次,失業6次,目前在北京五環外送外賣。前幾天,我請他擼串喝啤酒,他喝高了,痛哭流涕:我從國企辭職,腸子都悔青了。臨走的時候,囑咐我三句「千萬別」:

第一句,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錯把普通困難放大了,殊不知辭職後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比它大十倍。

第二句,千萬別高估自己,低估平台,錯把平台當能力。市場根本「不尿」你以前的榮光,自己沒有給老闆創造巨額財富的能力根本發不了財。你沒有價值之後,老闆辭退你連個招呼都不打。市場不相信眼淚。

第三句,千萬別高估民企、看低國企,職場博弈更加殘酷無情,民企的安全保障和人性底線遠遠低於國企。在體制內工作,安穩才是一種稀缺資源,一輩子安穩才是「無價之寶」。職場生涯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如果算一輩子的收入大帳,體制內工作將跑贏私企民企的工作。

【一】老領導的辭職經歷,他總結的「三個千萬別」,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老林從基層調到北京本部工作,老婆孩子都在外地,像老林這樣的人在公司比比皆是。兩地分居,每月回家一趟,住在單位宿舍。宿舍是免費的,食堂是免費的,每月探親路費是報銷的。北京戶口是要排隊的,得到周轉房是要等機會的。70%的員工都屬於這種情況,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

老林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能夠輕鬆調度一個大項目、運行一個大工程。他覺得單位離不開他了,就向領導提出一個申請,希望單位能提前解決孩子的戶口、安排老婆的工作。單位領導很為難,大家都按照積分進行排隊,讓你加塞,隊伍還怎麼帶?

領導沒有答應老林,老林認為自己能輕鬆搞定一個億元大項目,隨便跳槽到一家民企不拿個一個百萬年薪?平時圍著老林轉的供應商,也添油加醋地吹捧老林的能力,結果,老林一怒之下,裸辭跳槽到了私企。

第一年,憑藉老林在行業內過去的人脈,還接到了幾單生意。第二年,原來的人脈就徹底斷根了,大家都圍著新任領導轉了,誰還會照顧老林的情緒?有些朋友躲都躲不及呢!老林拿不到項目,就沒有提成,工資跌了一大半,還不如在國企掙得多呢。

老闆逼著老林辭職,老林這才發現,他這個歲數,沒有核心能力,帶不來穩定的利益,找工作實在太難了。疊加口罩因素的影響,求職的嚴峻形勢雪上加霜。跳槽了7次,辭職了6次。後來,乾脆找不到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了,還不如送外賣掙錢多。老林乾脆送起外賣來,邊掙錢邊等待機會。

老林總結的「三個千萬別」,是多麼痛的領悟。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二】每天開車100公里通勤,還不算太辛苦,千萬不要放大這種普通的困難。

你每天還能開車回家,我們公司70%的人都是異地交流任職,還有10%的人外派到海外機構工作,只有20%的人在北京總部和直屬單位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占到80%。比你的情況嚴重得多。

每年的職工提案都是呼籲解決職工的兩地分居問題。主要領導「雙手一攤」:戶口從哪裡來?房子從哪裡來?名校指標從哪裡來?這些問題都是老生常談的「老大難」問題,換誰當領導也解決不了?單位能解決的請單位幫助解決,單位解決不了的就只能靠自己解決。

比如說,在公司北京總部工作的員工中,至少有10%的人每天通勤至少要三個小時以上,四個小時的情況也不少見。很多員工買不起市區的房子,只能買大興、房山等遠郊區縣或燕郊、香河等河北的近郊縣城。有的員工沒有錢,只能租住在遠郊的「老破小」民房裡,每天擠公交通勤四個小時,苦不堪言。

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員工,在單位附近與他人合租一套房子,自己只能租一間「隔斷房」,逢周三和周五才能回家一次。兩地分居和通勤時間過長的員工每天是怨天尤人的,但是,因為異地交流和通勤辛苦而辭職的人幾乎沒有。畢竟擁有一份較好的工作不容易,辭職之後並不好找工作,說不定找的新工作離家更遠、待遇更差。

對於北漂、滬漂、深漂來說,題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就算在地方工作,縣與鄉、市與縣、縣與縣之間異地工作的人也非常多。主題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單程50公里,每天往返還是可行的。如果相隔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沒幾個人能堅持每天往返的,誰也受不了。

所以,每天開車100公里通勤,自己開車,路途不擁堵,可以聽音樂,想自己的事情,每天還能回家,比居住在單位附近的人是困難一點,但沒有大到非要辭職的地步。

【三】絕不能因為辛苦而辭職,前提要看你是否具備市場化掙錢的能力,況且體制內工作應該珍惜。

體制內工作目前非常火熱,可是,體制內工作也是「圍城」,外面的想進來,裡面的想出去。但是,外面的想進來難於上青天,裡面的想出去實在太簡單。單位敞開了大門,你只要交一份辭職報告,就可以揮一揮衣袖,離開「圍城」。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體制內的人每天都在抱怨要辭職,實際上沒幾個人能真正邁出這一步。

90%的人都有辭職、跳槽的想法,100%的人都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又高薪又舒服的工作,輪不到普通老百姓的,不是有關係,就是有資源,剩下的都是有天才。你憑什麼認為自己辭職之後,能找到比目前體制內工作還好的工作?

低薪、抱怨、委屈、辛苦,這些因素都是辭職的理由。辭職和跳槽的理由只有兩點:第一點,你有本事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並持續穩定的工作;第二點,你的崗位價值長期低於市場平均價格且長期沒有增長的希望。核心觀點:你能找到價值匹配的工作,無論你現在是被低估還是被高估。

如果你能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且長期持續穩定,你當然可以分分鐘辭職走人。如果你沒有信心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麼,下一步咱們探索如何解決通勤辛苦的問題。

一是體制內工作,目前之所以持續受到追捧,是因為人們在口罩時代才發現,穩定且綜合收益高的工作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工作。體制內工作的優勢是:一輩子安穩,收入旱澇保收且持續增長,沒有中年危機,越老越輕鬆、收入越高,退休待遇超好。安全底線高,人性化管理好,不會讓你失業,不會讓你赤貧,更不會讓你的孩子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職業發展能得到持續提升,快退休了也會給你解決職級問題,如果提拔到縣級職位,那就算是人生贏家了。社會地位高,辦事資源豐富,能解決一些別人花錢也辦不了的事情。

二是千萬別高估自己的能力,也別低估體制內的工作。體制內工作多年,所有的能力都是圍繞體制內工作運行的,這些能力只是通用的為人處世、溝通協調、綜合文字等基礎能力,並非市場化掙錢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說,體制內培養的工作能力到市場上有沒有價值,不能看平台賦予你的「權力、資源、地位」所帶來的虛假能力,而是看你能否給老闆創造價值的掙錢能力。恰恰相反,體制內的能力對市場化掙錢能力是一種反作用。

三是探索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不是選擇辭職來逃避。每天開車100公里通勤,沒有痛苦到非要辭職的地步,而且有很多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途徑有三種:第一種,想辦法調動到家庭附近的單位工作,需要你善於尋找貴人並善於投資;第二種,想辦法把家庭搬到單位附近,這一點比較容易做到,就看妻子的工作和孩子的學校在什麼位置,是不是值得搬家;第三種,就是在單位合租一間屋子,控制在幾百元左右,不累就開車回家,累了就住下來休息。別人能做到,你不能做到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a4f9328d7bee2b259d8eb3b802f32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