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詳細解讀,與大學錄取有關,家長需要了解

2019-12-12     升學無憂

高考是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考試,是全國無數考生日以繼夜拼搏的的關鍵一戰,2020年是新高考實施的第一年。我們就大家關心的新高考有關情況,作詳細解讀。

「3+1+2」模式是指:

  • 「3」為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
  • 「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科;
  • 「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2科。

考生的選擇性考試科目,須符合高校要求,方可報考相關專業(類)。

數據結構

以本科專業或專業類為單位設定首選科目要求、再選科目及再選科目要求。

首選科目要求包括僅物理、僅歷史、物理或歷史均可3種,再選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 4科,根據再選科目數量,選考要求分為「考生必須選考該科目方可報考」(1科)、「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2科)、「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2科)和「不提再選科目要求」。


首選科目要求

高校各專業(類)根據本校培養實際對考生的物理或歷史科目提出要求,

  • 「僅物理」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類)只在物理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
  • 「僅歷史」表示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類)只在歷史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
  • 「物理或歷史均可」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的考生均可報考,且高校要統籌相關專業(類)在物理、歷史類別下分別安排招生計劃。

再選科目及要求

  • 高校各專業根據實際從再選科目中選擇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
  • 選擇2科的,再選科目要求分為「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以及「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
  • 選擇「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選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選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舉個例子

哲學類的哲學專業

A、高校首選科目要求選擇「僅歷史」,再選科目選擇「政治」1科,考生必須選考「歷史」和「政治」2科方可報考;

B、高校首選科目要求選擇「物理或歷史均可」,再選科目選擇「政治」1科,考生必須選考「物理」「政治」2科或「歷史」「政治」2科方可報考;

C、高校首選科目要求選擇「物理或歷史均可」,再選科目選擇「政治」「地理」2科並要求「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考生首選科目中有「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中有「政治」或「地理」1科即可報考;

D、高校首選科目要求選擇「僅歷史」,再選科目選擇「不提科目要求」,考生選考科目中有「歷史」即可報考。

E、高校首選科目要求選擇「物理或歷史均可」,再選科目選擇「不提科目要求」,考生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2科即可報考。

新高考模式推出之後,不少學生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無非就是如何選科,怎麼樣能夠發揮自己最大優勢?,高考考察六門學科

哪些學科最容易拉開分數差距?哪些科目偏科最「危險」?


1、數學:首當其衝的拉分科

很多學生對數學都是又愛又恨,如果能考出高分,絕對可以甩下一大片競爭對手;但是如果數學不好,就是一門非常拖後腿的學科,對總分影響更是相當嚴重。

並且作為分值150分的主科之一,數學好的學生可以輕鬆拿到140+甚至滿分;數學不好的學生很可能在及格線徘徊,只拿到可憐的兩位數分數,這其中的分數落差非常致命。

2、物理:難度最高

其次,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太想選擇物理學科,正是因為這門學科本身就並不太好學,甚至被不少學生視為選科中難度最高的學科。然而總有那麼些高分物理考生能拿到滿分的分數,相比之下一瞬間就會拉開不小的分數差距。

因此,物理不強的學生還是要慎重選擇、量力而行,儘量擇自己較好的學科來實現高考分數最大化。

3、語文:學霸之間的拉鋸戰

語文學科也是令不少學生頭疼無比的科目。雖說作為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觸的基本學科,很少會不及格,但是也很難考高分。好的學生能考到130+,差的學生就只能拿到70、80分。一些數學、物理成績很好的學生往往就敗在語文上,被幾十分的分數差嚴重拉了後腿。

而在學霸之間,語文幾乎都是關鍵的決定性科目,成績好的學生數學、英語和綜合科分數幾乎相差無幾,總分差距直接就體現在語文科目上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稱語文學科是「學霸間的拉鋸戰」的原因。

總而言之,如果在以上這些科目存在短板一定要早早予以重視。這些科目一旦落後太多是其他學科很難彌補回來的,學生們在選課時,最根本的就是基於自己的個人實力、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並且早早補缺補漏才能儘量縮小短板差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ZdHC28BMH2_cNUg4g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