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劇觀眾之間,常年飄著這樣一個難解的話題:
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追劇,才能被稱作是合格的劇迷?
走質黨認為,「倍速+拖進度條」無資格。
走量黨認為,8倍速註定是剛需。
每隔一段時間,兩黨就會你來我往,掀起一場本質誰也說不動誰的battle。
然而仔細復盤過去小半年的影音記錄,有一個尷尬的事實不容忽視——
不論是走質還是走量,很多人都能在對立派中找到另一種盟友:「掰了這麼久,竟然有那麼多劇,我都沒有追完過。」
現如今的觀眾,在把電視劇當成生活必備品的同時,往往也經歷著一個常態,自己好像越來越難追完一部劇了。
要說這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追更的體驗不行。
追個懸疑劇,高潮全放到前兩集,兩集一完就落入俗套敘事、狗血情節,不行;
追個都市劇,一季播完龜速更新,被2倍速寵壞的耐心,遭不住等待,不行 ;
追個仙俠劇,魔改、注水、加戲輪著來,追到一半,才發覺被嚴重忽悠,不行……
越來越多的失敗嘗試,讓觀眾開始轉而去挖掘對自己而言更省心的追劇方式。
就拿「抖音追劇」來說,很多人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
抖音上的「名場面」比正片精彩多了,光追抖音就能解決大部分觀劇需求。
而你再往下刷一刷,甚至還會發現追很多抖音創作者的作品,比電視劇更有意思。
為什麼會有這樣奇異的體驗?
前兩天放下追劇的腳步,轉頭看完抖音美好奇妙夜, 看到131位抖音創作者的演出,從中得到啟發的我,找到了答案。
電視劇不會花篇幅,拍一個中年男人窩在卡車上做料理。
但在抖音,總有人會被他做的東西吸引,並且心裡惦記:他那鍋到底是在哪買的?
電視劇也不會費心思,帶你去看路邊一隻阿拉斯加仰頭唱歌。
但在抖音,狗子今天鄧紫棋,明天蔡健雅,讓人忍不住要猜:明天它還能嚎點啥?
一個小小的私人螢幕背後,多的是像這樣能讓人追到停不下來的創作者。
要說畫風各異的他們,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獨特魅力?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抖音美好奇妙夜」,一猛子扎進抖音達人的世界,好好來研習一番。
01.
抖音達人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
在我看來,它更像一個不斷吸納創作力的精神江湖。
用一則短短几十秒的視頻,捅破社會對年齡地位外貌的偏見,傳遞自己的人生態度。
真正的高手,往往都具備著這樣的功力。
像生於1933年的老藝術家游本昌,目前正是活躍在抖音一線的創作者。
35年前,憑藉一部電視劇《濟公》,他也曾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一代經典。
"鞋兒破,帽兒破, 身上的袈裟破。"
這句熟悉的歌詞每回一亮出來,想必就能喚起不少人的記憶。
在演藝圈,游本昌是戲骨,是前輩,卻也是典型的「一人一角一輩子」代表。
90年代後期,在演完廣受好評的濟公後,他就"人間蒸發"了。
前幾年,一則「游本昌晚景淒涼欠債住進養老院」的消息突然爆出,這才把他又給「逼了出來」。
為了澄清自己的近況,他開通了抖音,在視頻里一邊曬出自己的生活,一邊笑著和大家逗趣,「嚇死寶寶了」。
也是從那次開始,87歲的老爺子撿起了所謂年輕人的東西。
日常更新的眾多視頻里,開頭他都會笑著喊上一句「親愛的娃娃們」,讓人忍不住魂穿那年電視機前,捧著瓜摳著腳追劇的情形。
而在他每條視頻底下,難得一見眾網友"爭做孫子",大型葫蘆娃連續劇時時上演。
西方藝術大師畢卡索曾經說過:「我是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一樣畫畫。」
因為相信「心解放到什麼程度,濟公就活到什麼程度」,晚年的游本昌也向孩子們學習快樂。
老爺子學習年輕人,偶爾沉迷女裝,一人分飾兩角。
把自己和老伴的日常搬上螢幕,明面上吐槽老伴嫌棄自己,暗地裡狂撒狗糧。
老爺子也會cosplay自己,穿袈裟、戴帽子,拿著人們熟悉的小破扇子。
今天在杭州的一座廟裡,帶大家看看佛堂里的濟公;
明天又來到一口古井前,打卡他三十多年前運木頭的拍攝地。
在游本昌心中,他的視頻創作所想表達的就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而在觀眾眼中,他就像濟公一樣,只要存在就是廣結歡喜。
疫情爆發後,很多人曾給游本昌抖音留言,想讓他用破扇子扇走疫情。
他呢,還真就又換上了那一身裝扮。
當人們以為他會順著這個機會,用濟公的身份向天祈求時——
他卻在最後,用深情的口吻說道:「大難當前,那些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逆行者,他們就是濟世為公的當代濟公,『扇子』早就在他們手裡了。」
作為玩抖音的大齡創作者,游本昌老爺子的心一直很清明。
他說自己從濟公那兒得到了正面的東西,無我利他,笑對人生,就 也想把這種東西介紹給孩子們。
今年年初,80多歲的老爺子跑到寺里錄了個視頻,說要給孩子們送三個祝福。
他敲第一下鍾,祝我們不斷的自我完善,告別迷茫;
他敲第二下鍾,祝我們分清好壞走正道;
他敲第三下鍾,祝我們身心健康,幸福又快樂。
一聲聲的話語,就這樣敲進了不少人的心裡。
或許在別的地方,我們也聽過類似的祝福話,但不知為何——
真的從他嘴裡說出來,又是另一種感受。
80後的游本昌,始終昂揚著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對生活的熱愛。
他的抖音創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論什麼年齡都保持年輕的榜樣。
除了這位老演員,不出海的「小仙女」漁小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作為一名靠海吃海的女性趕海人,她統領著抖音江湖裡的又一大門派。
要說漁小仙的創作,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內容。
就是趕海最基本的三要素:教大家怎麼認海鮮,市場怎麼挑海鮮,以及怎麼吃海鮮。
出於都市人對海邊獵奇尋寶野趣的嚮往,漁小仙像其他人一樣,編寫著她的趕海攻略。
要知道大海不僅有豐富的寶藏,更蘊藏著數不盡的危險。
最早的她就是新手教學,用自己的十個指頭做著錯誤的示範。
因為趕海只會用莽勁兒,除了簡單的螺、貝,她徒手便敢挑戰海邊BOSS,青蟹。
手不夠快、皮不夠厚、氣勢不夠強,諸多原因使得她幾次被夾碎指甲蓋。
後來還是看不下去的父親指點,她才知道抓螃蟹要從背後偷襲。
三年的時間,小仙風裡來雨里去,用挑戰與嘗試展示著一個趕海人的成長。
如今的她,任海里浪再大,氣勢和能力也絲毫不輸男子——
一個挺子扎進水裡,等從海里再探出來,手裡就已經多了一條大魚。
因為曾是兔唇,雖然做過手術,但說話依舊不太清楚,小仙在鏡頭前也自卑過。
但粉絲源源不斷的追更鼓勵,讓她慢慢地解開了內心的顧慮。
在漁小仙的身上,有趕海人的樸實,有女性的力量,更有對生活的一股子韌性。
而這,才是她觸動我們的真正魅力。
02.
不論演員還是漁民,不論是從物質還是從心靈——
點點滴滴記錄自己的生活,是抖音的日常,也是社會的日常。
對於很多都市職場人而言,生活或許沒那麼精彩,因為成為社畜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節點,它意味著被迫長大。
在懵懂的幻想中,成年人世界可能是「天高任鳥飛」的希望與美好。
但現實中的成人社會中,往往布滿著不為人知的辛苦與殘酷。
可即便如此,在抖音,仍有不少人正帶著晦澀的感受一路努力前行。
抖音上有一派數量可觀的創作者,是由卡車和半挂車司機組成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大車司機在拍短視頻?
因為開長途太苦也太悶,等待裝貨的休息間隙拍一拍,看看不認識的帳號給自己留言,時間就這麼溜過去了。
這當中有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愚大海」,人送外號「最會做菜的貨車司機」。
在不算寬敞的駕駛室里,你能看到他拿著一口小鍋反覆秀廚藝。
時而出爐熱氣騰騰的蒸南瓜,時而燉出清澈湯汁的椰子雞。
跑車到海邊城市,還能給自己來一紮鮮味十足的烤生蚝……
美國之前有一部公路電影,叫《落魄大廚》,很多人應該都看過。
它講的也是一個男人開著二手車,一邊做美食一邊環遊世界,最後成了網絡紅人。
愚大海呢,頗有這部電影里主人公的形式意味。
但不同的是,他本身既不是廚師,也沒有裝備齊全的餐車,而在路上的目的更不是欣賞沿途風景。
一輛寄託了全家營生的貨車, 做菜對他而言,只是為了跑長途賺錢時日子不顯得那麼將就。
開始拍抖音之後,他動手把自己的車改裝了一下,后座變成了廚房儲物櫃。
冰箱、烤箱、三明治機、炒鍋、電飯煲、電熱水壺……這些裝備一點點塞進車裡。
每次卸了貨,他就在站點附近找個市場隨便逛一逛,補充點食材。
視頻里會做點什麼?完全根據他在市場買的東西來決定。
很多人願意追他的作品,正是因為這種隨意的姿態,比電影更能表達一種治癒。
寡言內斂的愚大海,在回到家看到女兒時也會發自內心的露出燦爛的笑容。
回顧起路上的經歷,他有一句口頭禪「做時間吃孤單」。
那便是一個貨車司機,對生活所能想到的全部詩意。
而這個詩意,在真正的美食博主身上又得到了不一樣的詮釋。
人們從愚大海那口小鍋的安利里走出來,就對米阿米的菜刀和砧板又產生了濃厚興趣。
每個視頻背唐詩式的開場白,讓米阿米在抖音收穫了近六百萬的吃貨流量。
身為一個四川人,他和阿公一起住在農村,平時種種菜,釣釣魚,做做地道川菜。
因為城市生活的高壓,很多人都會嚮往這樣巴適的田園牧歌。
然而無法真的走進田園,那就只能遠遠地關注。
米阿米做美食的視頻,沒有很多炫技的東西,但風格很簡練, 步驟也十分詳細。
最重要的是,每次 他做完菜都先給阿公夾然後再開吃,這樣的小細節就很拉好感。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忙碌的生活總有著這樣那樣的困擾,註定不會充滿詩意。
但能夠和最親近的人一起簡單地活著,不經意的感受美食的美好——
在你眼裡,這大概是叫幸福,而在我眼裡,這就是詩意。
03.
「邵雨軒,你在幹什麼?」
「摘桃吃。」
「你先別摘,等我下班我們一塊去摘。」
「它一個桃子!還需要我們兩個去摘?」
「廢話,樹上只有一個桃子,我們不得有點儀式感。你別摘啊,誰摘了誰是狗!」
傍晚 女生買完菜回來,發現樹上的桃還在,不過被啃得只剩一個核。
憑藉閨蜜間相愛相殺的日常,瘋產姐妹在抖音一月漲粉650萬,成了搞笑頻道的一匹黑馬。
兩姐妹用抖音,記錄著她們烏托邦式 的生活——
在揚州老城區, 兩人合租了一所帶院子的小房子,一個負責做飯,一個負責打掃。
和很多搞笑創組者不一樣,瘋產姐妹採用的是手持第一視角來拍攝視頻。
這樣的方式,其實在無形中會使代入感變得更強。
再加上邵雨軒毫無包袱的沙雕行為,觀眾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走進各種爆笑段子。
「貝勒爺」邵雨軒這人,註定將成為本年度抖音創作者中的一股清流。
因為和抖音上千篇一律的美女不同,她不管是外表還是性格,都透著一股強烈的隨意。
瘦高個,黑皮膚,雙的不明顯的雙眼皮,再配上油光鋥亮的大額頭。
在她的閨蜜張小花的眼裡,好吃懶做不說,還極度摳門加護食。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不修邊幅、不完美的形象,才讓人有種真實又接地氣的感受——
好像在視頻裡面,隨處能找到自己閨蜜的影子。
要說閨蜜這個角色,本就是會讓人矛盾的一種存在。
像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幾個女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瘋,一起鬧,一起盡情折騰人生。
觀眾就是會被這種層次豐富的感情所打動,而這也正是兩姐妹努力想打造的效果。
其實在抖音,還有很多像瘋產一樣來自不同的行業的人,他們過著不同的生活,卻有著同一個身份——創作者。
年事漸高不服老的爺爺,勇敢打破偏見的趕海姑娘,一直奔波在路上的中年人……
我們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一些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當他們在抖音上分享出自己的作品,而我們在追更的歡樂中萌生下一次更新的期待——
這就證足以明,我們的生活都正在被這樣的形式慢慢托起。
抖音,記錄的生活也許普通,但普通凝聚在一起,也能透出打動人心的美好。
為了匯總這些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事物, 10月16日,抖音在廣州舉辦了第三屆抖音美好奇妙夜。
晚會期間,蔡徐坤、吳亦凡等大咖明星,攜手超過5250萬人觀眾,一起見證了眾 多創作者們背後的故事。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各異,但在「世界有你更美好」的主題中,紛紛得到了展示。
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六盤水海嘎小學的鄉村教師,顧亞。
因為正是有他的帶領,一群 彈吉他、敲架子鼓的孩子們才有機會唱出大山。
在抖音,你能看到孩子們不嫻熟的表演,總有大批人為她們點贊。
那種純真自由的搖滾精神,時刻向外釋放著一種平凡的美好。
除了年輕人鍾愛的搖滾樂, 京劇、崑曲也在抖音美好奇妙夜大放異彩。
傳統文化與流行的融合,未來在抖音註定要被玩出新花樣。
當晚的重頭戲,則要數李雪琴、朱一旦等50位抖音達人與現場合唱團進行的「雲合唱」。
在現場24塊可360度旋轉的飛屏上,唱歌的抖音達人們隨著螢幕的翻轉交替出現。
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
抖音美好奇妙夜一口氣運用了BlackTrax影像追蹤、混合現實MR、裸眼3D等舞台黑科技。
這讓無論是在場觀眾,還是手機前的粉絲,都能收穫一種炫目享受的體驗。
將抖音創作者正式邀請到大屏上,是抖音整場晚會精心安排的最大亮點。
在這一夜的美好相遇中,抖音成功為創作者搭了建舞台,展現他們樂觀積極、蓬勃向上的姿態。
而為我們也由衷希望,他們的創作故事,能夠照亮你未來的生活。
你在抖音追過誰?
朱一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SXeQXUBeElxlkkaFt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