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攜號轉網」日前正式啟動了,這為用戶持有原手機號碼自由選擇運營商提供了便利,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普遍好評。不過,也有不法分子利用「攜號轉網」剛剛啟動、有人還不太清楚規則的空子,「鑽研」新的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想辦理「攜號轉網」的小夥伴們,請務必提高警惕!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場景1:無需滿足攜轉條件,也能「攜號轉網」?
A某接到一通自稱是某運營商客服的電話,稱現在無需滿足攜轉條件,也可為其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只需要支付少量手續費即可跳過攜轉資格審核。隨後該「運營商」發來簡訊連結,A某通過對方發來的簡訊進入網站輸入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帳號密碼信息後,錢財被騙走。
場景2:「攜號轉網」完成後,收不到驗證碼了?
B某收到陌生簡訊聲稱完成「攜號轉網」後,運營商簡訊通道變更可能導致收不到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簡訊驗證碼,需及時登錄附帶連結的網址進行信息完善。B某進入網站輸入身份證、銀行卡號及密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銀行卡短時間被盜刷。
場景3:「攜號轉網」完成後,充不了值了?
C某在上網時看到一條信息:「攜號轉網」後只能通過掌上營業廳和地面營業廳充值,不能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他便跟帖留言追問解決辦法,對方私信稱可以通過完善信息解決,事主點擊對方的網站連結輸入個人身份證、銀行卡信息後,錢財被騙走。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騙子通過電話或簡訊方式聯繫受害人,利用受害人不清楚「攜號轉網」具體規則,以轉網可能帶來諸多風險為藉口引導受害人點擊虛假連結。一旦受害人相信騙子的話,點擊連結進入其搭建的虛假網站,騙子就會進一步誘導受害人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帳戶等個人信息,並通過盜刷銀行卡等方式實施詐騙。
在此小編給大家提個醒
平時收到此類信息時,請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連結,更不能隨意透露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帳號和密碼等信息。如對「攜號轉網」有疑問,及時致電運營商官方客服或到營業廳進行諮詢,謹防上當受騙。
中國移動攜入與凈攜入人數最多,用戶滿意度最高
其實,早在2010年開始,攜號轉網已經在天津、雲南、湖北、江西、海南五個省市試點啟動相關服務工作。而在上月10號,三家運營商同步啟動了全國範圍其餘26省市的攜號轉網服務。
現在,攜號轉網真正全面放開後,具體轉網情況怎麼樣呢?
根據三大運營商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攜入用戶36413戶,攜出用戶30164戶,凈攜入6249戶。相比其他運營商,中國移動整體攜入用戶數量以及凈攜入人數最多,從攜出率來看,攜出率越低,用戶的滿意度越高,中國移動的用戶滿意度相對來看暫時是最高的。
當然,在運營商資費趨同的背景下,資費早已不再是影響用戶選擇的主要因素,用戶更加關注網絡、品牌、權益與福利。
那麼,具體該如何辦理攜號轉網呢?
1.確認攜入資格。編輯簡訊CXXZ#用戶名#證件號碼,發送至10086(移動)/10001(電信)/10010(聯通),查詢是否具備攜入資格,並獲取授權碼。
2.提交攜入申請。確認具備資格後,填寫號碼信息選擇心儀套餐,提交入網申請。
3.激活號卡。拿著「授權碼」,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前往需要轉入的運營商網點辦理新卡。有些運營商會有工作人員上門配送新SIM卡,並協助完成激活工作。
在攜號轉網的壓力下,運營商提供的優惠可以說是相當誘人了。但這些優惠是否真的實惠?以移動的「流量翻倍權益」為例:
小夥伴本來是70元的非合約套餐,有6GB流量,移動現在每個月送14GB流量,相當於一個月70元,有20GB流量——不包含通話時間和簡訊:
但是原先6GB流量已經足夠,小夥伴實際上需要的是減資費,而且一旦接受合約,就意味著在接下來一年的合約期里,無法修改套餐,無法攜號轉網……
130元檔40GB合約套餐
(來源:官方簡訊)
如果強行要修改套餐,移動在官網上列出了違約金的計算公式,即「違約金=(您當前的合約流量包月費*50%)*已享受優惠資費的時間」……
舉個例子:
如果你使用的套餐是70元12GB,每月的違約金是35元,使用6個月違約金就是210元。
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轉不轉網、用不用某個套餐,消費者可真的要仔細斟酌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GLi7W4BMH2_cNUg25dO.html整合:你髮姐
編輯:李昂
監製:王俊稷
資料:工信部網站、澎湃新聞、新浪等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