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賺吆喝!為什麼汽車巨頭推遲燃油車停產時間

2024-01-19     優視汽車

豐田章男,在國內網友的「口誅筆伐」下被貼上了「反電動車鬥士」的標籤,只要有豐田章男出現的地方,與他伴隨出現的便是「豐田章男反對禁售燃油車」、「豐田章男吐槽電動車不環保」……

不僅是豐田章男旗幟鮮明的反對汽車全面電動化,2023年5月,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以豐田、本田、鈴木、馬自達、五十鈴、山葉等為代表的6家日本車企,就曾表達過對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反對,它們甚至被外界評為「反電動聯盟」。

不管是豐田章男如何反對電動汽車,還是豐田聯合其它日系車企成立「反電動聯盟」,從全球視角看,2023年新能源車的發展確實有所放緩,而這一切要從多家汽車巨頭決定推遲燃油車停產時間說起。

首先就是通用汽車,早前根據路透社報道,通用汽車計劃將其盈利能力最強的燃油卡車和SUV的生產時間延長10-12年。言外之意,燃油車賺錢,純電動車暫時還不賺錢,為了不至於把車企搞破產,先穩住燃油車市場再說。與此同時,本田和通用也曾宣布將放棄共同開發低價電動車的計劃。

現階段研究電動車、賣電動車虧錢已是不爭的事實。

具體來看,通用汽車2023年第三季度凈利潤30.38億元,同比下降7%,造成利潤下滑的原因正是電動車盈利弱,投入大。

相似的還有福特電動汽車部門在2023年營業虧損13.3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上漲2倍多。即便是電動化發展迅速的大眾汽車也難以避免,隨著中國純電動汽車和特斯拉在歐洲的熱銷,歐洲人對大眾純電動車的需求也開始下降,導致2023年前9個月大眾的營業利潤下降7%。

國外車企如此,國內車企也好不到哪裡去。

前幾天,在2024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整個產業鏈上,長安現在是新能源是虧的,而且虧的很嚴重,基本大家都一樣嘛」。說實話,筆者很佩服朱華榮董事,敢於在眾目睽睽之下揭自家的短,勇氣可嘉。

正如朱華榮董事長所說「新能源是虧的,基本大家都一樣」。

蔚來汽車2023年第三季度經營虧損48.439億元,五年虧損764億;小鵬汽車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90.28億元,四年虧損320億元;北汽藍谷預計2023年凈虧損52億元左右;哪吒汽車三年虧損110億元….

現階段真的很少有造新能源汽車不虧的企業,通用、大眾、長安的新能源車虧了,燃油車還能造血,新勢力只能找中東土豪融資。

新能源汽車不賺錢是迫使車企巨頭推遲燃油車停產時間的原因之一,背後還有燃油車供應鏈消失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最典型的是有歐洲「底特律」之稱的斯洛伐克北部小鎮庫賓,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從庫賓起步,斯洛伐克逐步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地之一。這裡有4家汽車製造商和350家汽車供應商,員工達26萬人。斯洛伐克有一半的工業生產圍繞汽車製造展開,如果沒有汽車工業的支持,這裡的經濟會變成什麼樣,沒人知道。

燃油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需要龐大的供應鏈為車企提供零部件,可純電車所需要的零部件不足燃油車的一半。如此一來,眾多供應商不僅面臨電動化轉型的問題,同時還面臨在轉型過程中破產倒閉的命運。如果真是這樣,高層必須在發展新能源車和因為失業導致的經濟動盪兩大問題上做權衡。

車企推遲了燃油車停產的時間,英國也將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新車的時間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放緩了英國電動汽車的計劃。主要原因還是過早禁售燃油車受到了眾多車企的抵制。

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的銷量有59%集中在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對國產車而言肯定是要努力發展新能源車才有活下去的機會,可對跨國車企而言並不這樣。豐田純電車在中國的表現夠拉跨吧?可2023年豐田汽車全球銷量達到了1065萬輛,連續4年蟬聯全球銷冠。全面發展純電動車對豐田而言重要嗎?或許不重要,對它們而言保持盈利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就像國產車發展新能源車也是為了活下去是一個道理。(文/優視汽車 向前)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8a75f4416aa908e75c0456d5d6c4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