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4日 · 彭德懷兩克修水城

2022-08-04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4日 · 彭德懷兩克修水城

1928 年 8 月 4 日,彭德懷率領紅五軍進入修水。

地點:

九江

類別:

軍事

紅五軍塑像(中為彭德懷) 圖源:平江起義紀念館

1928 年 8 月 4 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進入修水縣。8 月 6 日,在中共修水縣委的配合下,攻克修水縣城,殲敵五百餘人,俘敵數百人,繳槍械數百支。8日召開三萬餘人的群眾祝捷大會,宣布成立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陳疇九。

10 月,彭德懷率紅軍進駐修水台莊,召開平(江)、瀏(陽)、修(水)、銅(鼓)武(寧)等縣黨的負責人和紅五軍黨的領導人聯席會議,重組湘贛(鄂)特委,滕代遠任書記。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

在九江各個縣中,論起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修水當屬第一。1927 年 9 月 9 日,秋收起義的第一槍就在修水縣城義寧鎮打響,修水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主力部隊的集結地和組建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面軍旗設計、製作並率先升起的地方。

人們可能不熟悉的是,彭德懷元帥曾經轉戰修水。筆者在修水縣渣津鎮的一個宣傳欄上看到這麼一個名單:1926-193X年在渣津戰鬥過的共和國將帥。照片沒有拍全,不記得是 193 幾年。為什麼從 1926 年開始算,也是個挺奇怪的事情,難道把北伐也算進來了?

曾經在修水渣津戰鬥過的共和國將帥 筆者攝於 2015 年 5 月

僅看部分名單,就有兩位元帥、兩位大將、五位上將,中將、少將就不用數了。這個將帥名單若出現在贛南並不奇怪,但在贛北的修水的確挺讓人驚詫。再看他們當年的任職就會發現,名單主要由兩支部隊構成,其一秋收起義的隊伍,包括羅榮桓、譚政、張宗遜等人。其二是紅五軍,包括彭德懷、黃克誠等人。紅五軍就是平江起義的部隊,很多人都不知道,彭德懷的紅五軍曾經兩次打下了修水縣城。

十大元帥中,彭德懷以赫赫戰功和巨大威望排名第二,但他入黨時間卻是最晚的。倒數第二的賀龍,也是在 1927 年八一起義之後入黨。而彭德懷卻到了 1928 年 4 月,作為湘軍團長的他在段德昌的介紹下秘密入黨。1928 年 7 月 22 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在湖南平江縣,率領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發動平江起義,將起義部隊自行編為紅五軍第十三師,彭德懷任軍長。

油畫·平江起義 圖源:平江縣政府網

隸屬於岳陽市的平江縣位於湖南省的東北角,東北緊鄰江西的修水縣和銅鼓縣,正北方向則是湖北省的通城縣。處於湘鄂贛三省交界之處,很適合幹革命打游擊。但這些地方都是貧瘠的山區,人口稀少、物產匱乏,養活不了太多軍隊。

好在當年是軍閥林立的時代,這些三不管的地方很難讓幾個省聯合起來共同「剿匪」。平江起義後不久,湖南方面派重兵圍剿紅五軍,彭德懷就帶領部隊進入修水。既然過了省界,湖南的軍隊就不管了。紅五軍到達修水也有個很好的條件:當地有農民赤衛隊,革命基礎較好,且修水縣城的國民黨駐軍不多。

8 月 4 日,紅五軍進入修水,並聯繫當地農民武裝,8 月 6 日,在中共修水縣委的配合下,紅五軍攻克修水縣城,殲敵數百,繳獲一批槍枝彈藥。隨後,宣布成立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之後一段時間,紅五軍在湘贛邊界幾個縣來打游擊,發動群眾,組建紅色根據地。

10 月 29 日,彭德懷在修水台莊召開平(江)、瀏(陽)、修(水)、銅(鼓)等縣蘇維埃與紅軍領導人聯席會議,重組湘贛(鄂)特委。由於湖北還沒發動起來,所以鄂打了個括號。

紅五軍戰鬥舊址 筆者攝於修水縣博物館,2021 年 10 月

1928 年 11 月,隨著「三省圍剿」的加劇,紅五軍奉命向井岡山轉移。12 月,彭德懷與朱毛領導的紅四軍會師,改編為紅四軍第十三團(對外仍稱紅五軍),後來發展為紅三軍團,成為紅一方面軍的主力。紅五軍的特殊地位在於,彭德懷將其基本完整地帶到了井岡山,損失較小,並成為了主力。元帥排序的資歷很重要,戰功只是一個方面。井岡山的兩次會師,一次朱與毛,一次彭與朱毛,朱和彭的兩支隊伍成為了井岡山的主力,也就決定了授銜時第一元帥朱德,第二元帥彭德懷。

1929 年 8 月,彭德懷率軍從贛南返回湘鄂贛蘇區,與留在當地的黃公略率領的紅軍游擊隊合編,恢復紅五軍編制。彭德懷親自指揮紅五軍第三、第五縱隊,再次進入修水,並向武寧、和湖北通山一帶游擊,穩固了湘贛鄂革命根據地。

1930 年 5 月,彭德懷帶領部隊攻打修水縣城,雖遭守軍奮力抵抗,但仍克堅成功,斃敵 600 餘人,繳獲輜重無數。據記載,後來成為開國上將的黃克誠在此役中第一次受到彭德懷注目。當時,黃克誠剛被派到紅五軍中任縱隊政委,彭德懷開始對這個戴著眼鏡的下屬並沒有在意。部隊攻打江西修水縣城那天,攻城受阻時,彭德懷眼見黃克誠手持大刀,冒著彈雨帶頭爬雲梯,帶隊伍登上城牆,攻克了修水城。

黃克誠像 圖源:新浪歷史

戰後,彭德懷叫來黃克誠,詢問了家事,還特別要求他以後作戰不許揮著大刀向前沖,作為指揮員,還帶著大厚眼鏡片子,太遭眼,很容易挨槍子兒。在後來的接觸中,黃克誠敢講真話、性格倔強、寧折不屈的性格也受到了彭德懷的欣賞。

29 年後的廬山會議,黃克誠並沒有參加前期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彭德懷「萬言書」事件後,毛澤東特別從北京招來黃克誠,結果黃卻因支持老領導被打成了反黨集團的第三號,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吧。

1930年6月,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爾後乘虛攻入長沙,創造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下省會的唯一戰例。然而以當時紅軍的實力,守不住長沙。不久後,在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下,湘贛鄂革命根據地再度失去。彭德懷率部返回贛南。

據統計,在民主革命時期,有10萬多名修水籍仁人志士在參加秋收起義、兩打長沙、五次反「圍剿」等革命鬥爭中壯烈犧牲,在冊烈士高達10335人,居江西省縣市烈士人數第五位,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

然而,修水卻沒出現任何一位高級政工幹部、開國將軍,這也是令筆者很費解的事兒。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875245a3202b855021aa71dbe0332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