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憶 · 殷婆婆

2023-12-11     馮曉暉

原標題:潯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憶 · 殷婆婆

「潯城故事」收錄講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紀實類文章。本系列在「潯陽敘話」「馮曉暉」兩個公眾號上首發,並在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上同步轉載。歡迎原創作者投稿,聯繫方式見自動回復。

石老師的《童年趣憶》是系列長文,故分多篇發布。

記得小時候在梅綻坡有一位蠻出名的老人,無論老少都叫她殷婆婆。

依稀記得殷婆婆住在二菜場旁邊。當時九江有三個菜市場,都是公家開設的。一菜場在飛龍閣,就是現在的天外天處。三菜場在靠近鐵橋頭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九九商城處。二菜場的正門在四碼頭那邊,面對庾亮路,就是現在的餐餐樂餐館;後門在梅綻坡這邊,從梅綻坡中段有條路直插二菜場,這裡也是梅綻坡,那住戶門牌上明明白白寫著梅綻坡20幾號,梅綻坡30幾號;可就是這段相距不足百米的距離,當地人卻用兩個稱謂把它區分開來,靠梅綻坡主道的叫「高坡上邊」,靠二菜場的叫「菜場下邊」,分得這麼清楚,真不懂意義何在!

殷婆婆出名,是因為她有許多絕活,比如掐痧、割絆舌、叫駭收魂等,她幫人做這些事,從來不收錢的。

民國期間九江的街巷 圖源:帕金斯家族收藏

我看過殷婆婆掐痧。發痧在當時是一種常見病,醫學上叫中暑,民間叫發痧。殷婆婆不用藥,不用器物,只要一碗水,就能把人治好。那方法是用手蘸水,在病人的脖子、後頸、背心等處死勁地提掐,直到紅紫,然後在病人的兩肩、兩脅、兩胯等處關節掐揉,病人往往痛得直叫,殷婆婆說叫好,叫就把毛孔掙開了。也不知她說的有沒有科學根據,但她終歸是把人給治好了。

割絆舌我看過一次。有一回,有位姨娘抱著一個幼兒來到梅綻坡,問殷婆婆住在哪裡,說是她的伢兒生了絆舌,請殷婆婆幫忙割一下。絆舌,就是舌頭下方有一小小的肉筋與下腔連著,民間稱那為一根筋,必須把它割斷,否則會使小孩說話不清,成裸巴子。

大人們很熱心地為那姨娘指明了殷婆婆的住處,我們這些小伢聽說割絆舌,便跑去看稀奇,我們圍在門口,沒有誰敢作聲,只見殷婆婆拿著一根很大的針(是針,不是刀,我就奇怪,針怎麼割?)桌上有一支點燃的蠟燭,有個小酒盅,內有酒,她先把針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燒一下,然後將針放入酒盅浸在酒里,拿出了一些很白很白的棉花,對那姨娘說「你要把伢兒摟緊。」然後哄著那個幼兒張嘴,「咩咩乖,咩咩乖,」這當兒她的右手拿起了那根針,幼兒被她盤弄幾下,嘴打開了,她左手用力控制嘴巴,使其不得合攏,右手的針在嘴裡只一划,幼兒大哭,嘴裡出血了,她趕緊用棉花塞進嘴裡,那個姨娘也在流淚,殷婆婆說「好了,好了,你莫難過,這下心要是不狠,會害伢兒一生的。」然後問姨娘「屋裡有棉花麼?要時時塞一點棉花嘴裡,要乾淨棉花,頂多個把多鐘頭就沒有血了。」那姨娘含淚對殷婆婆感激地一笑,從荷巴里摸出了一張錢,大概是五角,或者是一塊錢吧,殷婆婆硬是冒要。

那時我雖小,好多事都不懂,但看到殷婆婆這麼割絆舌,這麼安慰那姨娘,又硬是不收錢,心裡對她升起了無比的崇敬。後來聽說那姨娘買了一條最好的毛巾送給殷婆婆,大人們說這毛巾應該收,再不收那姨娘心裡也會不好過的。那時尋常人家都是捨不得用毛巾的,一般都是用羅布帕,(一種經緯紗很稀疏的布巾,二角七分一條,)毛巾是奢侈品,好有錢的人家才用的,一條最好的毛巾要六角多錢。

民國期間九江的街巷 圖源:帕金斯家族收藏

說起殷婆婆叫駭收魂,還真有點玄乎,我就曾被她用這絕招把「魂魄」收了回來。那是媽媽帶我到南昌大哥那裡去,回來時我就病了,不想吃不想玩,打不起精神,媽媽帶我看了郎中,說是風寒,喝了藥,不見好。夜裡睡覺不安寧,打驚,啼哭,媽媽說怕是駭到了,便請殷婆婆來看一下。

殷婆婆叫媽媽拿一隻酒盅,盛上米,用手帕包著,把酒盅倒過來,對著我的額頭打圈的划著,口中念念有詞,聲很輕,也不知是說些什麼,划了一會,順過酒盅,拆開手帕讓我媽看,說「你看,這米都是獨(豎立)著的,伢兒是駭到了。」她又用手帕包好酒盅,在屋裡凌空划著,頃刻,打開手帕又看,說「伢兒是在好遠的地方駭到的,魂魄在那裡遊蕩,不曉得回來。要搭梯子站到高頭叫駭收魂。」接著就在隔壁借來木梯,豎在門口,讓哥哥站在木梯上,向遠方一聲聲地喊「三兒耶,駭得回喲。」 殷婆婆在梯下,拿著酒盅,一邊撒著些許的米一邊應著「回了哦!」如此反覆數次,她又用手帕把酒盅包裹好,一邊在空中搖著酒盅一邊說:「回來,回來,三魂七魄跟我回來。」進到屋裡,把酒盅口對著我的頭頂一按,說「回來了,回來了!」就叫媽媽把酒盅放在床頭邊,等我睡會兒,然後用這酒盅里的米熬一點粥讓我喝,就沒事了。

她還告訴媽媽,頭頂是天靈蓋,魂魄是從天靈蓋出竅,也是從天靈蓋歸身的。媽媽搞了一杯糖水讓殷婆婆喝,殷婆婆接受了,媽媽很高興。說也奇怪,我睡了一會兒,喝了媽媽用那酒盅的米熬的粥,人真的精神了,想出去玩了,媽媽聽我說想去玩,喜死了,毫不約束的讓我去玩。我那莫名其妙的病就這樣好了。今天的醫學有「精神療法」說,我想那「叫駭收魂」當屬此範疇吧!

老石(作者像)

【讀後記】如果在歐美,殷婆婆或許會被稱為「女巫」。她們多是單身,會些治病、叫魂之類的法術,雖然不收錢,但也不會白乾。這種人在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科學的普及而消失。

就如文中講述的「叫魂」,上一篇陳飛龍老師的文章中稱為「收魂」,是一種心理治療,或者恰恰相反,是一種精神控制。所謂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你信了「叫魂」,魂魄就能被叫回來。現代人不信這套,很多類似的病症有明確的醫療診斷,當然就沒了叫魂。

潯陽敘話:展示九江文化,講述潯城故事,品鑑風俗滋味,漫記百態眾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05ff27dbaa8fb50b8bee1770d9e3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