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職院一非洲留學生捧得職業技能挑戰賽桂冠

2024-09-06     甬派

受訪者供圖。

中國寧波網記者 黃合 通訊員 竺笑爽 劉滬波

9月6日,就讀於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寧職院」)的辛巴威留學生馬卡迪·塔皮瓦·莫珀福,受邀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之教育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對話會上亮相——在中非各國教育界代表的共同見證下,他從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手中接過了沉甸甸的獎盃。

對於不足20歲的馬卡迪來說,這是一份幸運,也是一份收穫。一年多以前,他成為了「未來非洲計劃-中非應用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首批受益者,來到寧職院接受職業教育。這一次,他作為非洲當代青年代表站在中非這一盛會的聚光燈下,捧回了第九屆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PLC應用技術」一等獎的榮譽。

王勵。

對於非洲國家來說,職業教育的重點在於青年。2023年,寧職院與辛巴威哈拉雷理工學院協商推出了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了「1+1.5+0.5」的實施方案(即學生第一年在辛巴威國內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和中文,然後到中國留學一年半,再回到辛巴威國內實習和就業),攜手為中津兩國聯合培養機電類高技能人才。

「在辛巴威,自動化、機電等新興行業人才奇缺,進口設備也沒人懂得操作,迫切需要培養本土人才,為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哈拉雷理工學院校長塔法茲瓦說。這位曾在20世紀90年代到中國留學的教育工作者坦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深知一個沒有現代教育的國家無法真正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更願意無條件地幫助其他國家建立可持續的增長機制。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馬卡迪「過五關斬六將」,成為首批參與跨國職業教育合作辦學的學生之一。「之前很少有實操的機會。在寧波學習期間,不僅接觸到的教學設施非常豐富,還能到企業親自參加大量實訓,我感到非常幸福!」他還特意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王勵,取其「自強不息」之意。

課程場景。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為這些遠道而來的青年「量身定製」學習菜單,寧職院加強了和海天塑機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合作對接,系統開發了一系列產教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讓這些青年多進工廠、多下車間、多接觸現代工業、多學實用技術,學成之後能夠為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寧職院黨委書記張慧波表示,依託商務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培訓基地」,寧職院多年來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累計為象牙海岸、加納、坦尚尼亞等18個非洲國家培養留學生百餘人。其中,學校建設的「貝寧魯班工坊」獲批全國首批魯班工坊,開發的11個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被坦尚尼亞國家職業教育委員會納入國家職業教育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6e9d1e292109ecc01779c3c311d4d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