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阿利莫夫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上合組織決策將具有全球性意義!

2024-07-02     天天正能量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白雲怡】7月2日至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並應哈薩克共和國總統托卡耶夫、塔吉克共和國總統拉赫蒙邀請對兩國進行國事訪問。上合組織前秘書長、太和智庫高級學者阿利莫夫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上合組織峰會在全球衝突上升的背景下拉開帷幕,將在改善國際形勢、應對全球貿易體系深刻變化等方面發揮作用。在談及近年來中國與中亞關係的發展時,阿利莫夫則表示,在中國和中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中亞打破了自己的交通瓶頸,在世界貿易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在改善國際形勢方面,上合組織扮演了重要角色」

環球時報:您對此次上合組織峰會有何期待?

阿利莫夫:首先,此次峰會是在複雜且難以預測的國際局勢下拉開帷幕的:多極世界和更公平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在這個過程中,舊的衝突尚未完全消除,新的衝突又開始爆發。在改善國際形勢方面,上合組織扮演了重要角色。自成立之初,它就一直在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的世界和更加人性化的國際關係作出寶貴貢獻。

其次,這次峰會也必須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深刻變化作出應對,這些變化正在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峰會將在今年9月聯合國未來峰會前舉行。顯然,擁有幾十億人口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所作出的決策將不僅具有區域性意義,還將具有全球性意義。

環球時報:去年,上合組織再次擴員,歡迎其第九名成員——伊朗。今年,該組織可能會再吸收白俄羅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想加入該組織?上合組織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

阿利莫夫:「上合大家庭」的規模,包括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在20年來幾乎增加了數倍。在過去7年里,上合組織更是經歷了強勁的新能量注入(此處指上合組織的擴員——編者注),成為一個規模巨大的新型跨區域組織。

在上合組織內部,所有成員國都是平等的。 上合組織有一個「黃金法則」,即所有決策都必須基於共識。當然,未來隨著成員國的增加,各國達成共識的難度可能更大,但我認為這最終將有助於各成員國磨鍊其外交技巧,更加證明上合組織是一種新型的跨區域組織,並因此吸引更多新夥伴。

環球時報:您對上合組織建立共同開發基金和自由貿易區的建議有何看法?上合組織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支付系統?

阿利莫夫:讓我們先想一下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和地理情況。要在所有成員國間建立自貿區,首先得整合不同的貿易、經濟和貨幣制度,統一不同的生產和金融標準、不同的商業管理模式等。坦率說,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

對我們來說,更現實可行的是逐步擴大各國相關部門間的合作。過去幾年,這方面我們做得已經比較成功,尤其在交通互聯互通領域,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相信上合組織也將很快討論新的經濟對話計劃,以便解決當前和未來貿易與經濟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的建議。

「中國取得的成就為中亞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助力」

環球時報:您認為上合組織在應對地區挑戰方面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阿利莫夫:上合組織過去一直倡導且接下來將繼續倡導通過和平的政治外交手段解決當下的衝突。 實踐已經證明,採取對抗、威脅、干涉內政、恐嚇和經濟脅迫等方式,只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正是上述這些路線導致了現在地緣政治的劇變,且人為地為世界貿易設置了障礙。無論是多麼緊迫的問題,都必須通過坦誠、直接、開放的對話來解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跨區域組織,上合組織是採取這種對話模式的範例。

環球時報:去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您怎麼看待近年來中國和中亞地區關係的發展?

阿利莫夫: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標誌著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合作發展進入新階段。雙方之間建立的一系列互動機制已經開始運作,成為開啟合作「新大門」的鑰匙。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十來年裡,中國與中亞之間運輸能力的提升為國際貿易、投資、旅遊及其他經濟部門開闢了更多「窗口」。(根據我掌握的數據,) 中亞現在約有7萬家外資企業,其中7100家是中資企業。2023年,中亞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接近900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了27%。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新技術和製造實踐,還加速了該地區向新工業軌道的轉變,尤其是數字和綠色經濟的構建。這些也為中國與中亞五國在未來幾年貿易額超千億美元創造了條件。

中國取得的成就為中亞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助力。在扶貧、國家工業化、科技發展等領域,中國都為(中亞)地區提供了獨特的經驗。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命運共同體,使所有國家都能依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路徑獲得有尊嚴的舒適生活。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實現雙贏,這已經在中亞出現了」

環球時報:您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帶給中亞地區哪些改變?您怎麼看中國-中亞交通走廊的建設為中亞這個深處亞歐大陸腹地的地區帶來的影響?

阿利莫夫: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新技術之上復興「絲綢之路」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國際運輸幹道正(使不同地區之間的距離)變得更短,經濟吸引力越來越大,鐵路和公路網絡更廣更密,國際旅行更快、更安全。

中國-中亞交通走廊的建設,不僅確保了中亞地區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也顯著提升了中亞地區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亞國家打破了自己的交通瓶頸,確保了通向海上貿易的通道。如今, 中亞不僅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成效最顯著的地區之一,還成為亞洲與歐洲之間的一座可靠的「洲際大橋」。

環球時報:近年來,歐美也制定了新的中亞發展戰略,您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上述中亞戰略有什麼不同?

阿利莫夫:西方一些人士曾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中國家渲染過一些「黯淡前景」。他們宣稱,這些國家會從「貧困陷阱」陷入「債務陷阱」。然而,現實已經證明了一切。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共同發展道路已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接受,許多共同制訂的計劃已開始實施,尤其是在中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歐早期的中亞戰略已經被證明是無效的,它們現在的最新戰略也引發了很多問題,西方對中亞國家傲慢的態度(也令人不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但歐美的中亞發展戰略將依據什麼規則構建,我們不太清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實現雙贏,這已經在中亞出現了,而美歐的新戰略會帶來什麼實際影響,只有時間才會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6dbd03d32fed39c9ac40898c5451e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