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總有一種聲音,大排量引擎才是發展王道。
但這種聲音從沒有在消費層面上得到過驗證,事實上,絕大多數消費者仍然是圍繞著小排量發動機徘徊,尤其是以沃爾沃XC90為節點的2.0T發動機入侵旗艦車型開始,一部分定價超過50萬的高端車型也開始裝備2.0T發動機,這意味著大排量發動機徹底失去了發展機會。
以目前的燃油車銷量排行榜來看,TOP100車型中,發動機排量超過2.0L的車型只有一款,那就是豐田還在銷售的2.5L內燃機。
事實上,50萬以內的所有車型,想要找到2.5T、3.0T發動機難度非常大,只有一小部分車型還在使用3.0T發動機,並且是以進口車為主。
原因很簡單,對於更多消費者來說,2.0L以上的排量使用成本太高。
一方面是車輛購買成本較高,3.0T車輛目前的定價基本上都在40萬以上,這已經是小部分人才能觸及的高度。
另一方面,日常維護保養成本非常高,以3.0T引擎為例,每年車船稅3000元,綜合油耗穩定在12-15L左右,單次保養費用也會在2000元左右。
冷靜分析,單單是所謂的「大排量情懷」,每年就需要多花一萬元左右買單,的確是有錢人的大玩具。
當然,即便是富有的消費者也開始逐步放棄所謂的大排量情懷,因為目前的內燃機技術不再需要大排量支撐。
過去聊大排量發動機,是因為當時的渦輪技術不夠成熟,想要提升動力表現,必須要通過更多的缸數來提供大馬力和大扭矩。
以經典的奔馳M159為例,6.2L V8發動機,500Ps左右馬力,能夠讓一台AMG C級車跑到4秒左右的成績。
從現在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成績並不快,但卻需要6.2L的8缸內燃機來推動。
伴隨著渦輪技術的成熟,在進化的過程中直接砍掉了兩個缸體,目前成熟的3.0T發動機,以奔馳本家的AMG 3.0T發動機為例。
AMG C43所搭載的3.0T發動機的加速成績是4.7秒,只是比6.2L V8的發動機慢了0.5秒,但排量直接砍了一半,收益是巨大的,另外車船購置稅、保養、油耗都要更經濟,並且可靠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進化到電氣化方向則更加可怕,AMG C級所使用的2.0L配渦輪、電機的方式,只用48V就讓四缸機跑到了4.7秒的成績,雖然少了兩個缸,但加速成績和3.0T是一樣的。
沒錯,過去十年內燃機的發展方向是典型的小型化、小排量、高技術含量發展路線,用四缸發動機代替了過去的6.2L發動機。
有人說,V8是情懷,是經典,是聲浪,是代表不屈的精神,其實就是典型的自我PUA,V8發動機存在諸多問題,大排量發動機的確看起來更誘人,但老的V8車型絕對是很多人消費不起的,每年的使用成本要比直列四缸發動機高出數倍。
另外,老的V8發動機技術老舊,其實設計、製造難度並不高,今天最具有技術標籤的是小排量內燃機,低摩擦、大口徑渦輪、熱效率表現都要更好。
對於當下的消費者來說,讓你20萬預算買到一台加速跑到7秒左右的燃油車,就是核心技術升級之後的普惠表現,如果放在十年前的內燃機時代,這個加速成績在10秒之外。
絕大多數車主追求的絕對不是情懷,而是落到實地的使用感,目前的2.0T發動機已經能夠保證性能、可靠、油耗的完美均衡,更大排量的發動機自然沒必要。